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新疆农科城: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正式落户新疆。新疆农科城将建设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合作中心等五大中心,将区内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6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21个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起来,与国家“一城两区”结盟共建、共同发力,最终实现新疆现代农业的“升级版”。
2013年9月,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新疆考察时提出:新疆应充分利用全国援疆的大好机遇,与“一城两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陕西杨凌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黄三角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结盟发展,建设新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下简称“新疆农科城”)。经过多方筹备,新疆农科城正式落户新疆,为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拉开了新篇章。
新疆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都为建设新疆农科城创造了条件。一是具有新丝绸之路战略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地缘优势。新疆是我国拥有邻国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地处内地和周边国家两个大市场的结合部,具有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内引外联”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区位优势。二是具有发展区域特色绿洲生态现代农业的产业优势。新疆水土光热资源得天独厚,规模化程度高,生产的农产品品质独特。新疆历史悠久,形成了深厚的区域特色农耕文化和多姿多彩、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新疆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奠定了条件。三是具有全国援疆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优势。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持新疆发展,19个省市开展对口援疆,产业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科技援疆都把支援“三农”作为战略重点,有力推进了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
结盟建设新疆农科城,对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促进稳边富民和新农村建设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架构、创新的机制、创新的管理,聚集、优化配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其他创新创业优势资源,加快新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有利于充分挖掘新疆丰富的农业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业扶贫,成果惠及边疆地区的各族群众,保障新疆稳定发展。三是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新疆经济活力,也为科技部“121工程”发展注入新动力。四是有利于通过顶层规划、统筹布局,促进各援疆省(市)农业相关援建硬件与技术、人才、政策等的协调、配套,进一步巩固、发挥国家援疆成果。五是有利于推进我国与中亚国家科技信息交流、战略研究、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培训与成果推广。
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称为“新疆农业硅谷”,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经过多年的建设,园区发展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科技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构造为纽带,以人才高地和创新平台高地建设为重点,构建起有利于科技创新创业和现代服务要素聚集的新体制新机制,研发转化一批国际领先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一批具有影响力创新型农业企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增强新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新疆城乡统筹发展和“四化”协同推进,实现新疆农业科技能力跨越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新疆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为稳定新疆发展率先做出引领示范。
集聚创新要素建设农业科技新高地
农科城要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品牌培育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为重点,形成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服务产业、先导示范、内延外联的新机制新模式,培育形成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功能、创业服务优化功能、创新品牌塑造功能、国际战略高地功能。
1.整合资源
根据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科技融投资、创新创业、人才保障、产业发展引导、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扶持和保障新疆农科城发展的政策、机制,以新疆农科城为核心,聚集、整合新疆农业优势资源。
2.协同创新
围绕新疆重点农业产业,立足新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瞄准我国农业科技前沿,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构建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平台,为新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引领与支撑。
3.服务产业
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投融资服务、现代物流、产权交易、科技保险、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会展交流等服务。为高端人才创业和科技企业孵化提供投融资支持和政策保障等。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将科技、信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植入产业链若干环节,推动农业产业链细分和延伸。
4.先导示范
以龙头企业带动,加速先进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实现先进成果在新疆农科城的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培育农业新兴战略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通过网联各特色科技园和科技示范基地,以成果对接和产业互动的形式向全疆及全国辐射推广,提升成果转化应用和辐射带动能力。
5.内延外联
以“新疆农科城”为中心,延伸覆盖新疆各个特色农业科技园和主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网联“一城两区”,实现与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互动与协同发展,成为我国“一城两区百园”建设中的重要龙头之一。
新疆农科城的建设采用“一城多园”的布局思路,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要素聚集武装现代农业,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以产业链创业发展现代农业。
“一城”是新疆农科城的功能区,是物理空间(标志)与虚拟网络相连接的农业科技城,是统筹、协同各农业科技园区资源、政策、成果等的网络支撑平台、协同创新与产业促进服务平台,建设地点位于乌昌地区。
“多园”是新疆农科城的核心区,是依托现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区域定位和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专业性强、辐射面广、科技与服务结合紧密、具有现代农业高端形态的独立运行的农业特色科技园。
新疆农科城的建设原则是:
一是政府引导,多元共建。政府制定新疆农科城规划方案和融投资、人才等政策,搭建新疆农科城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技术研发、产业服务、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培育等,引导科技创新资金、人才、成果、服务等资源集聚,吸引区内外大型涉农企业、知名科研院校等在农科城设立研发中心、分院或分校,联合建设新疆农科城。
二是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新疆农科城设立企业化管理的集团公司,采取市场化、企业化的运行模式,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并由集团公司联合新疆农科城所在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特色园区等,进行农科城的管理,为入驻企业、院所等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
三是城园互动,统筹发展。新疆农科城是城和多园的紧密结合体。“多园”围绕新疆农科城的总体定位和目标,以“城”为桥梁和平台,通过信息网联、科技网联、金融网联、产业合作网联等,实现“城”与“园”、“园”与“园”资源共享、要素流动、信息畅通、业务相连的统筹发展,促进农科城整体功能的实现。
四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依靠新疆优势科研单位,建立强大的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协同创新,形成新疆农业科技创新的高端人才群、先进成果群,推动新疆农科城的全面发展。
新疆农科城建设要通过政策导向、信息引领、技术扩散、金融推动、产学研结合等内在的互动协同和信息网联、科技网联、金融网联、产业合作网联等手段,实现资源共享、要素流动、信息畅通、业务相连的统筹发展,促进农科城整体功能的实现。
(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
1.新疆农科城创新管理服务中心:新疆农科城总部设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大厦。承担新疆农科城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建成全疆农业科技园区网联、视频会议与公共管理网络平台。
2.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依托新疆科技成果交易网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与交易,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盟基金建立结盟共同体,依托新疆新科源科技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昌吉农业科技园区投资公司等组建农科城投资基金。与杨凌示范区结盟发展,重点组建杨凌农业科技银行新疆分行,重点支持新疆种业和创新品牌发展。
3.中国中亚农业科技战略合作中心:依托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整合新疆农业创新优势资源建设新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建立面向中亚区域科技合作的“一站式”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共享机制,引导、协调涉农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特色科技园等开展农业产业链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
4.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培育中心:依托新疆农科城,统筹部署新疆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重点组织新疆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建设创新品牌培育与展示园、观摩体验示范基地、创新品牌培育合作平台,促进新疆特色产业发展。依托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会展中心,发挥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智力等资源,设立创新人才培训中心。
(二)特色创新园建设
依据现有农业科技园区的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进行特色功能定位,规划特色科技园,根据实施进展情况,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首期启动:电子商务科技园、现代种业科技园、马产业科技园、高效节水科技园、种畜科技园、苗木花卉科技园等。
(一)高层协调机制
成立新疆农科城部区联合共建协调指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新疆农科城建设的重大事项。
(二)联盟共建机制
积极推进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结盟工作。科技部协调19个援疆省(市)共建新疆农科城。
(三)政策联动机制
推进与“一城两区百园”科技金融政策联动、创新资源整合、优势产业聚集,形成大联合、构建大市场,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社会化管理模式。
(四)市场化运作机制
新疆农科城建设前期以政府投入为主。自治区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建立农科城投资基金和种业基金等,按照市场化运作,开展农业科技中小企业成长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担保等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开展创新品牌培育与标准化、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注:本文为新疆软科学研究项目“新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方案设计与运行模式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