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本科生学习成绩考评研究①

2015-12-14 06:44朱秀民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原则

朱秀民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本科生学习成绩考评研究①

朱秀民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卓越计划”在执行层面有三个特点,“卓越计划”模式下本科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应把握好与这三个特点紧密相关的“合作”、“标准”和“能力”三个要素,同时,应以“卓越计划”模式下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特点为依据,坚持考核评价的重过程原则、多主体原则、全面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改革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并选择适宜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考核。

卓越计划;本科生;考核评价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主导进行的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计划,是由政府主导、高校和企业参加的三方合作行为[1]。“卓越计划”实施5年来,在预期效果逐渐显现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在对参与此计划的本科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评价方面,有些高校就出现了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实施原则不够确切、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等若干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确立以“合作”、“标准”和“能力”为三要素的考核评价指导思想

“卓越计划”在执行层面有三个特点[2],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按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培养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模式下本科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显然应该与“卓越计划”执行层面的三个特点紧密相关。显然,“卓越计划”模式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卓越计划”模式的教学主体不再是高校一家,而是变成了高校和企业两家;“卓越计划”模式的培养标准不再是高校自己独自确立的标准,而是要遵照国家和行业制定的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卓越计划”模式的培养重点不再是高校自己制定的重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而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关键环节之一的考核评价,必然要围绕这些重要变化来作出相应调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重新确立以“合作”、“标准”和“能力”为三要素的考核评价指导思想。

“合作”是指“卓越计划”模式下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要由学校和参与培养的行业企业合作来进行。“卓越计划”执行层面的第一个特点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这个“深度参与”绝不仅仅是指在时间上学生的4年学习时间中至少要有1年时间在企业完成实习和学习,更是指企业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其中包括培养方案的斟酌与确定、课程内容体系的选择与重建,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等等。这意味着教学主体要由原来的学校一方变成学校和企业两方,自然而然地,

考核评价主体必然也要由原来的学校一方变成学校和企业两方,考核评价内容也要由原来单一的校内学习内容变成校内和企业两方面的学习内容。因此,“卓越计划”模式下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评价,首先要树立合作意识,在实际的考核评价过程中由高校参与专业和参与企业一起密切配合,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评价工作做好。

鉴于“卓越计划”模式的性质,考核评价的合作自然要由高校参与专业主导进行。学校和企业要在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考核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和明确,统一考核评价理念,确定考核评价重点,明确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在具体执行考核评价方案时各有侧重,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标准”是指“卓越计划”模式下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要在新的标准下进行。“卓越计划”执行层面的第二个特点是按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培养人才。通用标准由国家制定,是体现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基本质量要求的宏观标准。行业标准由行业专业委员会与工业企业界一起制定,是体现各行业要求和专业特点的中观标准。[3]在具体执行时,教育部要求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既包容通用标准又兼顾行业标准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微观标准,即“学校标准”。人才培养有了新的标准,相应的考核评价自然要紧扣这个标准,否则,考核评价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内容很多,包括各种类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标准体系。其中仅本科层次的通用标准就包含了基础知识、现代工程意识、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以及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等11个方面的要求,在每一项要求中又都有具体的说明。按照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相互关系,学校专业培养标准无疑也包含上述基本内容,只是水平更高、更具体、更具有特色。因此,“卓越计划”模式下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要按照新的培养标准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使教、学、考形成闭环,有机地统一起来。

“能力”是指“卓越计划”模式下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重在特定能力的考核。“卓越计划”执行层面的第三个特点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表明,“卓越计划”模式的培养重点不再是一直以来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相关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因此,“卓越计划”模式下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上。在具体实施考核评价时要根据各门课程特点确立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具体方式和具体方法。

二、确立与“卓越计划”模式下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特点相对应的考核评价原则

(一)“卓越计划”模式下教学内容特点

为实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参与专业要与合作企业一起研究制定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包括企业培养方案,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大改革。这种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大改革具体体现在课程体系结构的重建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重组两个方面。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卓越计划”模式最适合采用的是模块化结构,其构建的思路是“自顶向下、分解集成”[4]。这种构建充分考虑了适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的价值性、权变性、系统性和多样性,通过灵活地设计和组织具有不同作用的课程模块,构建出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卓越计划”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同时,还要对每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这种整合与重组不是进行简单的再拼盘,而是以“卓越计划”模式下人才培养标准为基准,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满足工程、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交叉综合发展的现实客观要求。在进行课程体系整合重组的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问题情况和新的培养目标需要,适当突破学科领域的界限,注意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和新知识的吸收与利用,打破原有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改变过于讲究学科自身结构而使课程设置过细、过多和整体性缺乏的状况,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交叉重复,对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和重新组织,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提高。

这种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结构重建和课程内容整合与重组,使得各个课程模块及每门课程都紧密承载了“卓越计划”模式下新的人才培养标准。重

建、重组与整合了的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必修课作为保证学生拥有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其学时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合理压缩,而选修课作为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多样化和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其内容和课时得到了适当合理增加;二是实践模块分量加重;三是整合与重组了的教学内容在体系编排和内容选择上更贴近了工程实践的实际,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卓越计划”模式下学习方式特点

