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宜:一只飞越海峡的青鸟

2015-12-14 08:19
清风 2015年9期
关键词:营盘麻风张平

文_本刊记者

张平宜:一只飞越海峡的青鸟

文_本刊记者

张平宜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喜欢读书,喝咖啡,一周之内绝不穿同样款式的衣服。像大多数女性一样,张平宜爱美,爱笑,爱打扮,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张平宜是典型的都市知性女子,但她的身上充满了近乎传奇的色彩。

这个传奇,是她花了15年时间,与四川凉山“麻风村”数百名孩子一起谱写而成的。故事里有汗水,有眼泪,有一双双稚嫩而渴望的眼睛,更有一腔痴痴的执着和浓浓的爱。这个故事,感动了麻风村的孩子,感动了整个中国。如今,故事还将继续,感动还在延伸……

张平宜,一位台湾女记者,“CCTV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她翻出了拷贝的录像,重温了当年央视的颁奖过程。张平宜边看边向记者解说,不知不觉,她的脸上已满是泪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说:“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舍弃高薪上凉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张平宜做到了。她与四川省凉山自治州越西县大营盘村的情缘,始于1999年。那年,还是记者的张平宜在四川、云南的一次采访,让她偶然间闯入了这个麻风病康复村。

大营盘村坐落在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十多年前,那里没水没电,几乎与世隔绝。那时的大营盘村不仅贫困落后,而且由于麻风病患者很多,它和周边的一些村落被人称之为“麻风村”。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在新中国成立前,麻风病在一些地方一度肆虐成灾,曾给人们留下了“歪嘴、斜眼、断手、烂腿”的恐怖印象。大营盘村和周边十多个村落就是麻风患者非常集中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麻风病患者。

从1959年开始,因为麻风病的蔓延,当地政府在此建立了麻风康复村,对麻风病患者实行隔离集中治疗,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让张平宜揪心的是,麻风病患者尚有身份和补助,而他们的子女却连上学的基本条件都没有。“那里的每个孩子几乎都有悲哀沉重的故事,那种沉重让你喘不过气来。”

“我是一位母亲,看到麻风村里的那些孩子,我做不到转头离去。”这是张平宜给自己当时留下的唯一理由,她没办法做完报道后抽身离去。回到台湾后,大营盘的孩子经常在她心里缠绕。“你会觉得你当一个记者究竟在奋斗一些什么,是不是应该做一些事情?”

张平宜出身于中国台湾的一个书香世家,家境殷实,她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结婚后丈夫从事医疗工作,夫妻俩的收入都不菲,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联想到自己的幸福家庭,张平宜深感麻风病患者与世隔绝的凄苦,更深深地为“麻风村”孩子们的前途担忧。那次采访后回到台湾,麻风村孩子们天真无邪而又迷惘的眼神始终在张平宜脑海中挥之不去。

最终,张平宜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惊讶的决定:她要去麻风村发展基础教育,用知识去改变麻风村孩子们的命运。丈夫想了想说:“既然你有这个决心,我们全家人都支持你。”不过,能否从现代化的富足生活一步跨入贫瘠落后的凉山生活,这是最让家人担心的,当时张平宜自己心里也没底。

“但一想到麻风村那些孩子渴望的眼神,我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张平宜对当时的决定依然记忆犹新。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张平宜认为要终结麻风村的悲剧,必须让麻风村的孩子有一条回归社会的道路,而这条漫长崎岖的路,唯有“教育”才能推开第一扇希望的窗。“我一不小心闯入了‘麻风村’,从此以后就担任起了山里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而教育事业是夯实这座桥梁的最好‘建筑材料’。”张平宜说。

2000年年底,张平宜前往探视四川省凉山州唯一一所建立在越西县高桥麻风村的教学点(凉山州17个县,共19个麻风村),海拔1700米。再次来到凉山,张平宜的心异常沉重。当时,两间破旧教室已经摇摇欲坠,唯一的代课老师是当地的一位果农,学校成立12年来没有出过一名小学毕业生。这里当时有70多个学生,因为缺少桌椅,大部分孩子要站着听课,“有的孩子脏到只能看见两颗眼珠子。”张平宜决定发动国内外社会救援的力量,以大营盘小学作为试点,建立凉山州第一所盖在麻风村的完全小学——大营盘学校。

用教育改变落后观念

为了筹集盖学校的钱,张平宜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或是带着医生丈夫每月给的1万元新台币零花钱坐出租车,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

张平宜对本刊记者说,为了筹钱,她还卖过蜡烛。她委托熟人批发蜡烛,在台北逢人就推销,连父母和亲人也不放过,最后销售了100万新台币蜡烛。她将这笔钱全部用在了大营盘村的学校和“麻风村”的教育事业上。为什么选择卖蜡烛,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对此,张平宜说,蜡烛历来就象征着希望和未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不少国内外的童话故事中都有对蜡烛的赞美。选择卖蜡烛筹款,是她对自己拯救“麻风村”孩子们的一个许愿。

张平宜带着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善款,回到大营盘,当上了大营盘村新教学楼的“监工”。虽然这些钱不足以解决盖教学楼以及后续教育的全部问题,但是,张平宜的行为就像点亮了一盏灯,引导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将目光投向了凉山,将爱心之手伸向了麻风村的孩子们。在她的奔走呼号下,部分爱心台商和一些大陆企业家被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也向“麻风村”伸出了援助之手。

张平宜到底投入了多少钱到“麻风村”的教育事业中?她大概算了算。大营盘学校开始建校时,初始资金花了30多万元,这笔钱是她承担的。到目前为止,她总共募捐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这些钱都投入到了大营盘学校的建设、维护和学生们的吃喝方面。“只要孩子们的父母同意子女来读书,孩子们的吃喝费用我全包了。”

