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成功的课堂,不但是学生暴露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地方,而且还是学生充分展示交流他们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平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64-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尽管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但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偏离了语文课的特点。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比如,有的老师把《三顾茅庐》上成了历史课;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人类的“老师”》上成了科学课,把《特殊的葬礼》上成了环保课等。忽视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训练不到位,学生识字量不够,写字不规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不渗透写作因素,读写脱节;基本功训练的形式机械单调。
(二)忽视了读书和积累。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由于授课时间紧,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上。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学生阅读量和习作量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合作交流表面化严重。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只注重合作学习形式,可是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又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合作,却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却迷失了方向。由以前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了学生“牵”着教师走。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所谓“生活化”是指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一)对教材再设计,寻找生活中的语文。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空间,对教材进行再设计,立足课堂,课内外结合,寻找结合点,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拼音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让学生说出本小组同学名字的发音,以此来认识自己和同学的名字,也使自己为同学提供服务时更为方便。设计带有生活气息的拼音儿歌非常有利于拼音教学。教师不光要利用教材识字,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生活化的语言和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我们常常布置学生到课外广泛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些生字,在家长的协助、配合下,社区,商场、医院、马路上、公园里等不同场所都成为“识字课堂”,并设立“识字交流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检查反馈。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1.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和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我校的张老师就曾成功地创设过家庭的语文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时,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一个小朋友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张老师就巧妙利用孩子想当老师的心理,和家长商量后,请那个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这下子小家伙来了劲,学得特别认真,回家果真一本正经地当起了“小老师”,很快改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毛病,家庭的语文课堂发挥了意想不到的语文教学效果。在家庭生活中,从打电话到招待客人,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亲子间的沟通到家庭讨论,从糖酒广告到家用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
2.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走进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中提出:“教学做合一”是创造。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
(1)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了《石榴》,让学生自己作画《我喜爱的水果》,并附上解说词。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南沙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表演性的作业,如学了故事类的课文,自己做道具演一演,既巩固了课文,又培养了实践能力。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
(2)努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空间。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另外,还应该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向生活要素材。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留心观察,扩大生活外延。或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深入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古今变迁;或收看电视新闻,洞悉时事要闻、国际风云;或搜集学校大事、班级趣闻等等,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激发作文的兴趣和动机,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引进作文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