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森建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也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关系,真诚、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
岁月像流水一去不返,许多事情我早已淡忘了。可是,有些事情却像树根一样深深扎在我的心中。多年来为人师表,想讲述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有印象深刻的故事情景。
在我的书桌台板下一直珍藏着一张手制的贺卡,每当我看到这张贺卡时,眼前就会浮现出那张圆圆的、笑眯眯的脸。这是我刚走上教师岗位不久,一个叫江×的学生分别时送给我的礼物。记得那是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二年,根据学校安排,我担任初二年级(2)班班主任及语文教学的任务。因为当时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在接手该班教育教学工作不久就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受到学生的喜爱。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班里有一个中等个头、圆脸的叫江×的男生。他性格有点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很文静,一说话就脸红,是一个诚实、本分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中等,就是英语学科很差。在我与同学交往中他很少说话,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常露出会心的笑容。当时在我的眼里江×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学生了。
转眼间,我接手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已有一个多月了。班级各项工作已步入轨道。有一天上午大课间休息时,我班的班长急匆匆地跑到我这儿,焦急地喊道:“马老师,不好了,江×的鼻子流了好多血,你快去看看吧。”我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快步赶到教室。看到江×坐在座位上,脸上、手上全是血,地上也有很多血渍。我赶紧拿出面纸为他塞上鼻孔,又叫其他同学扶他到我的办公室拿来毛巾脸盆,打来凉水,给他擦脸,一阵手忙脚乱后才把他的鼻血止住。我接着说:“江×,你先在我的办公室坐一会儿,我打电话通知你的父母带你去医院看看。”江×说:“老师,没事,我这是沙鼻子,时常会流血,一会儿就好了。”我听他这样说才放下心来。但我还是让他在我的办公室休息一下,喝点水,才让他到教室上课。放晚学后我又抽时间到他家进行了家访,向他的父母说明情况,他的父母对我表示感谢。
过了几天,我又利用家访的时间去他家看望他,他们全家都很感动。后来他的父亲特地打电话告诉我说,通过治疗现在江×的鼻子不再时常流血了,他对我平时对江×的关心表示感谢。我听了这个消息后心里也很高兴。自此以后,江×很听我的话,在学习上的劲头也更足了,可就是英语学科偏差。我通过与他交谈后知道了原因,原来进入初中不久,有一次上英语课英语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由于生性腼腆,加上刚进入初中对老师和同学不熟悉,一说话就脸红,回答问题声音很低,当时老师就随口说了一句“一个男孩子,怎么像个丫头似的”,这以后学生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假丫头”,他很是气愤。从此以后他对老师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上英语课,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我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就时常找他谈心,再同英语老师沟通,同时在班级利用合适的机会为他消除了同学们叫他绰号的影响。他自己也认识到学习根本是为自己,消除了他对英语课的逆反心理,因此他的英语成绩上升很快。看到他的进步,我真是喜在心头,感到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好的结果。
转眼之间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有一天放晚学后,江×的父亲到学校对我说由于自己工作的原因,他们要为江×办理转学,而江×不愿转学,希望我能做做江×的工作。我对江×的转学也很舍不得,但还是答应他的父亲做好江×的思想工作。第二天放学后,我把江×找过来,仔细询问江×不愿转学的原因。江×红着眼说:“老师,我喜欢你教我们,不想转走。”我听了他的话后也很感动。我说:“我也很喜欢你,但你也该为你的父母想想,如果你不转学,你的父母会为你担心的,再说我们以后可以经常保持通信联系,老师相信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只要我们心心相通,又何必在于距离的远近呢?”在我的耐心劝说下,江×终于默许了。
在江×转走的前一天,我特地在班级举办了一次欢送会,大家对江×的转学表达出不舍之情,同时也对他的以后表示美好的祝愿,许多同学也与他互赠礼物。江×在临走前到我办公室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明天就转学了,这是我自己做的贺卡,送给你做个纪念。”我收下他的礼物,对他说:“江×,你是个男子汉,不要这样,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但以后还是可以经常联系的,我希望你在新的学校能交更多的朋友,更加努力学习。我期待你的好消息。”他走以后,我打开他的贺卡:画面上一棵小草仰着笑脸承接着雨水,旁边写着一行字:送给我敬爱的老师,你永远的学生江×。看到这张贺卡,我很是激动,因为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是做老师心中最大的
满足。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我想起顾城的几句诗:“我觉得/你看我的时候很远/看云的时候很近。”让我们用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声真诚的问候去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因为这是世间最远也是最近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张琼.英语老师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J].校园英语,2012(08).
[2]房宝芹.怎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J].教育交流·理论版,2008(05).
[3]徐元青,黄雪飞.浅谈如何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J].成功:教育,2012(02).
?誗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