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北京市垃圾总量年增8%,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转。数据显示,北京市垃圾处理能力的缺口高达每天8000吨,垃圾填埋占用面积已经达到了2020年的规划面积。
“2015年前,北京计划建成9座大型垃圾焚烧厂,但无论填埋或焚烧,如果没有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回收和预处理,都是不科学和不经济的作法。”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表示,针对“垃圾围城”困境,2010年民建北京市委组成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交了《关于完善垃圾处理体系,促进绿色北京建设的提案》,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垃圾资源化以及分类回收体系建设提出了多条建议。
委员们认为,“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垃圾含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按照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制定科学的分类、回收、处理、利用的管理体系,将垃圾资源化列为“绿色北京”建设的内容,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将极大提升北京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在对北京垃圾处理方式、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垃圾物流管理和循环利用的成功做法进行对比后,调研组认为,首先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城市垃圾处理三原则。这其中,根本途径是垃圾减量化,即从垃圾的源头实行分类收集,进行综合处理;加强垃圾管理,如果城市生活垃圾都能采取综合回收方式,最后送到垃圾处理厂将是全部的30%左右;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在垃圾处理资源化方面,《提案》中建议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以便于可用性垃圾回收,充分利用资源。包括:制定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制度;大力提倡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配套设备、设施开发和建设的力度;积极倡导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此外,《提案》中还针对垃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出建议:以垃圾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生产为主发展静脉产业;实行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特许经营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绿色税收等金融手段,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垃圾资源化产业化的发展,将垃圾“变废为宝”,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该提案的主办单位市市政市容委表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2年3月1日正式施行,《北京市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考核暂行办法》等30多项政策标准先后出台。2014年全市无害化处理率为99.59%,截至2014年建成3390个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居住小区,覆盖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70%。开展的“绿色餐饮”、“绿色包装”、“绿色办公”、“绿色校园”、“绿色印刷”等行动,全社会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