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斌
摘 要: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地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区域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
一、以地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美国科学院出版的《重新发现地理学》一书中认为“从空间分布和空间差异上认识事物是地理学三大视角之一”。由于地理学本身具有极强的空间性,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语言。初中生大多都对地图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对地图产生兴趣,在教学中以地图为载体,探究并揭示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和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读图认知:
(师)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其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对河流又有什么影响呢?
①教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主要地形构成(看图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指导学生从地形种类来分析亚洲的地形组成特点)。
②讨论:从图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③验证:教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点击鼠标,在亚洲地形图上用红线标出30°N纬线。电脑演示动画,得到沿30°N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以加深其印象。
④根據地势特点,推测河流分布特点。(由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状)。
⑤验证:教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点击鼠标,突出显示亚洲主要河流的分布。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通过阅读“亚洲地形图”,认识了亚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的分布特征,以及地势决定河流流向这一规律。如果这时教师再追问:“假如亚洲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那么亚洲多数河流的流向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便会运用这一规律轻松地给出答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此时,学生的大脑中已不再是一幅简单的“亚洲地形河流分布图”,而是一幅鲜活的“地形河流关系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读图、填图、析图训练和必要的图文转化,帮助学生借助地图从认识表层现象出发,在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感知中,逐渐认识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内在联系,强化思维的形象性,这是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
二、以区域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凸显自然地理对人文地理的影响。区域内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例如,在学习东南亚城市分布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影响城市分布的地形、河流、交通等条件时,要综合分析这些要素间的关系,从而找出东南亚城市为什么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方法起到了深刻认知的关键作用。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河流、植被、农业的影响,地形对气候、河流、农业的影响等等,使学生首先明确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把握了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各地区域特征的理解,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以问题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可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为引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训练。
例如:
1.在“经纬线方向”教学时,可设问:“一个人沿某纬线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地?若沿经线一直向北走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
2.在“地球的运动”教学时,可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假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垂直,会不会有四季更替现象?”
3.在讲日界线时,设问:“有一对孪生姐弟在一艘行驶在太平洋的船上出生,先出生的为弟弟,后出生的为姐姐。这是真的吗?”
4.讲到“中国地形”时,当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的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后,可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对我国的气候、河流又将会有什么影响?”
……
在教师的设问启迪下,学生以问题引领,积极进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教学过程是师生思维互动的过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关注和培养这种能力应成为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而达到目标应有更多的维度和途径,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懈地探索。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M].黄润华,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2]徐志梅,袁孝亭.地理空间知觉能力及其教学[J].上海:地理教学,2013(02).
[3]李善中.基于激发和支持学生地理思维的教学提问[J].陕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0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