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组建与基础训练

2015-12-12 08:15:07杨明霞厦门城市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女篮篮球队选材

□杨明霞(厦门城市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我国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组建与基础训练

□杨明霞(厦门城市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本文以篮球专项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现状进行阐述,针对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组建及基础训练,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二是关于篮球技术的基础训练,以期对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组建及训练提供帮助。

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组建训练

1、前言

篮球项目在三大球项目里举足轻重。我国女子篮球项目曾在亚洲甚至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近几年,随着国内一批优秀的女篮选手退役,我国女子篮球也逐渐没落。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仅将一枚银牌收入囊中。除了我国传统的三级训练体制,学校体育也应是我国竞技体育重要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女子篮球运动在全国高校的发展整体不如男子篮球。不论是高水平篮球队的建设还是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途径的篮球运动在全国高校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尤以高职院校最为突出。

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现状

2.1、国内高职院校女子篮球赛缺乏交流的平台

1998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开始正式推行,设立男子组和女子组。目前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已成为中国篮球运动比赛中的两大赛事之一,影响力仅次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从1998年大学生篮球联赛正式推行至今已有16年历史,大学生篮球赛事的各项工作以日趋成熟,为我国男子、女子职业篮球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纵观全国,目前仍没有专门的关于高职院校的篮球赛。高职院校的篮球比赛仍是挂靠到各省大学生运动会之下。高职院校的女子篮球队只能在本省的高职院校中进行切磋和交流。这让众多高职院校的女子篮球队处于一种无比尴尬的境地。要么干脆组建不了女子篮球队,要么组建好了却只能等四年一次的省大学生运动会。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赛事可供其交流切磋。由于高职院校训练水平参差不齐,打的好了可以继续比赛,打不好了第一轮就淘汰,这对于高职院校女篮的选手及教练员来说压力非常大。因此导致某些高职院校的领导选择只发展本校的男子篮球队,长期忽略女子篮球队的组建与训练。

2.2、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竞技水平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要求学生三年完成学业,且大部分高职院校要求学生最后半年进行顶岗实习。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培养的女子篮球队仅能参加一次省运会的篮球比赛。也就是说,每一次参加省运会中的女子篮球比赛,教练员面临这重新选材,从零开始训练。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是非常不合理的,即投入多,产出少。精心训练的核心队员在第一次比赛后已经无法在继续参加比赛。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部分是高职院校至今都没有组建过正式的女篮队。仅仅在比赛前期,组织选拔运动员,进行短期训练然后来参加比赛。比赛结束,原来的“临时女篮队”也面临着解散。这对于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赛的积极性及团队凝聚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除了福建省,我国大部分省也面临同样尴尬的局面。目前广东省比较专业竞赛平台也只有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和四年一届的省大学生运动会两个,校与校之间的比赛又少,多局限于校内比赛,显然对于高职院的女子篮球发展处于不利局面。

3、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组建

3.1、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队员基本特征

和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没有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员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体育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队员基本都是业余选手。身体形态方面,平均身高普遍较矮。在篮球技术方面,仅有较少一部分女运动员曾在少体校接受过正规训练。有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有参加过篮球比赛经历,大部分学生都是篮球运动的业余爱好者。这些女子运动员平时接触篮球少,专项基本功较差,技术粗糙,无基本战术配合意识,没有或欠缺比赛经验。

3.2、高职院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材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员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体育专业导致高职院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异常艰辛。不能严格按照女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标准来进行选材。通过走访福建省内的部分高职院,了解到以下几种较适合高职院特点的选材方式。(1)基于学生体测数据选材方法。为了提高学生体质,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劳动卫生制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一系列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标准。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新标准”。新标准规定:大学各年级的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1000 m跑(男)/800 m跑(女)。针对每年入学的大一新生,各大高校及高职院校都会进行全校性的体质测试。体质测试内容包含了学生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机能、呼吸系统机能、速度素质、爆发力、运动素质、柔韧、力量耐力素质的检测。

(2)基于校运会成绩的选材。与基于学生体测数据选材的方法一致,在校运会期间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教练员可以深入到田径比赛现场,来挑选适合加入女子篮球队的选手。与田径专职教师一起来进行人才的筛选,将身体条件突出的学生录入校级女子篮球队后备人才库。(3)基于体育社团的选材。体育社团是各高职院进行选材的宝地之一。自愿加入女篮社团的学生都是对篮球运动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大高职院校女篮教练员可以深入到各自学校的女篮社团走访调研,定能找到潜在的优秀的女篮选手(4)基于各院系篮球比赛的选材。各大高职院校体育部门可以在开学初期,举办各类的篮球比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根据各院系的篮球比赛来挑选心仪的女篮选手。

