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草种植技术
红豆草,又名驴食豆、驴喜草。是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应性强,喜温暖半干燥的气候条件,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2~13℃、年降水量350~500 mm的地区生长。在海拔3 500 m左右的甘南高寒牧区也能种植。茎秆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因含丹宁,家畜采食后不得臌胀病。干草产量可达600~1000公斤/亩,为各类畜禽所喜食。被誉为“牧草皇后”。
杂草严重时可采用除草剂处理后翻耕。在农田种植,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秋耕宜深,春耕宜浅。翻耕后须及时耙地和压地,粉碎土块,平整土地。翻耕前施有机肥1000~2000公斤/亩和过磷酸钙100~150公斤/亩作基肥。在酸性土壤上应增施石灰。土壤瘠薄时,播前还可施尿素5~10公斤/亩、磷酸二铵5~6公斤/亩。
红豆草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在年降水量为500mm以上地区可以不灌水。在干旱地区视降水情况每年须灌溉3~5次。返青期、每次刈割前10天左右和入冬前各灌水一次。每次灌水量以30~40立方米/亩为宜。
高产红豆草草地须在生长初期或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水施肥。可追施尿素5~7公斤/亩、磷酸二胺7~10公斤/亩,氮磷比以1∶1最佳。北方土壤中大多富钾,可满足红豆草生长需要,一般不再施用钾肥。
播种春秋皆宜。一年一熟地区宜春播,一年两熟地区宜秋播。干旱地区可在雨后抢墒播种。用0.05%钼酸铵溶液处理种子会提高根系有效根瘤数。播前种子可用红豆草专用根瘤菌接种,也可用捣碎的根瘤带土拌种。单播收草田播种量3~5公斤/亩,干旱地区3~4公斤/亩,湿润和灌溉地区5~6公斤/亩。种子田播种量2~3公斤/亩。湿润和灌溉地区播种行距20~30 cm,干旱地区30~40厘米。种子田行距50~70 cm。带荚播种不影响发芽,去荚反而可能会伤害到胚。覆土深度3~4 cm,播后镇压,以利出苗。红豆草与苜蓿、老芒麦混播可用于刈牧兼用草地。与苜蓿混播时红豆草种子用量1.4公斤/亩,苜蓿0.5公斤/亩。与老芒麦混播时红豆草种子用量1.4公斤/亩,老芒麦1公斤/亩。播种后如遇降雨表土板结时,须适时耙地。
红豆草易感染锈病、白粉病和菌核病。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生长后期发现病害应提前刈割。锈病防治可采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磺粉、代森锌、福美双、萎锈灵等,自发病初期起,每7~10d喷酒一次。白粉病用胶体硫、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苯来特和十三吗啉等。菌核病可采取土表撒施五氯硝基苯预防。害虫有苜蓿叶象甲、青叶跳蝉等,可喷洒敌杀死、速灭杀丁等药物。刈割前20d内禁止用药。
红豆草从出苗到封垄40~50 d,为杂草盛发期,须及时中耕除草。返青前和每次刈割后,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及时中耕除草。
青饲或青贮时在现蕾至盛花期刈割,调制干草在盛花期刈割。温暖地区年可刈割两茬,高寒地区年刈割一茬。再生草可放牧利用。初花期刈割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可达18%左右。初花期刈割可刈割三茬,但产草量不及盛花期,而且影响草地使用寿命。机械收获时留茬高度根据地面状况调至最低,人工收获可齐地面刈割。
文|孟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