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利(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分层升降教学”应用于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的实验研究
□张海利(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成绩、技评的优秀率普遍高于对照(1)班;实验班升降后学生的成绩和技评的成绩普遍高于对照(1)班处于相同层次、同一层面的学生。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层升降教学”体育教育篮球
所谓“分层升降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基础上,依照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层次水平分别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他们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考查,在原有的层次基础上,对技术动作提高较快的学生上升一层次继续学习,对技术动作掌握不够的学生则降一层次学习,这种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分层升降教学”是教师给同一水平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机会,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2.1、研究对象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查看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资料室以及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工作。
(2)专家访谈法。
访问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从事篮球训练和教学多年的专家,对本文研究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重要的意见。
(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就研究问题设计问卷向教授、专家请教,及对实验前后发放基本情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实验前学生运动态度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98.7%,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资料整理分析。
①问卷的效度检验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设计问卷进行试调查,并咨询专家进行修改和补充,再次完善问卷。经校内外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效度检验,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中运用“分层升降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调查问卷能较好的反映课题研究所涉及的问题。
表1 问卷效度评价专家情况统计表
②检验问卷信度
运用重测信度法进行信度检验。半个月后用同一份问卷对同一班学生进行前后两次调查,一致性达到97.3%,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前后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和检验,对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进行差异比较。
3.1、实验对象运动态度调查与分析
实验前学生选择篮球专修课的动机分析(见表2)
表2 实验对象选课动机结果分析表
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对选择篮球专修课的主要动机差异不大。可能学生在大学期间受到相同体育学习环境的影响,对体育的认识及态度也差异一致。
3.2、实验前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差异性检验
经过T检验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测试并做出对比分析(见表3)
表3 实验前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差异性检验表
实验班与2组对照班的学生在平均年龄、身高、体重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控制进行的分组。
3.3、实验前2组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检验
表4 实验前2组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检验表
学习篮球技术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态度、较高的篮球智商、高超的篮球技术,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弹跳、灵敏、协调等身体方面。检验身体素质的指标有3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和折返跑四项。
实验班的四项身体素质与2组对照班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4.1、实验班与对照班技术指标的对照分析
运用SPSS16.0软件对篮球技术实验后测验的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5 实验后实验对象技术水平差异性检验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班无论是投篮动作和投篮成绩还是往返运球成绩和往返运球动作都要优于对照班(2)学生(P<0.05),并且往返运球动作和投篮动作的技评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
4.2、组学生技评优秀率和成绩优秀率对比分析
表6 实验后2班学生成绩和技评优秀率比较表
对学生定点投篮、往返运球的试验比较中,实验班和对照(1)班无论成绩还是技评成绩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实验后的测试中显示:实验班(2)学生成绩、技评优秀率普遍高于对照(1)班。
4.3、实验前后学生对篮球课学习兴趣对比情况
表7 教学实验前后对男生学习篮球课兴趣的对比情况
可以发现与实验前相比,试验后实验班学生对篮球课很有兴趣的学生人数有很大提高,很有兴趣的学生比率从实验前的42.33%上升到73.09%,对篮球课没兴趣的比率由7.26%减少到0。而对照1班对篮球课的很有兴趣的学生比率只增加了8%,没有兴趣的比率由8%下降到4%。对照(2)班对篮球课很有兴趣的学生比率由48%升到52%,没兴趣的学生比率也由12%升到20%。
(1)分层升降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分层升降教学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篮球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3)分层升降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4)分层升降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快速发展,提高他们的交际和社会适应素质。
(本论文属于以下课题和课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湖南文理学院教改课题——“模块式,分段教学”在篮球普修课程中的实验研究(JGYB1204);2.湖南文理学院研究性教学课程(篮球),2014;3.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成果。)
[1]吴华慧,崔海鹰.关于高校篮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设想[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6).
[2]许慧.关于高校篮球选项课运球技术的教法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5(6).
[3]张清等.普通高校篮球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明[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
[4]刘卫民,吕光明.普通高校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与探索[J].体育学刊,1997(1).
[5]张辉明.篮球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报,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