4、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基础训练

4.1、训练目标及训练计划的制定

(1)高职院校训练目标的制定。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训练目标的制定对于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训练有着重要意义。各高职院校的女篮教练员至运动员都应该对本阶段的训练目标了如指掌。制定合理可行的训练目标可以调动女子篮球运动员参训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余训练的效果。各大高职院校应根据本年度重大比赛的安排情况结合各自院校女子篮球队的实力制定“最高目标”与“最低目标”。在保证完成“最低目标”的情况下,向最高目标靠拢。

(2)高职院校训练计划的制定。

训练计划的制定应以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的整体实力保持一致。且每一阶段的训练计划都应不相同。将训练按周期划分可为长期训练计划(年度或多年),中期训练计划(3-6月),短期训练计划(2周-2个月)和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各高职院校女篮的教练员可以根据本省市大型比赛的时间来选择合适自己学校的训练计划。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2+1”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将“2”阶段的学校教育与“1”阶段的企业顶岗实习教育有机结合,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由于现实情况,导致训练时间有限,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较少选择年度或多年的长期训练计划。3-6个月的中期训练计划是高职院校女篮教练员的首选。要想把一批篮球水平参差不齐的业余选手在3-6个月的中期训练中,锻炼成一支训练有素的女子篮球队,对于女篮教练员及全体队员来说任务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也就要求女篮教练员在每周甚至是每一堂训练课上对运动员严格监控,密切观测每一名选手的状态从而制定出属于自己球队风格的训练计划。

4.2、基于提高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员身体素质的训练

(1)速度素质的训练。

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是速度素质的三种表现形式。在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组建初期要重视培养选手的速度素质。女篮的对抗性远不如男篮那样激烈。要求女篮选手在对抗中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加速、及时改变移动速度和方向。这样不仅能减少因身体碰撞而造成的意外伤害,而且还能出其不意的致胜。在尚好的时机利用自身的速度优势来得分。但在女篮中往往出现速度够快的选手运球技术不够扎实,容易失误。运球技术扎实的选手往往速度不够快。因此,在女篮训练初期,教练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如过快速跑动能力检测位移速度、快速躲闪球的能力练习反应速度等。但也要重视篮球基础技术的训练,两者兼顾。

(2)力量素质的训练。

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目的是在身体训练中根据篮球专项特点及对力量素质的专门要求,采取与专项运动紧密联系的力量训练手段和方法。在高职院校女子篮球的训练中力量素质是不可忽视的。有了良好的速度素质再加之一定强度的力量训练,在身体对抗中会更加有优势,做到既能防守又能突破。

表1是基础阶段专项力量训练的安排示例可供广大高职院校女篮教练参考。在基础训练中要注意采用多种训练方式,避免一次给的训练量过大,导致运动损伤。可采用塔式训练法。塔式训练法是进行次极限和极限的肌肉收缩,逐渐提高负荷重量,最后采用的练习重量仅仅只能完成一次,然后再减少负荷重量,增加重复练习次数的训练方法。或采用两种以上力量能力的混合训练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表1 基础阶段专项力量训练安排示例

4.3、篮球基础技术的训练

根据我国学者田麦久提出的项群训练理论,可将篮球运动归为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篮球的技战术在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又有特长;技术熟练、准确而实用。由于本文研究的是高职院校女子篮球的基础训练,关于战术方面就不过多强调。脚步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抢断球、抢篮板球等技术构成了篮球基本技术的单元。但在运用中几乎所有技术都不单独存在,而是以组合技术的形式综合运用的。这就要求在基础训练阶段,教练员先从单个技术动作开始教授,利用重复练习法不断强化,在运动员熟练掌握后在进行强化技术的组合练习。除此之外,教练员在训练中注意使用比赛训练法如“三对三”等,让队员在比赛的节奏中强化技术的运用。

[1]龚巍巍.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曾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与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8(4).

[3]教育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的演变和发展[OL].学生体质健康网:http://www.csh.edu.cn.2008,4.

[4]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女篮篮球队选材
赞女篮二十八年夺得世界杯亚军
第21届CUBA女篮四强攻防能力比较研究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第20届CUBA男篮四强攻防能力分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女篮失利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为例
运动精品(2017年3期)2018-01-31 01:55:49
美国女篮大胜西班牙实现奥运会六连冠
人民周刊(2016年17期)2016-11-05 21:32:42
健康饮食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对新疆大学男子篮球队攻防技术的统计分析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