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2015-12-13 10:30郭群娜陈志华
关键词:工科院校人才

郭群娜,陈志华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郭群娜,陈志华

(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试从地方工科院校现状出发,分析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应首先明确其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外学术资本主义思想,提出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践基地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创业导师制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这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而在2013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既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既需要创新教育也需要创业教育,既需要创新型大学也需要创业型大学,总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创业型大学和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江苏省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给以高度重视,教育厅在2008年底专门召开全省高校创新教育工作大会,部署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开通“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网”,以此为契机,省内各高校纷纷展开了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一 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根据北京市人社部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软件及IT产品研发人员、工程设计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最大,从净增岗位数量看,“制造业”居首位,用人需求约11.84万人,占全部净增岗位的21.3%,重点是技能型人才。[2]对于我国工程类人才市场存在结构性供不应求的矛盾,教育界人士分析,工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专业面窄,毕业生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是导致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而当前我国工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薄弱之处主要体现在校外实习环节,这已经成为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老大难”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反思能够为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些许的借鉴。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热情高涨,但在实践中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

1.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定位模糊。

当前,在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过度强调以谋职为取向,注重培养“对口型”“专业型”“适应型”的人才,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二是盲目模仿学术型、综合性科研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忽视对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不能形成本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理念不能清晰定位,致使其培养出的学生既无学术型的专长,也无应用型的技术,与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类型不一致。如何避免毕业生的同质化,是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转变的关键。

2.学校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健全。

部分地方工科院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各专业都未重新制定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方案;教学模式大都是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方式,学生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仅有的一些活动方案也是以课外活动为主,活动方式零散,管理混乱,并未发挥应有的功能;实践类教学场所与基地建设远不能满足学生创业教育的需求;创业指导团队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创业指导团队依旧是原有的校内讲师担任,缺乏实战经验,与实践脱节,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大。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难深入。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特色型应用技术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资本投入、风险承担、价值创造等多方面的原因,能够真正做到深入开

展校企合作的地方工科院校为数不多。所谓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邀请有关企业领导、行业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和举办讲座。虽然在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未得到真正改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趋于弱化。

二 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

尽管地方工科院校在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其他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院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具有自身所特有的优势。首先,地方工科院校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形式,在多年的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经验,这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是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地方工科院校与当地的合作企业联系紧密,学生可以借此机会融入企业,体验企业经营的各方面,为日后创业提供宝贵经验,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再次,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往往都是依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性强,这使得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能够让学生紧紧跟随当地经济社会需要,与实际需求接轨,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因此,如何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创业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清晰地把握自身优势和劣势,探讨创业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和培养方案的优化是当前地方工科院校解决创业型人才培养问题的必经之路。

三 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为数众多的地方工科院校来说,认清自身在高等教育格局下的位置、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要,这是立足现实、坚持实事求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前提。从我国高等教育格局纵向分布上来说,地方工科院校处于当前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从横向分布上来说,地方工科院校处于地、州、市的基层,[3]这一定位是地方工科院校进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主要服务基层的地方工科院校,要始终把握好自身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定位,就必须从现代社会人才类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系统分析入手,探讨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深入研究和把握所在基层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个性特色,要使自己培养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所需。通过分析本校可利用的地缘、人脉优势,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开设特色课程,培养能够独立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与政府紧密合作,以便能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 地方工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1.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创新创业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服务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制定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该项目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盐城工学院为例,学校把“本科教学型工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定位,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当前,已经形成了若干不同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如“1.5+0.5+2”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1+1+1”的两段式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普通全日制本科培养模式。[4]

