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旧藏勉塘派《菩萨本生如意藤》唐卡探析

2015-12-12 05:27王家鹏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4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源流唐卡

文/王家鹏

图1:白绫签

释迦牟尼佛本生与佛传故事是佛教典籍中重要内容,也是汉藏佛教绘画雕塑艺术的常见题材。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套唐卡组画,生动描绘了释迦牟尼佛本生与佛传故事,一套三十一幅、一套四十一幅。清朝皇帝崇奉藏传佛教,紫禁城中遍布藏传佛殿,供奉着丰富多彩的佛像、佛塔、唐卡、法器,按三世章嘉国师的话说,“凡是西藏有的,这里一应俱全”。数以千计的各类唐卡是清宫藏传佛教文物中重要的一项。来源于蒙藏地区的贡献和宫廷画师的作品。宫廷唐卡除挂供在佛堂壁上者外,还大量唐卡长期供奉在佛堂的箱子内,需要时打开,用过再收储,这两套唐卡从乾隆年间起一直收藏在佛日楼供箱内,已度过了二百多年的悠悠岁月,因为一直藏在箱内,没有受到日光、香火、尘埃的侵蚀,至今彩绘鲜艳,金色灿然。

这里先说说三十一幅唐卡。清宫廷称之为《释迦牟尼佛源流》,布本设色,画幅尺寸:纵87厘米、横57厘米。唐卡背面有白绫签,墨书汉满蒙藏四文题记(图1白绫签):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五日钦命嘎尔丹锡哷图萨玛迪巴克什认看供奉利益画像释迦牟尼佛源流……”。

此唐卡一堂三十一轴,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一直庋藏于宫中佛堂,至今完好如新。这套唐卡乾隆五十四年由当时主持清代宫廷佛教事物的大喇嘛阿旺楚臣【1】鉴定加持贡献宫廷的,它绘画的时间下限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据《东嘎藏学大词典》“珠尔墨特那木扎勒”条记述:

“藏历土龙年(1748年、乾隆十三年)达赖把图尔珠尔墨特那木扎勒执政后,去后藏巡视时拜见六世班禅,并奉献了曼塘风格的木刻百业如意宝树卷轴画三十一幅,八十幅宗喀巴画,罗汉卷轴画以及达赖喇嘛、班禅本生卷轴画等。”【2】

东嘎先生的记述,为研究故宫唐卡来源与年代提供了重要参考。“曼塘风格”是指十五世纪的勉拉敦珠创立的勉塘画派风格,勉拉敦珠十五世纪初诞生在西藏山南洛扎勉塘地方,经过勤奋努力成为著名画家,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与内地汉族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以他为首的形成的画派成为勉塘画派,他的风格得到许多有成就的后代艺术家的演绎、继承和发展,此画派艺术风格流传至18世纪称为新勉塘派,珠尔墨特那木扎勒献给班禅的唐卡应是新勉塘风格的彩色唐卡。根据唐卡白绫题记推断,这套唐卡很可能是大喇嘛阿旺楚臣(即嘎尔丹锡哷图萨玛迪巴克什),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到西藏担任摄政王期间六世班禅所赠。阿旺楚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奉旨回北京主持佛教事务,将其敬献朝廷。

这些唐卡的诞生与纳唐寺印经院和掌管西藏地方政府的郡王颇罗鼐索南多杰有关。1730年(雍正八年)颇罗鼐主持修复纳唐印经院,调集全藏著名的书法家、刻工和画师,集结一大批年轻僧人学习雕版印刷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至1742年(乾隆七年)在第司桑杰嘉措刊刻的基础上,刊刻完成了纳唐新版《甘珠尔》108部,《丹珠尔》215部。版成后存于纳唐寺印刷流通。印版雕刻质量很高,该版的第一批印本,在日喀则扎仁伦布寺和拉萨布达拉宫内尚保存有原本。在完成纳唐新版大藏经的刻印过程中,颇罗鼐及其长子居美才旦主持刻印了佛本生故事,十六尊者和宗喀巴生平等唐卡印版,此即纳唐寺版画的来源。这多套版画印版在西藏流传广泛,十分著名,与新版纳唐大藏经经版一起成为纳唐寺的重要文物。这些木刻印版拓印的版画,主要作用是作唐卡的底本,代替墨线稿,为唐卡的绘制提供了权威样本,使大量绘画同一内容唐卡更准确快捷,促进了唐卡艺术的传播发展。《波罗鼐传》记载,波罗鼐在主持西藏政务十九年中,大力支持西藏佛教的发展,施资赞助各大寺院维修殿堂,奉立佛像,【3】在刻印大藏经的期间还请画师绘制了大量的唐卡,供奉各寺院,清宫《释迦牟尼佛源流》唐卡应与此事有关。《波罗鼐传》记载:

