立足校本 推动课程改革

2015-12-15 17:45:58张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9期
关键词:变化

张丽

摘要:在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本位回归的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校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主要记录了学校在课改中的一系列做法与成效。

关键词:立足校本;变化;重建制度;以校为本;改革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24-02

随着人本意识的回归、教育民主观念的增强,在21世纪,我们终于迎来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教育的本位回归的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这场课程改革,以其令人不及掩耳之势,淹没了广大教师从未涉及的教育教学领域。我校的新课程改革也是这样,这十多年来,尽管行色匆匆,甚至步伐蹒跚,但我们仍欣喜地看到;课改,完善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课改,实现着教师的自我超越,教师拥有了专业成长的用武之地。课改,创设着放飞学生理想的一方天地,学校成了探索求知的学园。

一、欣喜的变化

(一)课堂、师生、校园的变化

1.教师行为步入“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快车道。(1)做学生喜欢的老师。(2)赏识学生的错误。(3)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课堂因学生而精彩。(1)在学习的结构上,学生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去看、去描、去画,用自己的幻觉感知去玩、去动、去演。(2)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去说、去读、去讲。

(二)教育教学观念呈现出丰富的态势

1.教学目标:从单簿走向丰满。(1)自主意识回归。(2)问题意识浓厚。(3)合作意识增强。

2.教学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1)从时事动态中获取资源。(2)从地域文化中获取资源。(3)从自然景观中获取资源。(4)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源。

3.教学方式:从僵化走向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加强。

4.教师风采:从理性走向灵性。讲述时行云流水,一言一语皆宽松;问答时巧设机关,你来我往求思维;激励时循循善诱,左右逢源启心智;互动时热情洋溢,情意盎然暖心田;疑惑时点石为金,春风化雨动心弦;收获时喜形于色,润物无声呈个性。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建章立制显职能

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保证课改实验工作得以全面有效地推进。

(二)脚踏实地地抓培训

1.抓教育观念的转变。

2.抓教师业务培训,支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三)重建各种制度。我校制订了一系列实验管理制度

1.课改小组活动制度。利用每周日、周三两个晚上的时间对老师的教育实践总结、反思体会以及点滴感悟进行交流反馈,交流中课改专题组成员以创新的教育理念,针对老师提出的困惑、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老师们情绪高涨,气氛浓烈,营造了良好的研讨氛围。

2.课改研讨制度。每周二晚定为课改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课改课堂教学观摩实录或新课标解读讲座的VCD片,要求每位老师在听、看的同时,做记录,及时评析,写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悟,让全体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紧靠课改精神,切实唤醒参与课改的潜在意识。

3.课改研讨日制度。每周三定为课改研讨活动日,主要内容有:地方课程的开发研究(如英语、手工制作等),问题会诊,科研课题研究,集体备课,个案分析,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说课比赛等,做到时间有保障,内容有落实,达到一研多得。

4.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次活动前确定备课课题,对教材的处理及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方法进行交流、研讨、完善,形成共识。努力提高备课质量,讲究备课的实效,并在上课后作好教学反思的记载工作。

5.教师“五个一”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每周上交一次教后记;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月上一节校级以上的研讨课;每周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建立一个名称为《成长的足迹》的班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有:我的名片、小小书法家、智慧小博士、小小设计师、识字坊“心灵手巧”屋、百灵鸟、我选择我喜欢、我自豪、小小心愿等,这是学生成长的记载,也是我们老师工作甘与甜、苦与累的见证。

6.研讨汇报制度。我们定期举行教学研讨课,做到研前有学习、研中有讨论、研后有反思总结,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几次研讨活动中,老师们所上的课得到各级领导和所有听课老师的充分肯定。

(四)以校为本,稳步进行课改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校为本的教学研讨制度已成为了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1.抓住核心因素,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起步。我们要求老师每两周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全体老师每人每周交一份阅读卡片,把所阅读文章的最精彩、最有研究价值的部分随笔摘录,并写上自己的随想,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阅读、分析能力。同时每周完成一份叙事研究交流卡,把本周发生的教育事件或情节叙述清楚,并附上自己的发现或感悟,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机智处理问题的能力。反思成为了我校老师学习、生活、教学中的一个习惯,一个不可或缺的功底,一个工作的重要方法,老师们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小结,及时交流自己的经验、成果及存在问题。

