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翠梅
摘要:兴趣是最优秀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感。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就会把学好数学当成一种乐趣,就会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57-02
兴趣是最优秀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一旦拥有了求知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参与,努力去寻觅,有了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从而更好地学会新的知识。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对一定事物或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当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其中获得心理满足感时,就对该事物或该活动有了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怎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利用实际的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阶段孩子最显著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利用各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去,通过亲身的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两个相同的梯形进行拼搭,看能拼出一个什么图形,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变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呢?还有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操作回答上述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描述,从语言描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感觉到抽象、由具体讲述到概括讲解的过程。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并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体会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二、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光有渊博理论知识和多变的语言表达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是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教学用具的优点在于看的见,摸得到,“直观教具”很多时候能直接说明问题,能帮助孩子理解问题,更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而且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动手操作活动;单单只是教师一个人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也就只能获得比较浅显的知识;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受,才能便于学生储存和获取信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表盘中分针和时针的长短不同,然后让学生戴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12个数字面具,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在“玩”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而数学教材也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控制自我的能力差、不能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愉悦、和谐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爱学数学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一次速算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景:有一天,熊大和熊二在光头强家吃饱了肚子,熊二说:“熊大,咱俩进行比赛计算411-89、5813-8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熊大说:“熊二,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好东西。”熊大迅速说出得数是322和5726。熊二说:“熊大,你怎么算得那么快?”熊大向熊二解释说:“看这两道题都是多位数减两位数,而且被减数和减数互为补数,可用速算法:用十位前的数减1,百位后的数乘以2,然后将得数连起来便是原式的结果。即:4-1=3,11×2=22,411-89=322,58-1=57,
13×2=26,5813-87=5726。”通过创设这一情景,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掌握了这种速算方法。
四、培养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极强思考性的学科,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乐思、勤思、善思,一步步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景,提供思考的素材;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教师要在学生表达完后,给予表扬或奖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之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并且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相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了更为自由、广阔的发挥空间。并且,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动手操作,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探索问题的答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游戏,培养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发展儿童思维的一种有效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将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欢乐的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动手、动脑、动口,玩中有学,学中有玩;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新知识。例如,在复习口算乘法的时候,设计一个10秒抢答的游戏,课前准备若干张乘法口算题卡片,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出两个学生做代表,然后由教师出示卡片,让每组学生代表进行抢答,以积分多者为优胜者,或者每答对一题奖励一朵小红花,得红花多者为优胜者。精彩紧张的游戏使学生的精神状态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加的深刻。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乘法口诀后,学生对背口诀感到枯燥无味,没有了学习兴趣。对此,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火车比赛”的游戏进行口诀训练。“开火车比赛”的规则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的第一个人从1×1=1开始,第二个人1×2=2,第三个、第四个……一直到9×9=81,看哪个组说得又快又正确。出现错误最多的小组为全班学生表演节目。这样让游戏渗入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体现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兴趣对人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了解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六、获取成功快乐,让学生享受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获得成功。成功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学习的信心,而且还能给学生在学习中带去主动求知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充分利用好层教学的方法,阶段性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由容易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中获得新知,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个圆,并把它分成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看一看、剪一剪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同伴互助探讨,找出其中的不同,这样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利用自己创造性的思维解决了问题,取得了一次次的好成绩,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时教师再加以鼓励和表扬,他们就会感到无比较骄傲和自豪。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板书、练习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快乐发展。
七、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单单就数学课堂教学的这个方面来讲,教师就应对数学这门课程有相当透彻的了解和研究,要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更要不断学习努力加强自身的数学素养,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有效、科学、完善的数学思想。相比较而言,小学数学涉及的数学知识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深,但教师也应该拥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在给学生上课时就会思路清晰,方法灵活多变,更能化难为易;学生听起来轻松,学得也会快乐。学生学习数学时能从中得到乐趣,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开动脑筋,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务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和谐、民主、生动的教学氛围,把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学习,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因为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总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教材,运用有效的科学方法和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开心、快乐地获取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