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两个基本支撑点,二者相辅相成。与课程体系结构重建和教学内容整合与重组相协调,“卓越计划”模式要求学生的学习形式也要发生相应变化,要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变为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体系,按照学习专题内容性质和学习方式划分有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类型;按照学习组织方式划分有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等形式。[5]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学习研究对象,通过对问题的引入、了解、探究和辩论,学会辨别和收集有效数据、学会应用和获取知识、学会系统分析和解释问题,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是以案例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案例原处理方案进行研究和评价,提出改进思路和新的方案,并与原方案进行比较、交流和评价的学习方式。案例可以是一个真实完整的实际案例,也可以是真实案例的简化,还可以是几个不同真实案例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构的案例,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些案例都应该是复杂环境中真实工程实践的反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是以项目为学习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研究或实际工业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学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学会选择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最终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评价与比较的学习方式。

自主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独立进行学习;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被分在若干个小组内,由小组同学在分工合作基础上完成整个专题内容的研究;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以参与教师研究项目的形式进行学习;互动性学习是指学生与教师通过不断互动方式实现某专题学习目的的形式。显然,自主式学习适用于学生本人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专题,合作式学习适用于大而复杂的研究专题,参与式学习适用于专业性强的研究专题,互动性学习主要适用于需要教师不断引导的学习专题。[6]并且,前两种学习形式具有普适性,后两种则适宜于比较拔尖的学生。自主式学习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参与式、互动式学习方式中都包含自主式学习的因素。

(三)与“卓越计划”模式下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特点相对应的考核评价原则

显而易见,在“卓越计划”模式下,面对如上所述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习方式特点,必须建立与之相协调的全新的考核评价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重过程原则、多主体原则、全面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所谓重过程原则,是指“卓越计划”模式下的考核评价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放在期末。传统的考核评价,以期末统一进行的考试为重点,对平时学习状况虽然也进行考核评价,但所占比重很小,考核评价内容主要是上课出勤、课下作业等,并且大都流于形式,实际上成了用于平衡学生期末成绩的加分项目。“卓越计划”模式培养的重点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眼点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以此为目的确立了以选修课为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研究性学习方式。这种模块化课程体系和研究性学习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强调学生之间学习的合作

性、讨论性和比较性,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指导性和启发性,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态度、团队精神。所以,“卓越计划”模式下的考核评价要具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激励的功能,这就需要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降低期末考试的权重,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来,并从中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

“卓越计划”模式下考核评价的重过程原则是教育评价中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贯彻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对,“是对教育过程的评价,它的功能是揭示问题,改进工作,只有通过评价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质量约束和保证,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7]

所谓多主体原则,是指“卓越计划”模式下考核评价的主体要由原来的教师一方变为教师、同学、学生个人和企业工程师等多方。传统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都是由教师一方完成,所做出的都是终结性的评价。“卓越计划”模式下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及时反思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提高的程度,也需要及时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就使考核评价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考核评价主体完成自我评价。同时,通过上述描述的研究性学习形式,无论是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还是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其特征都是团队性质的,都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并努力完成分配的学习任务,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是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最有评价权的无疑就是同组同学,所以,同组同学自然要成为考核评价主体之一。至于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作为考核评价主体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一般的教育评价中,有一个原则是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8]“卓越计划”模式下考核评价多主体原则实际上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全面性原则是一般教育评价的固有原则之一,是指“在评价中要全面而恰如其分地评价教育工作中的各个项目或各种具体指标,不要过分渲染某些项目或某些指标而忽视另外一些项目或指标”[9]。“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全面性原则,就是在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内容考核评价的同时,要全面落实指导思想中的“标准”内涵,按照“自顶向下、分解集成”后每门课程承载的培养标准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全面性要具体落实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上。

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卓越计划”模式下考核评价要尽量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改变以往一味使用笔答的落后方式。“卓越计划”模式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建极大地突出了实践性教学,因此,对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也要尽可能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进行。

多样性原则主要是针对考核评价方式方法而言,也是针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形式而言,是指“卓越计划”模式下的考核评价在方式方法上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学习方式的不同、课程性质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适宜的方式方法,在评判结果形式上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打破单一分数化表现形式,采取定量、定性或二者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卓越计划”模式下课程模块特点、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习方式特点决定了考核评价的多样性,考核评价的重过程原则、多主体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也决定了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多样性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这些特点、这些原则的必然产物,是实际考核评价需要使然。多样性原则也是一般教育评价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10]的贯彻落实。

三、“卓越计划”模式下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与数学模型

“卓越计划”执行层面的三点特殊性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而言,因此,本文所论及的内容无论是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还是方式方法及数学模型,都是指专业课程。

对某一门具体课程,其考核评价方式方法要根据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决定。有的可采用单一的方式方法,有的可多种方式方法并用。下面就两种情况说明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与成绩核算数学模型。

(一)自主式学习形式的考核评价

自主式学习形式适合于理论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独自顶岗实习类的实践性学习内容。对其考核

