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炜莉 赵晓东
发现一 留守儿童摄取食品种类单一,营养获得与全区、全国水平有很大差距。
发现二 山区留守儿童享受“营养改善计划”,食品种类和营养搭配比较丰富,一日三餐就餐情况均好于川区;山区儿童在学校就餐状况好于家里。山、川区有少数留守儿童三餐中不吃某一餐现象,而且不吃早餐比例最高。
发现三 山区学校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将许多精力用于准备营养餐,导致不能专心教育学生,加上食品粗放式加工,学生有挑食、偏食现象,营养餐浪费现象严重。
一、问题与方法
为了彻底消灭贫困现象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一些地区实施了生态移民政策。在一些生态移民地区,大多数移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成为生态移民地区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是移民新村的希望,也是未来农村的主要建设者,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移民新村的未来发展。
以宁夏为例,“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目前,移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全新转变,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由于移民地区绝大多数家庭有两个以上子女,所以留守儿童问题非常突出。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以迁出县县内和县外两种安置方式相结合,县内移民仍然居住在中南部山区,县外移民则迁往川区。根据安置方式及迁入地,笔者将县内安置的留守儿童称为山区留守儿童,县外安置的留守儿童称为川区留守儿童。本文对宁夏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等五市生态移民新村的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就山、川区留守儿童的营养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解决留守儿童的营养餐问题提出粗浅思路。
由于宁夏地域小,加上生态移民地区务工人员多是回族,受生活习惯的局限,多数移民选择在区内打工,回家比较频繁。因此,笔者将外出打工父母双方或一方两周以上回家一次、住在生态移民地区的1—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610份,其中,508份为留守儿童,102份为非留守儿童。本文调查对象中,男童占46.5%,女童占53.5%;汉族占9.5%,回族占90.5%;川区儿童占64.8%,山区儿童占25.6%,其他占9.6%。
二、结果与分析
(一)山区和川区一日三餐比较
为了让宁夏贫困山区的孩子“吃饱饭、上好学”,2010年开始,宁夏先后实施了“营养早餐工程”“营养改善计划”,为中南部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早餐和午餐,目前统称为“营养改善计划”。2015年春季起,每名学生膳食补助提高到5.6元。
由于“营养改善计划”仅限于宁夏中南部贫困地区,从山区搬迁到川区的留守儿童则不再享受营养餐,山区留守儿童早、中餐仍由学校解决。表1显示,30.1%的川区留守儿童不吃早餐,高于山区13.7个百分点,川区在家吃的比例比山区在学校吃的比例低17.4个百分点,川区在小卖部买食品的占3.6%。可以看出,山区留守儿童在学校吃早餐较好于川区。山、川区仍有少数留守儿童不吃早餐。这虽然与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但父母的照料缺失是主要因素。由于学校的营养早餐提供一个鸡蛋,因而少数山区留守儿童上学前在家补充鸡蛋之外的食品。近九成川区留守儿童在家吃午餐,山区留守儿童全部在学校吃午餐,二者相差12.1个百分点。有少数川区留守儿童不在家吃午餐,其中,2.4%的儿童不吃午餐,5.5%的儿童自带干粮在学校充饥,有1.2%的儿童在饭馆或小卖部解决午餐,3.0%的通过其他途径解决,说明川区留守儿童午餐不如山区。晚餐方面,山、川区留守儿童比例相当,但山区比例略高于川区,仍有个别儿童不吃晚餐现象,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家吃晚餐。总体来看,山区留守儿童的一日三餐较好于川区。
(二)山区和川区、学校和家庭营养摄取的比较
1.山区家中注重面、奶制品、水果的摄入,学校注重米、蔬菜、蛋白类的摄入
从山区留守儿童在家和学校经常摄取的食物来看,在家中摄取面、奶制品、水果的比例分别高于学校52.8、20、42.7个百分点;摄取的米、蔬菜、肉/鱼、蛋类的比例分别低于学校48.2、20.9、16.4、32.7个百分点。从图1可以看出,山区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家中摄取食物有较大差别,在家以面食为主,学校则以米食为主。二者相比,山区留守儿童在学校摄取的食品种类比家中丰富,学校更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但是,学校摄取面、奶制品、水果低于家里,这主要是受食堂条件、食品保鲜度、伙食标准的限制。
2.川区注重主食、蔬菜类食品的摄入,山区注重蛋白、水果类的摄取
从山、川区留守儿童在家中就餐来看,川区留守儿童摄取的米、面、蔬菜、蛋类比例高于山区,分别为31.8、8.1、5.2、12.2个百分点,说明川区摄取主食、蔬菜、蛋类食品高于山区;山区留守儿童摄取肉/鱼、奶制品、水果比例高于川区7.2、9.6、8.6个百分点,说明山区儿童摄取肉/鱼、奶类高蛋白和水果类食品高于川区。从图1可以看出,川区留守儿童平常在家中摄入的主食、蔬菜类食物多于山区留守儿童,山区在家中摄取的蛋白类和水果等食品略好于川区。
(三)留守儿童蛋白类摄取与全区、全国水平的比较
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的营养获得也受到地域、生活习惯、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与宁夏全区、全国农村儿童营养获得相比,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获得肉/鱼、蛋类、奶制品等蛋白质的比例分别比全区农村儿童低37.4、74.5、55.8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儿童低58.5、74.5、66个百分点。见表2。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蛋白质摄取比例最低,其次是全区农村儿童,全国农村儿童摄取比例最高。可见,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蛋白类食品的获得与全区、全国农村儿童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距离全国水平最大。