图2:释迦牟尼佛源流第1幅

“在那段时间,绘制了佛本生传,系依据印度法王达畏旺布著的《如意树》画了一百零七幅,为了凑足一个吉祥之数,又照达畏旺布所补述的加了一幅,共为一百零八幅传记故事图,另外,又依据规范师萨错金写的我佛三十四代本生传、弥潘让穷多吉所著的一百代本生传的题材,绘制了许多布面画。还绘制了分列两侧的十六尊佛弟子,各个教派的高僧大德、静猛本尊的曼荼罗、金刚护法神等,这些都是出自卫藏地区所有的高明画师之手。”

图3:释迦牟尼佛源流(局部)仙道王

东嘎·洛桑赤烈先生前述“曼塘风格的木刻百业如意宝树卷轴画三十一幅”,按逻辑分析唐卡是按照版画填色绘制的。西藏画师往往把著名原画的构图绘制在最上等的纸上,作为范本以便进行复制。故宫所藏的三十一幅《释迦牟尼佛源流》彩色唐卡就是根据纳唐木刻版画作底本绘制的。特别令人惊喜的是2007年,我发现了民间收藏的纳唐版画三套,五十一幅,其中就有一套三十一幅《释迦牟尼佛源流》(缺一幅)版画,对比研究故宫唐卡与纳唐版画内容与藏文题记,是同一底本。可以肯定《释迦牟尼佛源流》唐卡为西藏十八世纪勉塘艺术风格作品。

《释迦牟尼佛源流》唐卡以《菩萨本生如意藤》故事为根据绘制。《菩萨本生如意藤》,(简称《如意藤》)一书,作者是十二世纪克什米尔诗人迦湿弥多(Kesmendra)用优美的诗歌体撰写。十三世纪后由藏族翻译家译成藏文流传,藏文译者是十三世纪的藏族大译师雄顿·多吉坚赞。《菩萨本生如意藤》全书共一百零八品,又称《释迦牟尼佛百行传》。作者集录其它经论中的本生故事,用诗体改写而成。故事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向弟子们讲述他前七世曾身为国王、婆罗门、商人、动物,行善积德利益众生的故事,阐明佛教济世度人的教义,讲述释迦牟尼佛苦修“六度行”的故事。【4】《如意藤》故事题材在西藏十分流行,许多大的寺院都绘有《如意藤》佛本生故事壁画、唐卡以及木刻版画。如《五世达赖喇嘛传》记载:

“(在哲蚌寺)画匠大师傅达隆贝衮为首的二十六名能工巧匠将《如意藤》的内容绘制成一层楼高,分为四十一个片段的唐卡,铁猪年(1671年)八月间顺利完成。”【5】

《安多政教史》记载卓尼禅定寺:“绘制了《世尊本生传》、《班禅本生传》、《菩提道次上师传承》等画卷多幅,……雕刻了《班禅本生传》及《十六尊者拥绕如来像》的印版。”【6】

《释迦牟尼佛源流》采用了中心式与回环式相结合的构图方法,如《释迦牟尼佛源流》画幅正中绘释迦牟尼佛坐像,环绕释迦佛四周,以连环画的方式描述一百零八品佛本生故事,故事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枝蔓繁多。画家依据故事内容选取最典型的情节,通过版面的分割,巧妙的集中表现在一个画面上。同时预留出空间,书写大量文字题记以作说明,这是《释迦牟尼佛源流》的突出特点,说明了唐卡的宗教功能,这些题记有助于观众理解画面内容,也便于僧人借助图画宣讲教义。《释迦牟尼佛源流》每幅画绘三到四品故事,各品的次序基本依顺时针方向排布,每个释迦佛故事之间,以山石树木、飞瀑流泉及云朵、建筑等景物为分界,分割自然疏密有致。虽人物众多,场景多变,但能和谐安置在一个画幅中,井然有序。绘刻线条繁密而层次分明,人物形象,建筑装饰具有鲜明的藏族艺术特点,表现了藏族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绘画艺术水平。

(图2释迦牟尼佛源流第1幅)为第一幅。画幅正中绘释迦佛现成道相,右手结触地印,左手平托钵盂,结跏趺坐莲花宝座,下承须弥狮子座。法座前左右侍立舍利弗与目犍连两大弟子。后倚龙象摩羯庄严的六拏具背光。释迦佛上部天界正中绘马鸣大师,左右两边是三界法王宗喀巴尊者、萨迦巴·众生怙主八思巴(图3八思巴);马鸣大师下为遍知一切五世达赖喇嘛。五世达赖喇嘛左右两边绘六位大师、法王:祥洛.多吉坚赞(图4祥洛·多吉坚赞)、夏鲁翻译大师且江桑波、洛哲桑波大师、善自在法王、佛子月自在、尼玛华大师;释迦佛左右是梵天、帝释天及其部众(图5帝释天)。下部地界绘释迦佛父净饭王、生母摩耶夫人(图6生母摩耶夫人)、賽佳王、给孤独、仙道王(图7仙道王)、影坚王。二十位人物围绕释迦牟尼佛对称排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具须眉。构图饱满,背景空处满绘山石、泉流、花草、树木,五彩祥云,几乎没有留白。红、黄、蓝、白、绿色彩对比鲜明。人物以红黄为主色调,山水以蓝绿为主色调,采用汉地金碧山水的画法(图8山水云朵)。云彩、花瓣,大量采用晕染画法。人物面部也有淡淡的明暗处理,增加了立体感。具有勉塘画派的典型特点。(图9版画《释迦牟尼佛源流》第1幅)是同内容的纳唐版画,两相对比,流畅的线条可以看的更清晰。(图10《释迦牟尼佛源流》第31幅)是《释迦牟尼佛源流》第三十一幅,整幅画面所绘为第一百零八品《乘云王的故事》画幅左部描绘乘云王探望在玛拉雅山林中静养的父母时,遇到美丽的玛拉雅仙女,两人相爱了。(图11迎娶仙女)是乘云王举行盛大的婚礼迎娶玛拉雅仙子,亲朋族人敬献财物,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画幅右部(图12王子被大鹏吃掉)描述乘云王舍身救龙子,被大鹏吃掉,父母等众寻找王子未见,来到大鹏鸟降落之地,见到王子鲜血浸染的顶饰,顿时昏厥不醒;(图13王子复活)玛拉雅仙女撒鲜花,提取甘露涂洒王子尸骨上时,王子全身愈合,恢复如初,万分欢喜。

