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贾探春悲剧命运的来源,残酷的封建礼教下庶出的身份是探春“看似自尊,实则自卑”性格形成的根本来源。生母赵姨娘更是探春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从探春的判词及诸多暗示来看,探春的命运也是像风筝一样“飞高跌重”,远嫁他乡且夫家获罪,最终落得“红颜薄命”的结局。
关键词:贾探春;赵姨娘;悲剧命运
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49-02
贾探春是《红楼梦》贾家“元迎探惜”四春中的三姑娘,也是四人中作者着墨最多的一位。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图册中排在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之后的第四位,足见这个人物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按照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大观园”里的女儿们都是“红颜薄命”,而探春作为贾家这种封建大家族中庶出的姑娘,她的悲剧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一、赵姨娘与“势输”
贾家四位姑娘都有自己的贴身大丫鬟,名字上也是取“琴棋书画”的美好寓意,探春的大丫鬟名叫“侍书”。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构思中,对一些人物的名字也是独具匠心,像打算把巧姐卖给藩王当小妾的王仁也可以理解为“忘仁”。第二十四回,贾芸打算找舅舅卜世仁借钱买冰片送与凤姐好谋个差事,却遭到了一顿奚落,这里的“卜世仁”更容易理解成“不是人”。同样的道理,“侍书”与“势输”,同音不同字,暗指探春在贾家的地位因为是庶出而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轻视。
说到探春,就不得不提她的生母——赵姨娘。赵姨娘是贾政的妾室,贾探春与贾环的生母,在书中出场次数不多。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干脆提都不提,直到第二十回才有了正式出场的机会,当时赵姨娘正在骂贾环不应该“往高台盘上去”,可巧被从窗外经过的凤姐听到了,凤姐便隔窗说道:“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而“赵姨娘也不敢则声”。可见赵姨娘在贾家的地位并不高,处在主子与奴才都不像的尴尬位置,正经主子嫌弃她,奴才们也不把她当主子看。第六十回里写到赵姨娘因为芳官把茉莉粉冒充蔷薇绽给贾环的事去怡红院找芳官算账,芳官却这样回道:“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罢了!”芳官是何许人?是贾家买来的小戏子,后来分到怡红院当丫鬟,一个小戏子也敢这样对待赵姨娘,由此赵姨娘在贾家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赵姨娘作为一个封建家族中的妾室,这样的遭遇还真是值得同情。可值得注意的是,赵姨娘本身也不甘于安分守己的做个姨娘,儿子贾环的存在让她看到了希望。贾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贾珠早逝,二儿子贾宝玉也是“多愁多病身”,如果贾宝玉也不幸早逝的话,庶出的三儿子贾环便成了贾政的唯一继承人,凭着“母以子贵”的赵姨娘也就有了当正经主子的机会,于是她千方百计的想要害死贾宝玉,用钱买通马道婆,与马道婆合伙诅咒管家王熙凤和继承人贾宝玉,“你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而她也差点就成功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写到宝玉和凤姐中了马道婆的魔法不省人事,“合家人口无不惊慌”、“忘餐废寝,寻死觅活”,只有“赵姨娘、贾环等自是称愿”。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小讲》中说:“要说雪芹真是从居心不正、存心不良、专门以谋害宝玉、黛玉、凤姐……为其‘事业的坏女人,则只有赵姨娘,只她一人而已。”如果说探春没有福气“托生在太太肚里”已是不幸,那么有赵姨娘这样的生母更是不幸。连探春自己都说:“他(赵姨娘)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像了”(第二十七回)在贾家,同辈的姨娘还有不少,同为姨娘,地位也有所不同,二姑娘迎春的生母也是姨娘,第七十三回邢夫人埋怨迎春“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可见赵姨娘的不招人待见已是出了名的,比之贾政另一位“不寻人生事”的周姨娘,更显得“每每生事”惹人嫌弃。
二、自强与自卑共存的矛盾性格
心理学中有这样的观点:自卑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1]这种补偿动作,体现在探春身上便是建立优越感,树立自己“主子”的尊严。
在封建社会,“主”与“仆”之间的鸿沟不容跨越,尤其是在这方面看的尤其重的探春。第六十回,赵姨娘为了茉莉粉的事与芳官大闹,探春劝赵姨娘“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探春可谓是众姐妹中把“主子”、“奴才”最长挂在嘴边的,这是在极力抬高主子的尊严与地位来反衬奴才的低贱与卑微,在主子眼里,奴才与“猫儿狗儿”没什么差别。第七十三回,迎春的乳母拿了迎春的首饰去赌钱,迎春反而不能辖制,探春要迎春摆出“我们是主子”的派头来惩戒屋里的奴才。
