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坤盈纺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副总经理 庞盛锦/文
谈谈我眼中的“纺织大局观”
锦坤盈纺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副总经理 庞盛锦/文
很多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在纺织厂,真不是那么回事。纺织业的工序很多,每个工序也有不同的工艺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从最初的纺织纤维生产到成衣,大概有2000个工艺细节,其中很多工艺都是相互影响制约的,单把其中一个细节要点做好,而牺牲其他细节要点,就会导致顾此失彼,问题越来越多,最后满盘皆输。所以,简单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在纺织业根本行不通。
我去过山东某工厂,该厂人员简单认为CV值就是质量,用缩紧细纱隔距的方法去压低成纱CV值,当隔距太紧牵伸不开会出硬头,又简单的加大摇架压力增加纤维控制力。如果是在决定细纱工艺的时候,把以上两个方法考虑进去作为平衡手段,那是没错的,但如果思路的出发点就只是CV值,为了CV值就缩隔距,出了硬头就加压力,这样的单线思维,那就错得离谱了。
因为,摇架加压大后,损坏增多,机台功耗大增,车间空调超负荷,开到最大功率费钱不说,还达不到合适温湿度,导致绕皮辊罗拉,十分严重,飞花满天,质量效果进一步下降,皮辊皮圈损伤、报废十分多,这就是纠缠CV值这个细节导致的恶果。
其实该工厂细纱车间当时的CV值情况不错,都接近5%水平了,但客户投诉十分严重,所以,把CV值看成质量本身就错了,CV值只是质量报表中的一项。
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应该是这样:首先确定客户现在对产品哪方面的质量不满意,CV值只是棉纱质量的一小部分,不一定是这个问题,而且,织布质检员说的条干问题还分很多种情况,不一定就是细纱的CV值问题。另外,要提高细纱CV值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就要选用缩紧隔距这一方法。如果要缩紧细纱隔距,首先要考虑的也是缩紧隔距的前提条件,以及缩紧隔距后对其他工艺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缩紧隔距后再处理衍生的问题,同样,在加大摇架压力前,都要考虑前提条件和衍生后果。
这个工厂错在考虑质量时没有大局观,只纠缠于CV值这个细节;在对CV值的思考时,只纠缠于细纱隔距这个细节;硬头产生时,只纠缠于摇架压力这个细节。整个决策过程,完全没有通盘考虑其他因素,必然导致失败。
我曾经去过一家使用简易空调的织布厂,他们的空调并不是上送下排,而是采用窗式的送排风设备,这种设备成本投入低,在空调要求低而且面积不大的织布车间,有较好的效果。
但这个车间的气流流向,是从大发热的织布机台区流向小发热的整经区,当时我就觉得这不合理,在跟负责人交流后,我明白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觉得织布区热,外面的冷风就直接吹到织布区降温;如果从整经区采风,因为整经区不太热,效果不明显,而且冷风流过
车间才到织布区,一方面不够快,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冷风都升温了。
这就明显是完全没有系统、没有大局观的思维方式。很简单地认为织布区更热,所以比整经区更需要冷风,但却没有通盘考虑整个车间的降温。如果织布区更热,那就应该尽快把热风抽出车间,降低车间的总体热量,而且织布区产生飞花更多,如果风向是织布区流向整经区,必然把飞花吹满整个车间。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整经区一面采风,从织布区一面排风,把飞花马上排走,既能有效降低车间热量,同时也能改善车间环境。
好的设备需要纺织工序的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才能提升纺纱质量。
在纺织业,纺织设备的投入是整体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档的纺织机械,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不言而喻,但以此简单的思维去设定纺织机械的档次,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有可能档次高了、投入多了,质量还下降了。
举个例子,赐来福气流纺是最好的气流纺之一,最近的Autocoro赐来福SE 8型,可以说是完全超越前代的型号,不少厂家有进口政策,但能用好这种机台的厂家寥寥可数,能发挥这种机台的优势同时又盈利的厂家,更是九牛一毛。
为什么?因为使用这些机台的厂家,基本都是利用政策而添置这些机台,对使用这种机台的条件可以说完全不了解,只知道在政策下能用更低价格、更多优惠、更长还款期来购买这种先进机台,而并未考虑实际使用这种机台时的各种限制条件。
Autocoro赐来福SE 8型,是一种划时代的机台,它打破了气流纺的各种限制,让高支数、高质量气流纺成为可能,但要把这款机台变成赚钱的机器,却真不容易,其对电气人员的水平要求非常高,而且还是懂纺织的电气人员!在企业没有这个人员配备之前,该机台稍微出点问题,就要原厂人员到场维护,非常麻烦。
Autocoro赐来福SE 8型的纤维成纱能力很强,就算很差的棉花都可以顺利成纱,但这不代表它可以把很差的棉花纺成很好的棉纱,这是两个概念,成纱和成纱质量的优劣是两回事,不少厂家就死在这回事上。Autocoro赐来福SE 8型的纱线风格,跟以往的全部纱线风格都不一样,怎么把这种特殊风格用好,需要纺织其他工序的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才可能成功。
以上几个大的前提条件,涵括了人事、工艺、原料、销售几大部分,现在还有人觉得选用Autocoro赐来福SE 8型,只需要考虑怎么用好政策条件这个细节如此简单么?
此类例子多不胜数,无数例子证明:单纯地思考如何把细节逐个做好,在纺织业这种多工序相互影响的行业,根本不可能。只有在良好的大局观思考下,通盘考虑,平衡各工序之间的关系,才可能获得成功——在纺织业,好的细节只是企业成功的结果和表象,并不是原因,原因是对纺织业的总体大局的思考。
(文中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