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企在辽宁直接投资的趋势与发展评析
——基于中韩FTA视角下的探讨

2015-12-11 08:42王松涛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5年10期
关键词:辽宁韩国领域

■ 王松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中韩建交20多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全方位的快速发展。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已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双边贸易和投资额不断扩大。双方人员交往数量达680万人,比建交之初增长50多倍。中韩FTA虽然是以贸易为中心的协定,但也将对两国双边投资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图1:韩国企业在辽宁省直接投资金额变动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一、韩企在辽宁直接投资的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辽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搭建了诸多与韩国在贸易投资、科技文教、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平台。辽宁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鼓励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尤其是诸多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税收方面减免和优惠,也增强了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2014年,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274.2亿美元,韩企在辽直接投资领域和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仅次于香港地区,辽宁已成为韩企对华投资的主要地区。据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投资部分资料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在辽宁的韩资企业数为5328家。其中,大企业461家,中小企业3076家,个人微小企业有1700多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酒店餐饮业,房地产和租赁业等。

随着辽宁产业结构的优化及转型升级,辽宁引入外资能力愈来愈强,相比于香港、日本等地的企业,韩企在辽直接投资的竞争力呈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越来越多的韩资企业撤资现象。2000年之后,韩企在辽宁投资金额呈现“倒U”趋势(见图1),2008年为韩企在辽直接投资总额的最高点,为5.44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所产生的“奥运效应”使韩中之间的贸易规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随之带动了韩企对辽宁直接投资的增长。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在2011年短暂回暖,但之后6年呈现下滑趋势,甚至2014年降到了近十年来的最低点,仅为0.44亿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增加、投资结构不合理、韩企的营销战略不得当、辽宁的投资环境不完善、双方投资合作模式的内在缺陷等。但是,韩企并不愿失去这一庞大的市场,通过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展开和辽宁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韩企正通过试图对投资结构和领域的调整来扭转这一趋势。

可以预见,随着单纯利用辽宁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成本节约型”韩企转移、撤资的同时,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市场开拓型”韩企则将不断地在加大投入力度。如:现代在沈阳的汽车零部件项目,三星生命投资的保险项目,有利银行投资的金融项目,SK和乐天投资的房地产及现代服务业项目,斗山集团参与的现代机床加工中心项目,浦项集团投资的IT产业园项目等,已经开始对辽宁对区域经济起到较强的辐射效应,由于中韩FTA的实施以及韩企在辽宁投资后续效应的带动,更多韩国企业投资辽宁的趋势不可不勉。并助推了辽宁相关产业的发展,自身也收获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二、韩企在辽宁直接投资的特点

(一)投资主体以中小企业的小规模投资为主

2014年,韩国中小企业在辽宁省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为51.5%。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大型韩企在辽宁省实际投资仅有148项,而中小型韩企投资达到了1660项;但2014年,中小型韩企全年在辽宁省直接投资数量上虽然是大型韩企的3倍以上,但实际投资金额却未高出相应的比例。小型韩企在辽投资,一方面是降低与之国内其他韩企的竞争压力,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辽宁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生产要素,也是吸引韩国中小企业在辽投资的一个重要诱因。但是,中小型投资技术含量偏低、企业的附加值增长较少,对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不大。

(二)投资目的转为开发东道国市场

2005年前,韩企在辽宁的投资都比较小,主要基于利用省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投资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如:纤维、纺织服装、鞋类、金属制品等不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风险小、回报大的行业。截止2005年底,韩企利用辽宁廉价劳动力的投资项目达到168项,投资金额达到6100万美元,而且,韩企与辽宁本土企业之间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存在激烈的竞争。2012年后,由于辽宁省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上资本要素的费用增加和上涨等一系列变化。这就使得韩企在辽宁的投资收益率降低,竞争力日益下降,难以获取更大的效益,迫使韩企在辽宁的投资开始转型。过去韩企大多釆用“研发在韩国,生产在中国”的投资策略,现在,为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些大型韩企把研发与生产都转移到辽宁,提高了技术研发投资的比重。2014年,韩企以开发中国市场为目标的投资项目就有58个,其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三)投资方式主要以独资为主

在投资的方式上,韩企与其他国家在辽投资企业的策略有所不同,长期将独资作为进入辽宁的主要投资形式,占全部直接投资比重的50%左右。1992年中韩建交初期,许多韩企由于不了解辽宁市场,为了降低经营风险,都愿意采取合资方式。到了十年后的2002年,随着对辽宁市场及政策法规的不断熟悉,投资方式逐渐转变为以独资为主。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双方在经营管理、理念等问题上存在较多分歧,双方很难实现统一,担心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韩企为抓住核心技术的优势,以此获得了高额的投资回报。正因为如此,虽然韩企在辽直接投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辽宁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但对辽宁省的各个行业发展的实质性促进作用依然有限。

