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师在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发展

2015-12-10 19:23梁志洪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翻转课堂微课

摘要:教师为学生设计怎样的微课,以及怎样运用微课翻转课堂,正在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以及教师的角色构成很大的挑战。微课与翻转课堂始终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多元智能就是学生的个性化的核心体现。这也就需要确立多元智能教育观念,拥有多元智能(能力),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方法,及培养多元智能学生的教师。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33-02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兴起

随着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的可汗学院的成功,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全球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手机或平板电脑迅速成为大众化的通讯工具,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即自带信息设备)已经使微课与翻转课堂具备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因而传统的课堂正在发生翻转性的变化。“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间在10分钟以内,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教学目标明确,主题专一,内容精练,只是集中说明一个关键性的知识点。它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课上教师启发性地指导学习”的教学互动过程相结合,构成相对独立的“微课程”。短小精练而翻转课堂的微课,之所以深受好评,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娱乐生活的信息化、多元化导致了时间的碎片化,常常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碎片化的时间与短小精练的微课程结合起来,既满足了现代人的学习需求,又不会挤占太多的时间,从而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据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人在一般情况下注意力的有效集中的时间是10分钟左右。但在各地教师的实践中也发现,其实,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最佳,因为不是娱乐性内容,人们观看微课视频超过6分钟就感觉有些冗长,影响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做家庭作业。“翻转课堂”则是学生在家完成微课视频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平时,教师预先将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内容(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在线播放或下载自主学习;教师上课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或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有关知识点的疑惑。“微课程”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此翻转性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理想目标的教师们跃跃欲试的强烈欲望。美国的某些小学已经开始采用以学生在家看可汗学院的视频代替教师的讲课内容,而上课变成了带着问题学习和做与之相关的练习的学习方式;如有不会做的,教师就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再由老师或已经会做的同学给予辅导,实行小先生制。这就是美国人所说的“翻转课堂”,即与传统课堂活动相反:课前看视频自学,上课讨论和做练习。

二、以微课翻转课堂与教师的多元智能发展

教师为学生设计怎样的微课,以及怎样运用微课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以及教师的角色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多元化的发展,可以在多元智能的发展中得到核心的体现。或者说,微课与翻转课堂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需要多元智能的教师,即确立多元智能教育观念,拥有多元智能(能力),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方法及培养多元智能学生的教师。

(一)教师应掌握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

微课与翻转课堂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懂得和掌握多元智能的理论和观念。这也是在教师原有的很多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改造的过程,而并非是要获取全新的、完全替代已有的理论和教育观念。因此,根据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特点与需要,教师应该掌握的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如下。

第一,多元智能的学生观。每个学生在八种多元智能中必有多方面的潜能,并且可能拥有自己的某种智能强项。不管是哪一种的智能优势,都是平等的及有人生价值的。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智能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翻转课堂就是创造激发多元智能的活动平台。

第二,多元智能的目标观。教学活动的一个直接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思维方式获得真正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这就是要重视多元智能的培养,即有“为理解而教”的观念。因此,微课视频及翻转课堂应为引导、促进学生对每一关键知识点及体系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而设计。

第三,多元智能的教学观。翻转课堂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教师应发挥自身或团队的多元智能,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模式,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第四,多元智能的评价观。即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互动化、学生活动主体化以及学生智能活动的多元化表现,形成运用多元化、情景化、过程化的手段方式进行评价的观念。

(二)教师在多元智能(八种)上相应的发展

1.语言智能——在微课视频录制中,教师的语言需要简明精确;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则需要富有启发性。

2.数学逻辑智能——在微课视频录制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提炼知识的关键点或闪光点;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丰富多彩的智能闪烁展现中发现和归纳智能的亮点。

3.空间智能——在微课视频录制及翻转课堂中,教师善于以图像、图表或图解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启发引导学习。

4.身体运动智能——在微课视频录制及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整个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教具或进行实验演示。

5.音乐智能——在微课视频录制及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以优美的语调表达教学内容,并以音乐的手段辅助微课视频的录制以及激活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6.人际智能——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为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转变为组织者、辅导者、评价者。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的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并时刻保持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7.自我认知智能——在微课视频录制及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制作及课堂活动不断反思,及时改善,同时不断加深对自我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认识,不断促进自我发展。

8.自然认知智能——观察自然既是小学教师要教会学生的,自己必先学会的重要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与变化的观察能力也是由此发展的相应能力。而在微课视频录制及翻转课堂中,教师善于以实物、实验的图像与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

(三)多元智能教学方法

1.掌握多元智能的教学技能。加德纳在《多元智能》中指出: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够就一个概念打开多扇窗户的人。在我们的例子中,这种教师不能仅仅靠定义、靠举例、按照数字的分析来介绍进化论和民主制度。他们应该能够在一段时间里提出若干不同的入门学习方法。优秀教师的作用,就好像“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中介”一样,能够根据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学习模式,经常注意到那些能更有效地传达有关教学内容的辅助器材……并能尽量采用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来运用它们。美国多元智能教育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在《如何开发孩子的8大潜能》中,他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从8个智能方面去考虑教学过程中所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的问题。这一研究与实践成果也是多元智能教师应该学习的。多元智能理论建议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没有一种能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特别是在翻转课程的教学情景中,所有的学生在八项智能中都有不同的倾向和表现,所以任何一组特定的方法可能对某些孩子很成功,但对另一些孩子却不一定奏效。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智能表现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在一天中某个时刻有机会利用自己最发达的某一优势智能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2.掌握多元智能的观察与评价方法。翻转课堂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即每一个学生显露的智能独特性构成课堂展现的多姿多彩,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自然应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单纯以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学习、理解并掌握加德纳有关观察和评价多元智能发展状况的理念与方法。其中,多元智能发展的“档案袋法”特别值得重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是有益的”,因此强调一种“把握时间成长的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评价。学生档案是教师或学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有计划、系统地搜集反映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的材料汇集。它既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为教师、家长及他人提供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实践、人际交往、心理发展方面的依据,又可以使学生通过回顾学习日记、代表作或专题作业,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并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的实际情况之间存比较大的差距,教师对科学的评价方法特别是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掌握不够。所以,这方面的培训和提高也就需要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2]梁志洪,陈雅玲,张晖.小学教育与教师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小学教育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