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摘要:防范和制止大学生群体事件的产生,是维持高校基本治安状态的一大重要问题,所以应引起高校各部门的重视。同时,学生党员也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本文就学生党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中所具有的优势及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党员;大学生群体事件;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09-02
近年来发生的各高校大学生群体事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些事件扰乱了社会的秩序,不仅会对学校学生的生活、学习,教研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上的各种舆论现象层出不穷,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学生与教研工作者的日常生活秩序,对社会的治安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学生的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在做好防御工作的同时,也应对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事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做出客观详略的研究思考,使其不仅对社会治安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而且也应起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有的榜样作用。做好防御和处理高校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工作,具有长远且实际的意义。
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不仅映射了某些社会问题,同时也暴露了学校在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对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党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发生群体事件的主要因素
1.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公共教育过渡的特殊时期,并逐渐发展为人人持有高学历的文化程度的态势。由此得出,公共化的高等教育不仅加剧了学生人数的大规模增加,同时在结构上引起了新的变化,且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有所变更,思想观念随之变化。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都为群体事件的发生埋下了或浅或深的伏笔,并且成为群体事件的主要来源。
2.早在古代,我国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考试中就有“科举制”这一教育体制,并由此延续至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导致学生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学生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溺爱,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便缺少了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
3.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风气也以光速般的速度发生着变化,各种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即使发生极小的学生群体事件,也有可能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给予学生各方面相当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了社会生活秩序的紊乱。
4.学生的“三观”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正确的思想意识尚未成型,加之社会负面舆论造成的影响,自我承受能力较弱,进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解压排忧方式极端,处理方法不当,容易发生各种不良行为,如恶性的群体打架、破坏公共财产等。
5.在学生群体事件发生后,查找其根源,发现一般都会包含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这些诉求大部分和学校有关部门有关,对于学校中的有关部门来说,若处置方式不得当,则会使得两方间的冲突进一步恶化。应试教育,也导致学校所给予学生的关于“自由、民主”等方面的束缚过大,导致群众性的不满。
二、大学生群体事件导致的结果的破坏性
1.高校的主导工作便是教育教学,基本职能就在于通过有目标、有规划的教育手段,使得受教育的目标群体接受到社会上所需要的教育,并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学校的教育环境对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各大高校若对学生群体事件采取强压维稳的手段或者置若罔闻,则会引发社会性的动荡,使得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学校名誉受损,学生以及教研工作者的日常生活秩序遭到破坏。
2.在学生群体事件中,因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解压排忧方式极端,从而引发的事件有破坏公共财物、起哄、聚众斗殴等。这些都会给学校的公共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若发生暴力性质的聚众斗殴,则会经过走法律程序进行处理,给学生的人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根基所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起到主导性、基础性、全方位的作用。高校作为优质人才主要培育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恶性群体事件的发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破坏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三、学生党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中的优势
群体事件的发生,通常会来势迅猛,并伴有不同性质的其他事件产生,这时若不及时处理及时制止的话,则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乃至人员伤亡。因此,预防要从头抓起,学生党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中的优势就在于:
1.在各高校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通常是以各大高校的学生成立的党支部为主要领军团体,各大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对学生宣传党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政策决议的重要任务,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生目标。因此,学生党员对预防学生群体事件发生,具有极高的思想储备和强大的群众基础。
2.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思想储备基础,因此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并在接受了高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了党课的熏陶,从而提升了综合素质,对各种社会现象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树立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走向社会实现良好就业打下了基础。
四、发挥学生党员的优势,从根源上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
学生党员在处理学生群体事件时,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党员经过了党课的教育和熏陶,思想先进,觉悟较高,能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把控和稳定大家的情绪。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培养、发展学生成为党员,适时传播党的思想教育,这在消除学生不良情绪,预防和处理群体事件时具有很大的优势。预防群体事件的发生,前期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政策方针上的指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及法律法规的普及等,使学生明确群体事件引发的恶性后果,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
第二,学生党员应及时掌握学校群体事件的前期动态,以便能够做好充分的防范处理工作。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较好的沟通基础,党员学生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群众基础,所在,在搜集群体事件的前期动态上,便具有足够的群众力量,形成了掌握前期动态的小组团队,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合理分工,做好充足的前期预备工作。
第三,学生党员在防备学生群体事件中的传播教化作用。学生党员应应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指导教育,确保学校各个环节平稳正常地运转。在对学生进行党的宣传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其了解群体事件发生的危害性,并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传播手段,增强学校有关部门与学生和教研工作者的沟通与交流,在学生之间加强基础监督,从而合理有效地进行学生群体事件的预备防范工作。
第四,发挥学生党员在预防群体事件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自身修养,带头讲文明,树正气,善于承担责任,在各方面要比别人做得更好;要勇于纠正各种不良行为,为学生做好表率。
五、结语
全国各大高校中的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责任,处在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担当着齐心协力带领全体大学生积极践行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奋斗目标。通过对于党员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各种思想苗头,从而及时进行指导、教育,将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学生群体事件若能在前期做好防御工作,则可避免其恶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蔡霞.执政党需要思考些什么[J].同舟共进,2008,(11).
[2]王淑君.树立民主执政理念是领导科学发展的关键[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03).
[3]蔡霞.执政党在新世纪的历史重任[J].同舟共进,2010,(08).
[4]潘秀山.高校学生党员在维护校园稳定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01).
[5]官秀成,马瑞.高校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基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