2.倡导团体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

(1)开展“每师一课”、“教学能手”评比听、评、研活动。我们先后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每师一课”(主要以年段组为活动为主)和“教学能手”评比(校级会课评比交流)活动,每个年段每个学科都有教师备课的专题发言,同年段的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学法,然后在集体备课交流时,各抒已见,互相启迪,确定较完善的教学方案,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的效果;然后推出一位老师进行校级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课后集中评课、反思。同伴互助活动的开展,为教师创造了交流、对话、协作、帮助的平台,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学研究领域。

在几次县级的研讨活动中,县教研室专家、领导、学科指导组成员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在东岭教育领域乃至全县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每学期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每次全学区教师均有两百多人次云集我校,共谋课改大计。这些研讨真实地折射出我校开展课改实验以来的操作运行的轨道迹和所取得的成效。

(2)开展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论文评比交流活动。我校通过开展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论文评比交流活动,组织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伴交流,并进行深刻的分析,思考教育方法的有效性。这样尽可能地选择身边资源的最大可用优势,通过这样的一种经验的分享,反思提升自己的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从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此外,教师间的互助合作形式还有很多,如教学观摩、问题会诊、专题研究,与同伴对话等等。这些都让我们的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了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让大家在教育教学的切磋、协调和合作中,实现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3.挖掘校内外资源,让教师在专业引领中提升。

(1)我们从本校和本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尽量盘活学校内部资源,由学校教师群体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我校注意在校本研究过程中培养一支爱学习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网络、音像、图书资料的间接引领作用,加强对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思想理念层面的专业支持。

(2)通过“走出去”的实际办法让学校课改实验融入新课改的社会大工程里。学校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组织教师到南安、福州、厦门等地听课学习,回校后,老师们把参加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回顾,把所见、所闻、所想、感悟最深的写成心得并进行交流,参加学习的老师感受甚深,为课改提供了较明确的方向,对今后的课改工作起了推动的作用。多次邀请县进修学校专家与老师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为我们指点迷津;同时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县级课改研讨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素养。

(3)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学校每学年都面向学区全方位地举行围绕课题研讨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真谛,为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练兵的舞台和展示成果的机会,同时也使学校的课题研究得以进一步的深化。

(五)改革评价方法,完善绿色评价体系

我们根据校本实际,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多元评价方式。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有关评价的文章、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我们从评价目标的导向性、开放性、多元性、发展性、合作性及知情并重为准绳,认真思考如何构建《教师评价方案》,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手段、方法、效果、教育教学产生的综合效应以及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来评价教师,把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综合起来,形成多元主体的结构性评价方案。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学生学习综合评价表》、《成绩报告单》来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做到“三结合”,即形成性与终点站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达到评价主体和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如《一年级实验班学生学习综合评价表》有各学科具体细化的评价内容,如语文的朗读背诵、课外积累、拼音识字、书写、口语、交际、笔试等;数学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合作交流、应变能力、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的课内歌曲、自备儿歌、动作表演、课堂表现;英语的我会唱、我会说、我会演;美术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等。并且各个实验班的老师都能根据自己班的情况设计制定,评价表上还有学生家长的回执,许多家长的回执为我校有效地支配课改资源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实验至今,我校的课改工作正稳步推进,我们深深地感到育人的事业是美好的,而改革的路是艰辛的,但我们相信,一如既往的执着情怀,一定会浇灌出动人的花儿。

猜你喜欢
变化
叠加和切割引起的压强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8
可期待的包装变化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0:42
这五年的变化
特别文摘(2018年3期)2018-08-08 11:19:42
脱胎换骨新变化
直销在变化中保持不变
高考变化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
小改造,大变化
学与玩(2017年11期)2017-02-16 06:50:46
两代人订婚的变化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