图4:释迦牟尼佛源流(局部)山水云朵

图5:释迦牟尼佛源流(局部)迎娶仙女

图6:释迦牟尼佛源流(局部)王子复活

图7:释迦牟尼佛源流(局部)王子被大鹏吃掉

图8:释迦牟尼佛源流(局部)波罗鼐父子

图9:释迦牟尼佛源流(局部)版画《释迦牟尼佛源流》第31幅

图10:版画《释迦牟尼佛源流》第31幅局部

画面右下角(图14波罗鼐父子)用大尺寸绘藏王波罗鼐,身著蒙古式样盛装,神态庄严,左手托金轮,右手施与愿印,端坐宝座之上。身旁坐的是他的两个儿子。藏王座前描绘站列的象、马、兵、臣等轮王七宝。最前面绘一位大喇嘛手捧曼达,虔敬仰望上方向佛致敬。(图15版画《释迦牟尼佛源流》第31幅)同内容的纳唐版画,上部完全一致,只是在下部变化,藏王波罗鼐前没有绘大喇嘛,而是描绘了一幅身着盛装的百姓,喜悦欢庆的场面,(图16版画《释迦牟尼佛源流》第31幅局部)画面中心处坐着几位精心校勘抄印佛经的学者,四周是排着长队踊跃奉献财物,敬献哈达的人群,充满喜气洋洋的生活气氛。完全改变前面如意藤故事的画法,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官员、贵族、僧侣、学者、平民等形形色色的服饰,动感十足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西藏民众庆祝纳塘新版大藏经刻印完成的喜悦,纳塘新版大藏经和纳塘版画是在颇罗鼐父子的主持下完成的,画家特意画出他们的肖像以致颂扬。这个场景反映了历史事实,从《如意藤》的神话境界又回到了现实中,显示了画家写实艺术的高度水平。清宫唐卡为什么改变了版画中群众欢庆的场面,一定有耐人寻味的原因。清宫唐卡虽有小的改变,但保留了波罗鼐父子的形象,以画面证实了这套《释迦牟尼佛源流》组画与日喀则纳唐寺印经院、波罗鼐父子、勉塘画派的历史渊源,是十八世纪勉塘画派唐卡的标尺作品。

文章注释:

【1】阿旺楚臣(1721—1791),清代著名的藏传佛教大喇嘛,第一世策墨林诺门汗。出生于甘肃卓尼县。7岁出家受戒取法名阿旺楚臣,23岁赴西藏入色拉寺学习,成绩优异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乾隆二十七年奉乾隆帝旨意赴京任雍和宫堪布,主持黄教事务15年。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按乾隆帝之命赴拉萨就任摄政王,统摄西藏政教事务10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任第六十一任甘丹赤巴,成为格鲁派的最高法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奉旨回北京主持佛教事务。深受乾隆皇帝信任,封授“萨玛迪巴克什加衍宗禅师”衔。“嘎尔丹锡哷图萨玛迪巴克什 ”是其尊号。

【2】东嘎.洛桑赤烈著,浦文成、唐景福、才让等译,格桑达尔基校编《东嘎藏学大辞典.历史人物类上》301页,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2005。

【3】参见《东噶藏学大辞典.历史人物类》582页。波罗鼐.索南道吉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编,《西藏通史》资料丛刊内部资料(19)。

【4】参见戴作民译:白话《如意藤》释迦牟尼百行传,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年。

【5】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陈庆英、马连龙、马林译《五世达赖喇嘛传》下册45页。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6】智观巴.贡却乎丹巴绕丹著,吴均、毛继祖、马世林译《安多政教史》613页,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出版。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源流唐卡
《源流》前进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故宫藏弘历佛装像唐卡研究
清代宫廷唐卡研究综述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水痘源流考
“啸”的源流
释迦牟尼葬礼再考察——兼析传译者及解读者对涅槃经的重构
面对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