各地方工科院校应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指导,着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以“两个平台”和强化“两个结合”为核心内容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两个平台”:一是指以工程意识养成和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科基础课程体系平台,通过设置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人文综合基础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养成和初步的工程素质;二是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依托,打通大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既懂技术又懂社会科学的创业型人才。“两个结合”: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应用于生产科研的结合。这种“多平台,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该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是课程设置体系的更改(见图1)。通过开放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地方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继续坚持以专业课作为基础,重点抓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一主线,除了完成一般验证性试验外,重点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试验的开发和研究。同时,增加创业课程模块,通过创业综合素质培养和创业核心技能培养这种模块教学让学生对企业、创业、职场等元素有所了解,并通过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图1 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2.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加强实验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室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工科学生提供实验场所是提高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工科院校应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训练,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及工程专业理念,强化学生工程实践的基础知识,还可通过综合实践训练,在完成基本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参与生产线的生产时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研究创新训练,自选课题利用学校现有的先进仪器和设备,进行科技产品制作和科研创新活动。从实验室到实验实践基地,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转换为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3.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搭建创业平台。

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各地方工科院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划拨专项经费、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师资聘用等方面全面参与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来。学校应重视与校外大中型企业的固有联系,特别是与本校特色专业相关的能源、化工、机械、汽车等行业,通过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实习,开展企业教学,并聘用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将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扩展到企业内部,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联合。目前,“建制打包”模式是非常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即企业实训中心、学校和学生三方签署协议,约定由企业实训中心支付学生半年的工程实践培训费用,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内部顶岗半年返还这些费用,该模式不但解决了学校和学生的实习经费难题,提高培养质量,而且也能让学生学习到一线实战经验,为学生日后独立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企深度合作的另一个表现是联合成立企业孵化机构,类似学校实验室等机构,企业担负有关启动资金,由学校配备富有创业梦想的学生,采用一般企业运作形式,借助孵化器的功能使地方工科院校科研创新成果及时转换,这不仅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际经营企业的各方面内容,同时还能为学校和企业创收。

4.改善师资结构,实行创业导师制。

地方工科院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教师的科研取向和角色定位进行转变,教师的科研取向应该从基础研究和学术探索活动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和创业活动研究,角色定位要由“学者”身份转向“创业者”身份,积极参与市场化活动和资本运作,将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相结合。

工科院校也应根据学校实际建立一支由专任教师和非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和对学生实验课程进行指导,同时,委托企业对学校一线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改变以往授课教师“纸上谈兵”的传统。同时,模仿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双导师制,也即有校内导师指导理论学习,有校外导师指导实践,与企业对接。

5.完善机制建设,保证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完善的组织结构是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组织保障,除了突破传统的层级组织结构,实现跨界、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研究和对接外,地方工科院校也应建立系统的行政管理体系,安排具体的职能部门协助学生创业,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还应模仿国外大学已有的组织改革经验,逐步设立创业教育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和孵化器等,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咨询和服务。[5]

五 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建立创新创业型大学、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仅是地方工科院校所面临的新课题,更是所有高校需要思考的新话题。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单个独立院校所能实现的,这需要高校、业界、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教育: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http://www.gov.cn/gzdt/2010-05/06/content_1600716.htm.

[2]纪秀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成为工科人才培养最大软肋,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gx/gx_gxxx/ 201410/t20141023_1373464.shtml.

[3]王爱华,唐德才.浅谈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8).

[4]程永强,苗淑清,张建文,吕明.地方工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

[5]Liu Y,Xing Y.Wadhwa,V.,Salkever,A.,The Immigrant Exodus:Why America is Losing the Global Race to Capture Entrepreneurial Talent,Wharton Digital Press,2012[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13:1-4.

Explor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Colleges Run by Local Government

Guo Qunna,Chen Zhihua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Jiangsu 224000,Chin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a.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s ru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the paper analyzed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It propos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should first clarify its target.Combined with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rograms,the paper studied th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model,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base,business mentor system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cultivat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ru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colleges run by local government;entrepreneurial;talent cultivation

G642.0

A

1672-6758(2015)09-0016-3

(责任编辑:宋瑞斌)

郭群娜,硕士,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陈志华,副教授,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盐城市创业研究院项目(ZDN_YCY2014010)。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