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建构:教师美德的问题与改善

2015-12-15 20:07孙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1期

孙丹

摘要:目前,某些地方师德现状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师德平庸化、师德失范、师德功利化等等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追寻教师的美德成为了走出困境的必经出路。本文旨在分析当今师德的现状,进而提出教师应该具有的一些美德,这不仅有助于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也促进了教师美德精神的塑造和培养。

关键词:师德平庸化;师德失范;师德功利化;追寻教师美德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21-02

在教育大爆炸的年代,人们不仅关注自己的孩子能否上学、上有“大楼”的学校,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关注孩子能否进入有“大师”的学校。梅贻琦曾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其实,不仅仅是大学需要这些“身正为范”的大师,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拥有这样的宝贵资源。众所周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是在学问和知识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其高尚的美德魅力也会慢慢地渗透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风貌。然而,在笔者看来,当前教师的道德已经陷入重重危机之中,而追寻教师的美德是走出教师道德困境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通过了解教师美德的内涵及功能,分析当今师德现状,继而提出新时期教师应该具有的一些美德,从而使当前师德现状得以改善。

一、当下教师的美德现状与分析

“师者,人之模也,无德者无以为师”,“德高为师、学高为范”。道德为教育活动之本,师德是教师的职业之魂。因此,千百年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直都是我国无数教师自觉追求的行为准绳。不过,毋庸讳言的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教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有师德滑坡的迹象:

1.师德平庸化。当师德失去了德性的光辉,沦为一系列的基本行为规则时,很多教师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行为规则执行者。这样的生存方式导致了师德走向平庸化。比如,当前教师有一种典型的心态:“八小时”心态。很多教师将自己的工作理解为八小时以内,在这八小时之内勤奋工作,而超过这一时间则完全是个人的自由时间,教师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谁也不能干涉。“从不把作业带回家批改”、“学校的事情就应该在学校里面完成”、“在家里是享受生活的时间,不希望被工作打扰”等等这些看法在教师中相对具有普遍性。除了上述的“八小时”心态,还有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目前,教师这一职业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丧失了神圣感。在这些人看来从事教师职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师职业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或是暂居之所。为了获得相应的工资,很多教师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工作。譬如,在教学方法上,他们不再寻求精益求精,而是尽可能地追寻一种更省力的方式。今天重复昨天,明天又与今天相似,缺乏反思和创造。

2.师德失范。除了师德的平庸化,在当今社会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师德失范事件的产生。例如,江苏铜山县郑集镇田庄小学数学教师李某,因故让学生用尺子自己抽自己嘴巴100下;昆明女教师因3名小学生未带清洁工具而采用罚其裸站等形式进行体罚;浙江温岭一幼儿园女教师虐待儿童,还拍了照上传网站,让人惊讶的是,这位无证上岗的“90后”教师称,此举“是为了闹着玩”。尽管当前教育法已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而且这种规定在所有学校都已形成共识,但是这种教师侮辱学生、体罚学生的事件在新闻中仍频频出现。事实上,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试问这些不懂尊重学生的人有什么资格当一名教师?凭什么来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

3.师德功利化。子女的培养、待遇低下、购房压力使得部分教师把本职工作功利化。譬如,为了金钱,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暗地里从事第二职业,在校授课时敷衍塞责;还有的教师把本应在课堂中完成的工作,留在课后来做,并美名其曰补课,双休日也给学生补课,好处是有可观的补课费;而且,现今有的教师把与学生的关系不再看作单纯的师生关系,它有着朝利益关系前进的趋势,谁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就会对其给予特别的关注。

二、教师应具有的美德

有人说,教育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是因为教育负担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人才还是歪才,最主要的是看教师的师德品质。当今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师德下滑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重视和继承为人师表应具有的美德[2]。因此,在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同时,必须要引导教师追寻个人美德。离开了教师个人美德的保障,教师道德规范将成为一纸空文。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具有的美德应该包括:

1.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从古至今,献身教育事业的典范犹如繁星,诸如“有教无类”的孔子,“一生以教书为职业,以教育为事业”的徐特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这些可歌可泣的事例不仅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也为后世的教师留下了大量的榜样力量。从这些榜样中,很多人感到了当一名教师的光荣和自豪,感到教育教学对其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体验到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进而感受到真诚和奉献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凡是优秀教师心目中必定燃烧着献身教育事业的圣火,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便是那圣火闪耀着的美德之光。但是,有人说,现在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教师过时了,一天工作八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有人说,现在是彰显个人价值的时代,强调奉献已经不符潮流。然而,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人格、塑造灵魂的劳动。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面对全人类最伟大的工作,才会收获更多的喜悦。因此,我们有“人类心灵师”美誉的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从而更好地以真诚的态度、奉献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第一个提出了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总之,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要求。

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会以身作则,做一个率先垂范的人。他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都表现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即着力修养“谦虚”、“博爱”,并以此培养无私、坚毅、宽宏和善良等优秀品质。事实上,当学生喜爱、崇拜某个教师时,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这种敬佩大多来自于对教师的素质和修养的,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品格、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

3.发展的眼光、关爱的情怀。古人说“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些言论都说明了事物是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想更好地认识事物、学习事物,就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身为教师,我们都深刻认识到学生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用发展的眼光和理念看待学生,不仅能使我们能够更真切地认识学生,也能够为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引导并且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每天都积极向上。

除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也要用关爱的情怀对待学生。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但是,如何真正地用关爱的情怀对待学生,每位教师也许有着不同的阐释。但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每一位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爱如同阳光一样洒满学生们幼小的心灵,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4.协作的精神、欣赏的胸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协作的精神和欣赏的胸怀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育法规的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议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大力提倡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现在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教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教师为了战胜别人,在教学中苦苦奋战,不愿与他人合作,也瞧不起他人的成果。但是,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3]。这就像一个工厂在生产某一个产品,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支撑的。但如果教师对生活在自己周围的群体有开放、欣赏、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善于协调不同的力量和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就会如同古代将相和的佳话,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5.自我提高、自我超越。有一句话在当前很流行:“三流的教师培养学生,二流的教师发展学生,一流的教师教学生自己发展,同时也发展自己。”试想,如果教师安于现状、理念和思想滞后,那他如何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启发他们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总之,尽管教师美德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道路上不断践行,就会不断促进自己美德精神的塑造和培养。

参考文献:

[1]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斯霞教师德性解读[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何茂广,邓利民.教师道德素质浅谈[J].鲁行经院学报,2001,(2):44-45.

[3]张勤.美德及美德教育浅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28-32.

[4]马雅琴.孔子的人格魅力对高校教师美德培养的启示[J].经济师,2006,(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