即使筹集到了钱款,也还有很多困难等着她去克服。刚开始来到凉山大营盘村,张平宜一开始就遇到了最尴尬的问题:学校没有厕所,她必须小跑半个多小时,到邻村去借用搭在猪圈隔壁的厕所。“不到口渴得不行,我是不敢喝水的。”张平宜说,为了尽量少上厕所,她常常一整天不敢喝水。除此之外,每天的奔波之苦也让她疲惫不堪,她住在县城的一个宾馆里,每天清早就要出发来到大营盘村监工,到了晚上又披星戴月走山路回到宾馆,个中辛苦可想而知。

在四川省扶贫办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到了2002年,崭新的教学楼在大营盘村落成。张平宜回忆说,当地的政府官员对她的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些“麻风村”的孩子们也像过年一样热闹地拥来。2003年,张平宜正式辞去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凉山麻风病患者子女的教育事业中。

教育的另一个使命就是要改变当地人的落后观念。但让张平宜感到不安的是,当地在长时间的贫困落后中形成了一种让孩子早婚早育的习俗。一些家长并不愿意让子女尤其是女儿去读书,而是想让孩子早早辍学成家。据张平宜介绍,当地一些孩子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子。一开始,张平宜对此感到非常震撼,她根本无法理解,甚至坚决反对,她还制止了一对学生的婚事。多年后,那个被她拆散了婚姻的孩子却对她非常感激:“张阿姨,要不是当年您极力反对,我现在可能已经过早地成为家庭主妇了。”让张平宜感到些许欣慰的是,随着人们观念的渐渐改变,这种早婚早育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

到2004年,新任校长罗桂萍上任后,大营盘学校逐渐走上了正轨。但这并不意味着张平宜就可以“卸任”了,学校建成后,她每年至少要花上2~4个月吃住在大营盘村。学校的很多事情依然离不开她,孩子们也舍不得她。就连喝水这样的日常生活问题,也需要她和其他老师一起去解决。2009年,张平宜和其他老师一起建起了大营盘学校的储水系统,现在能储存580吨水,师生们再也不用为喝不上干净水而发愁了。

尽管解决了很多问题,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个中滋味难以言说。“如果我是个男人,早就被赶走了。人家以为你去行善,结果我们要跟他们作战。但我们争的是当地人的教育,结果是选择了跟孩子们一起走这条路。我知道我一放手,他们就会回到原点。我觉得这是最笨的方法,可也是最实在的方法。”

张平宜和“麻风村”的孩子在一起

给孩子们一个未来

多年来,张平宜已与大营盘村及周边县市的麻风病患者和他们的孩子们融为了一体,“很快,我就熟悉了学校里每个孩子的脾性和特点。”一说到那些“麻风村”的孩子们,张平宜就兴奋起来,她说,由于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张阿姨”。“孩子们都说,张阿姨就像妈妈一样。”正是因为母亲般的呵护,张平宜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有一个患有轻度麻风病的孩子被发现后,张平宜和其他老师坚持让这个孩子服药,两年之后,这个孩子的麻风病竟然基本痊愈了。

大营盘学校不仅留住了周边村落的学生,也吸引了周边县市的贫困孩子来就读。至今,从大营盘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已经有200多人,目前在校学生还有500多人。

记者问,这些孩子从大营盘学校毕业后,都去了哪里呢?张平宜说,她早就考虑到要让孩子们有一技之长,为此她让哥哥将在青岛开办的工厂辟出场地,创建了“希望之翼学苑”,让大营盘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在那里学到技能。此外,为了解决大营盘学校的后续“供血”问题,她还在北京成立了“希望之翼基金会”。她就这样不断在凉山、青岛、北京、台北之间来回奔波,虽然很累,但从不懈怠。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平宜数次掏出手机,联系山东青岛,又联系四川凉山。在其跳跃性的思维中,记者渐渐了解到了她电话联系的内容:希望之翼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最近的情况怎么样,四川凉山大营盘学校的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情况如何。

在张平宜打电话和接受记者采访时,一直跟随在张平宜身边的小伙子李一扬认真地帮着张平宜整理书籍和材料。李一扬就是从大营盘学校毕业的,与数百名凉山麻风村孩子一样,他也是张平宜一手栽培出来的学生。2009年从大营盘学校毕业后,李一扬在青岛“希望之翼”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习2年后,成为张平宜工作上的助手。还有的学生在经过她培训后当了经理,拿上了高薪,过上了大都市的生活。

“很多人有个误会,以为‘麻风村’的孩子们也都是麻风病患者,其实只有极少数孩子遗传了父母的麻风病,绝大多数孩子是很健康的。”提到孩子们,张平宜再次开心地讲起了孩子们的故事。“那里的孩子都很美,姑娘很靓,小伙很帅。欢迎你去看望他们喔。”说到“美”,张平宜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她将大营盘学校的一角开垦成了花园,种下了整整1000株玫瑰,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她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未来也会像玫瑰花一样,绚丽开放。

2011年,张平宜当选为“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对她的评价是:“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这些评价无疑是张平宜的真实写照。

至今,张平宜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以她的执着和爱心诠释了一个女性的善良与坚持,奔走在台北和凉山之间,进行着一场跨越海峡的“爱的长征”。“长征”路上,张平宜还在孜孜不倦地奔走,爱的脚印也将一直延伸下去。

猜你喜欢
营盘麻风张平
兖矿能源旗下主力矿井营盘壕煤矿进入试生产阶段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这是你爷俩
无穷尽的一天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浅谈麻风病
团结
不需要太多的门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