(四)投资产业分布不均衡

韩企在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韩企在辽制造业领域新设立企业数为10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为3800多万美元,分别占韩企在辽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和实际投资金额总量的27.78%和87%;同期,韩企在批发零售领域新设立企业数为18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为169万美元,分别占韩企在辽实际投入金额总额和投资新设立企业数的4%和50%;另外,金融保险领域新设企业1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为2百万美元,分别占韩企在辽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和实际投入金额总量的2.78%和5%。从长期来看,2015年6月中韩FTA缔结后,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韩企在辽宁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

三、促进韩企在辽宁直接投资的思考

(一)强化政府职能服务,为韩企进入辽宁搭建优质投资平台

目前,我国对外经贸合作部门主页上并无韩国语界面,说明许多政策措施在细节上还未落到实处,这有碍于韩企以最便捷的路径更直观、准确的了解到我们引资政策及变化。因此,辽宁政府部门要主动走出去,与韩国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对接,建立长效的合作平台和机制,深入了解不同类型韩企的实际需求。通过定期交流,拓宽韩企了解辽宁的投资需求和渠道,扩大辽宁的国际化影响力,为更有针对性的引入韩资,优化引资结构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为进一步巩固韩与大连市现有合作基础,目前,大连正积极筹划将营口港融入中韩自贸区建设,已向国家部委层面上报相关计划方案,涉及增加韩国航线、建设针对韩国的园区等内容。

(二)优化引入韩资地域及产业分布,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辽宁在利用他国外资较好的同时,应充分总结经验,以发展的眼光拓宽合作渠道,引导韩资向利润空间较大的第三产业投入和转移。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规划及不同城市在转型期的定位和方向,有针对性的引导省内各市县的引资活动,实现“全面开花”,避免资源浪费。例如:大连市紧密围绕中韩FTA签署的历史机遇,高度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需要,努力搭建“中韩自贸园区”平台,以建设中韩自由贸易区为长远目标,深化与韩企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渠道加快东北亚合作。其中,大连金普新区为充分发挥已有对韩经贸优势,着力规划打造的 “韩国自贸城”项目虽已落成,但配套等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有待进一步夯实。

(三)对接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利用韩资助推转型升级

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在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和化工等领域己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在辽宁经济转型过程中,我们可借助韩企的优势和特点,积极鼓励并推进韩企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投入,充分地利用技术扩散与技术溢出效应,促进韩企参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和振兴。现阶段,在辽韩企的投资目的正由“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向“开拓当地市场”的本土化经营方向进行转变。我们要迎合这一趋势,借力中韩FTA的机遇,对于沈阳、鞍山、本溪等大型国企较为集中的城市,可积极促成韩资以跨国并购方式进入,助推不适应当下发展模式的国企实现转型;对于大连、营口、锦州等具备港湾物流和产业集群优势的城市,可在适当区域建立韩国自贸区、韩国商品城、韩国企业园区、中韩跨境电商货源地,争取韩资对辽宁经济多领域的更大贡献。

(四)借力韩国优质资本,扩大辽宁机电产品出口

机电产品一直以来都是辽宁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已成为辽宁GDP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机电产品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在出口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技术局限、附加值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等制约因素的瓶颈。我们应随着中韩FTA的实施,将对除汽车零部件外的机电部品减免关税,这就使得在该领域投资的韩企生产成本降低,使其安心在辽发展的同时,把富余的资本投向技术创新层面。虽然从短期和表面上看,这将对相同属性的辽宁本土企业造成冲击,但减免关税也将使大量使用韩国机电部品的我方企业受惠。同时,我们还可出台激励机制,鼓励相关韩企购买我方生产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原材料等,提高在辽韩企对土产品的采购率,从而扩大辽宁机电产品的市场和销量。

(五)发挥韩企比较优势,促进辽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辽宁“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辽宁目前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上处于初级水平,而韩国较早地走上了发展绿色经济的道路。因此,我们可携手韩企,在低碳技术、绿色环保产业展开合作,将韩资引入辽宁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双方可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建立“双边战略合作”常态机制,增强双方人员培训和人员交流、定期召开技术产品合作交流会、推动“中韩产业园”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推动辽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韩国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已有众多知名大企业涉及,如:SNJ,三星 Everl and,GS POWER等。随着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和补贴,使得涉足该领域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并迫切需要拓展国外市场。近年来,辽宁在环保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平均每年都在两千亿以上,从辽宁上的项目来看,年均环保投入的增加都在7%-10%,在污染较为严重的钢铁石化领域,环保投入高达20%以上,这就给相关领域的韩企加大对辽宁的投资创造了潜在的市场空间。▲

猜你喜欢
辽宁韩国领域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领域·对峙
在韩国走马观花
辽宁舰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