探春的主子“气派”在管家期间可谓发挥到了极致。第五十五回,凤姐因为小月不能理家,王夫人便命李纨、探春和宝钗帮着料理一阵子,李纨寡居不爱生事,宝钗又是个“外人”,这正是给探春树立主子威严,博得贾母、王夫人欢心的好时机,本想着有一番作为的探春却遭到“(众婆子)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的轻视,这是探春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可巧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探春按照旧例赏银二十两,赵姨娘来埋怨亲舅舅死了,探春却不多赏点,但在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眼里只有老爷、太太”的探春看来“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并不理李纨等“姑娘满心要拉扯”的说和之语,如此的漠视亲情,固然令人寒心,可追究其根源,又无外乎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扭曲了本该有的人伦亲情。尊王夫人为嫡母的探春自然也就只认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这一个“舅舅”,至于“环儿出去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第五十五回)的有真正意义上血缘关系的“舅舅”赵国基,是“奴才”,并不值得尊敬。同样是第五十五回,详细写了探春被赵姨娘气哭后整理妆容的场景:“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举止间自有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主子派头。再如第六十二回贾宝玉过生日,姐妹们都在一处庆贺,林之孝家的恰有事来回探春,探春正专心于与迎春下棋,只得“站了半天,因回头要茶时才看见”可见其气象严厉,在管家期间成功树立了主子的尊严。
与自卑相对的便是自强,当心理补偿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克服自卑时,便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使他人不敢小看。第七十四回,王熙凤带着婆子丫头们抄检大观园,独独探春“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王保善家的仗着是邢夫人的陪房且探春“又是庶出,他敢怎么”去拉扯探春的裙子,却被探春扇了一耳光“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
自尊自强是自卑的探春最有力的防护,不同于“二木头”迎春,兴儿给尤二姐介绍贾家的姑娘们时说三姑娘诨名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可见探春出众才能在贾府是出名的,她一直以自己的努力与自尊建立主子的“体统”。
在探春代替凤姐理家期间,这位“才自精明志自高”的三姑娘也是以一种积极地精神“兴除利弊”,决心做一位关心家族命运,兴除贾府积弊的“改革者”,连凤姐听说探春的作为时也是连用了三个好:“好,好,好,好个三姑娘!”(第五十五回)如此高的评价,也是贾家大管家凤姐对探春由衷的赞赏。不仅如此,探春在对待长辈时也不失礼数,贾母因为贾赦想纳鸳鸯做偏房而迁怒于王夫人,众人都不敢为王夫人分辨,只有探春敢赔笑对贾母说“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简单的几句话,便为王夫人辩白清楚,既识大体也不失分寸与礼数,在说话的艺术这方面,探春与宝钗可谓有的一拼,也就很自然的得到长辈的喜爱,成功的成为贾家三位姑娘中最拿得出手的一位,也难怪南安太妃想见见姑娘们时贾母只叫带黛玉、宝钗、湘云和“再就你三妹妹”过来。
三、悲剧命运:远嫁他乡
关于探春的结局,在前八十回中暗示的很明显,即最终像风筝一样远嫁他乡。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关于探春的诗:“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还有“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的图画。十二钗中称得上“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恐怕就只有探春和凤姐,而与“风筝”相关的便只有探春了。第二十二回元宵家宴,贾母命姑娘们作灯谜娱乐,探春的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便是风筝。
至于探春远嫁的原因、方向、嫁后的结局等,曹雪芹并没有清楚地交代,前八十回中,探春的判词、“群芳开夜宴”时“必得贵婿”的杏花、第七十回众人放风筝时的“凤凰”风筝都预示着探春的结局极可能是远嫁海外藩王,不过,随着贾家树倒猢狲散,尽管远嫁海外,但不失主子身份地位的探春显然又与“薄命司”不符,切不可独独把探春从“薄命司”中拉出来,给她安上一个‘外藩王妃的正喜剧或大团圆的尾巴。[2]
探春的远嫁,很有可能是像王昭君那样因为“和亲”而进行的政治交易,而探春只是这场权利交易中的牺牲品。另外,风筝的寓意也值得深思,风筝飞得高也就跌的重,如果只是单纯的远嫁对于探春来讲也许是件离开“末世”的好事情,即使是为了和亲远嫁他乡也仍然是主子,这对于把“主子”尊严看的相当重的探春来说并不算悲剧,只有远嫁且好景不长,富贵生活像风筝一样从高空重重跌下时,也可算得上是真正的悲剧。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未来的挑战与国际教育的未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4).
[2]丁维忠.红楼梦:历史与美学沉思[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