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营养获得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为留守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针对目前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一日三餐的差异和营养状况的失衡,政府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时,建议从统筹宁夏总体发展、着眼全局来考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运用政策。积极推进宁夏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等相关政策改革,为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公共卫生产品平等分配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在我区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背景下,要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水平,政府应在农村公共资源产品分配上着重考虑,为实现全区农村儿童乃至城乡儿童均衡、统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级教育、民政和妇联等机构应发挥引导作用,成立专门的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机构,加强对生态移民地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的投入和指导。
(二)加大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权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教育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话题,儿童尤其不可或缺。针对留守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缺乏的现象,需要我们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让社会、学校、家长了解儿童的营养科普知识和营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校和家长科学的营养理念,自觉主动地支持和参与儿童营养餐工作,形成有利于留守儿童营养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学校应将营养健康知识作为教育内容,以娱乐、板报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向留守儿童传授营养科学知识,使他们自觉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念,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他们享有科学合理的饮食,提高他们的营养健康水平。
(三)川区生态移民地区儿童继续实施“营养餐工程”,保障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均衡发展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对各地试点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地开展营养改善试点工作,对工作开展较好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省份,中央财政还将给予奖励性补助。”根据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国家试点地区以外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地方试点应当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的精神,以及我区移民安置实际情况,川区留守儿童由于受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限制,就餐和营养摄取不如山区现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议自治区政府依托移民局、扶贫办、教育厅、卫生厅等相关部门,对川区整村搬迁移民地区义务教育儿童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并进一步实现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据了解,个别有条件的川区生态移民地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已享受到免费的营养早餐。我区可以由早餐逐步向早、午餐试点,由局部试点向全区覆盖,进而消除宁夏山、川区农村以及城乡儿童健康饮食差异,以保障全区儿童的均衡发展。
(四)学校提供种类丰富、营养搭配的供餐模式,保障留守儿童的营养需求
国际上的许多经验证明,学生良好的营养餐是提高一代人身体素质和智慧的重要途径。目前,宁南山区以学校供餐为主、企业配餐为辅的供餐模式。为了做好“营养改善计划”,大多数学校建立了供餐食堂。营养餐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事业,学校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坚持基础教育的社会公益属性,保证营养餐的非营利性质,促进其良性发展。贫困农村儿童在膳食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吃不饱”,而是食物营养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吃不好”的问题。为了让儿童吃得有营养,自治区今年对山区义务教育学生每人膳食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天5.6元。这就要求学校在解决学生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对食品的喜好程度,提供更高质量的营养餐。学校可随着季节变换,提供应季蔬菜和瓜果,让留守儿童吃到大自然五颜六色的食品,以保障留守儿童的营养权益。在供餐内容上,学校应从儿童营养学角度,丰富供餐种类,细化营养餐的配比和营养搭配。一周内尽量供餐不重样,早餐除了提供一个鸡蛋外,还可有馒头、稀饭、牛奶、水果类食品。这样,丰盛的营养餐满足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合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营养水平,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健。
【孔炜莉,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研究馆员;赵晓东,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肖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