评价可通过习题作业、问题探讨、项目研究、设计训练、创新竞赛、卷面问答、工程实践内容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通过作业评判、研究报告、论文答辩、个人展示、创新评比、项目评审、卷面评判、工程实践结果验收等多种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一是卷面问答方式的考核,仅以老师评判的量化结果为考核评价结果即可;二是其他方式的考核,要由学生个人、教师(工程师)两个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可以设定学生个人评价所占权重为D1,教师(工程师)评价所占权重为D2。考核评价结果可定性也可定量。考核评价方面应该为知识探求情况(A1,特指理论性学习内容;如果是实践性学习内容,A1可代表工程实践结果情况)、知识运用情况(A2)、问题解决程度(A3)、创新程度(A4)、其他素质表现(A5)等五个方面,用集合表示为评定因素集:

评价方面权重集为:

每个评价方面的评定档次宜为五档,分别为好(B1)、较好(B2)、一般(B3)、较差(B4)、差(B5),用集合表示为评语集:

评语赋值集为:

对学生个人自我评价而言,教师(工程师)首先要提醒学生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同时要求学生要提交书面自评说明。具体评价时,教师(工程师)要指导学生对每个评价方面先评档Bi,然后用这个档次的赋值ci乘以该评价方面的权重di,得到这个评价方面的分数,然后把所有方面的自评分数加在一起,得到自己的自评分数,其数学模型为:

对教师(工程师)评价,如果只是一个教师(工程师)评价,其过程与学生自我评价相同,其成绩数学模型为:

如果采用定量评价,这个分数就是该生这项考核的最终成绩;如果采用定性评价,可以按90-100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60-69为及格,59分数以下为不及格,对学生此项成绩进行定性描述。

如果参与考核评价的教师(工程师)为多人,可以有两种方法得到教师(工程师)评价成绩。

第一种方法是算术平均法。设有n个教师(工程师)参与评价,第i个教师(工程师)评价成绩为ei,i=1,2……,n,则教师(工程师)评价成绩为:

第二种方法为模糊数学计算方法。设有n个教师(工程师)参与评价,评价矩阵为:

其中rij为对第i个评价指标对第j个评语的隶属度,即对第i个评价指标,选择第j个评语的教师(工程师)数与全体参评教师(工程师)人数n之商。

则评价结果模型为:

然后再把结果归一化处理,得到:

则最后教师(工程师)评价主体的成绩为:

(二)合作式学习形式的考核评价

合作式学习形式既适合于小组形式的理论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小组形式的实践性学习内容。对其考核评价可通过习题作业、问题探讨、项目研究、设计训练、案例讨论、创新竞赛、工程实践活动

等多种方式,通过作业交流、课上发言、小组讨论、研究报告、个人展示、论文答辩、项目评审、创新评比和实践工作验收等多种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与自主性学习形式相比,合作式学习多的是“合作”二字,由于其包含一定的自主式学习,因此,合作式学习形式的考核与评价只在自主式学习形式考核评价基础上增加“合作”方面的元素即可。

因此,合作式学习形式的考核评价在方式上多了“案例讨论”一项,在考核评价方法上多了“作业交流”、“小组讨论”等内容。与此相对应,在考核评价主体上,除了学生个人、教师(工程师)两项之外,需要增加同学评价一项,考核评价方面也由原来的五项新增加“团队协作情况”(A6)一项而变成六项。而考核评价的过程和成绩核算数学模型与自主式学习形式相类同,这里不再赘述。最后,学生该项学习形式考核评价分数为:

其中E1,E2,E3,D1,D2,D3分别为学生个人、教师(工程师)、同学三个考核评价主体的分数和权重。

如果采用定量评价,这个分数就是该生这项考核的最终成绩;如果采用定性评价,可以按90-100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60-69为及格,59分数以下为不及格,对学生此项成绩进行定性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某一具体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单一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单独以卷面形式、大作业形式、项目研究形式、设计训练形式、工程实践活动验收形式等等,这种情况下,这个单一方式的考核评价结果就是学生此门课程的考核评价结果。如果对同一门课程采取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学习,相应的考核评价也必然要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多种方法,这种情况下学生此门课程的最终考核评价结果就是多种考核评价结果的有机合成。这种有机合成,既可以是算术平均,也可以是加权平均。如果是加权平均,要适当分配各种形式考核评价所占的权重。

[1]朱秀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的高校工科教师专业化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07-110.

[2]朱秀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模式下校企教学共管机制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6):71-75.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5][6]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7][8][9][10]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72、272、374、385.

(责任编辑:于 翔;责任校对:徐治中)

A Study of Undergraduate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ZHU Xium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191)

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on its operational level,and based on the plan the undergraduate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elements,cooperation,standard and key.Meanwhile,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learning styles under this mode,insisting on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rocess principle,the multiple subjects principle,comprehensiveness principle,practicality principle and diversity principle,at the same time,reforming evaluation methods,and choosing the right mathematical model to evaluate.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undergraduate;evaluation

G642.474

A

1674-5485(2015)10-0072-06

2015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本科‘卓越计划’实施周期检视与相关因素完善研究”。

朱秀民(1965-),男,河北兴隆人,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原则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卓越之梦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