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实践过程辩证法视野中的发展哲学

2015-12-10 13:55孔涛
关键词:辩证法

孔涛

摘 要:在上世纪末期,我国开始研究发展哲学,虽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可是在发展哲学的研究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难题。由于对发展哲学进行社会发展的狭义解释,不仅造成发展哲学无法和其他相关发展学有效区别,还无法将哲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等贯穿。马克思实践过程辩证法的应用,主要以实践过程作为基点,在思维模式方面通过对象意义深入理解人和自然及人与人间的关系,进而可以反应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生成一项哲学解释原则。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辩证法;发展哲学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071-03

辩证法长期以来都是备受争议,而且在当代哲学中存在许多辩证法的争论。从某个角度而言,辩证法作为哲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其还是难以逾越的理论性问题,马克思的发展哲学中心就是辩证法理论。对此,怎样理解辩证法,领悟辩证法理论核心,不但可以帮助分析辩证法的争论,还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发展哲学的本性。另外,若想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就一定会涉及到黑格尔,其是传统哲学与辩证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并且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来源。通过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实践过程辩证法视野中的发展哲学。

一、马克思发展哲学现状

(一)发展哲学界定不明确,无法展现特点

现阶段,发展哲学主要存在科学界定不明确,无法凸现自身特点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发展哲学的进一步研究,主要是因为狭义发展已经取代了广义发展。目前,发展哲学主要以发展作为中心视线,包含两个方面的解释,一方面是广义上的解释,发展一般指人类社会相关运动与变化的过程;另外一方面是指关系到国家和地区或是民族相关社会运动的过程。由于遭受西方发展理论的严重影响,国内发展哲学的研究核心思想,就是把发展作为社会发展进行狭义理解,将发展当作和人类价值评价有关的规范性理念,导致社会发展观蒙蔽了自然观与世界观,同时社会发展哲学造成发展哲学十分混乱,进而难以区别社会哲学和发展社会学以及社会发展哲学等。将发展观只是当作社会发展观念,将发展哲学单纯理解成对社会发展以及我国现代化问题的特定分析与考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哲学视野。

(二)发展哲学存在误区

通过分析与研究所有关系到发展哲学的界定,不管是在严格的定义考察方面,还是写意性说明,能够基本归纳成知性思维范式和价值批判范式两种,这两种不同的发展哲学观,主要是对哲学观深入分析和理解得出的。首先是知性思维范式,其主要由形式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构成,形式逻辑思维存在僵化形而上学特点,哲学家黑格尔将其认为是形式的和抽象的及外在的,由于形式逻辑已经脱离的具体思维内容,在概念方面能够进行套用的公式,难以避免出现主观任意性,若是深入分析具体事物时就会出现南辕北辙,同时前提也会在特力反证下失效,现实事物就会展现出赫拉克利特之流,利用不变的模式应对变化的内容就会往往发生错误。此种思维模式若是被绝对化,就会深入到所有的知识内容中,生成操控意识形态。若是反应在哲学方面,就是将哲学实体化与实证化。科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此种思维模式的效度,哲学主要选择科学立场,生成了以科学思维作为核心内容的学科帝国主义,从而形成形而上学神话。以往的教学书哲学书,就是此种思维模式的翻版,承认哲学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此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世界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

(三)马克思哲学内容上存在问题

发展哲学在内容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所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用和推广,蒙蔽了马克思主义相应的历史主义原则。把传统形而上学的宇宙替换为科学知识论,重要讲解物质和本质及规律,严重影响人的主体性,应用普通和个别方式解释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对于发展哲学中的统摄说而言,发展哲学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发展观,此发展观就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主要观点以及根本意见。发展哲学分成理论性哲学与发展哲学性的学科,而理论性发展哲学还分成发展本体论和发展的认识论及发展人论等。此种发展观就是对传统较科学哲学进行移植与类比,许多学者认为,其就是系统化与理论化世界观传统哲学的复辟与利用,难以切中发展自身的本质与过程性,因此该种发展哲学观一定要终止。哲学是一种思维模式,与科学思维并不相同,自然科学发展终止了以往形而上学的幻想,而哲学的本质就是反思与批判。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应该以思想自身作为主要内容,思想自觉作为核心思想。同时反思应该是批判性的,要以否定性思考模式追问思想组成依据与原则。另外,发展哲学的本质就是对自我形成的逻辑指点进行拷问,针对发展进行提前批判,其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对发展哲学相关体系脉络进行操作。对此,怎样合理明确发展哲学在所有学科中的位置,已经是发展哲学的核心议题。我国哲学家进行了精彩论证,若是此问题难以进行充分阐明,发展哲学就无法摆脱无根漂浮的状态。发展哲学主要理论特点就是价值批判,而价值批判具备解蔽和超越的意义,根本目的就是协调目前秩序和价值目标间存在的关系,充分激发思维怀疑力,展示社会生活多维度,进而使社会的发展始终生机勃勃。

二、马克思实践过程辩证法建立

哲学家黑格尔不仅批判了知性的形而上学抽象性与独断性,还批判发展哲学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同时黑格尔还充分认识到应该使思想动起来,并且在思想运动的过程中从抽象不断走向具体,从而创建一项非知性和非独断思辨的形而上学。从哲学家黑格尔角度而言,巴门尼德所讲的纯粹思想和赫拉克利特所言的过程直流成为发展哲学的起点,其中纯粹思想本身运动,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当作主体,其是辩证法的主要原则或是主体基础。而马克思实践过程的辩证法,主要指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通过实践,表达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实践时主要存在两个维度与思维,而且二者以对象性关系共在,任何在该基础上生成的知性对立,全部通过动态化总体结构形成实践,同时在互动历史的开展中实现消解与统一。在实践时需要处理知性对立问题,实现最终和解与统一,重要的前提就是寻找矛盾参照系,其是人自身。马克思曾经指出,其前提是人,可是并非处在某种虚幻离群索居与固定不变的状态中的人,是处于现实和能够经过经验所观察到的,同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发展的人。

身为现实存在者,人类不但具备有限性,同时还拥有无限指向性,此种指向是对终极性和理想型以及绝对性的渴求,而且人类历史也是在此种形式实现经验和超验、现实和理想等多方面的对立。从人类生命存在角度出发,人类所有的活动全是在追求生命确定性,并且还在慢慢否定此种确定性,然后达到不确定性,同时又在不确定前提下,重新开始追求确定性,在这样不断的交替着,此种永远没有终结的循环组成人的生命活动相关辩证节奏与旋律。由于在对人类生命存在辩证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二元对立现实可能性。实践过程辩证是一种先进的解释原则,其主要以动态和生成思维理解知性队里相关分裂世界,这样矛盾对立双方就可以实现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互动实现消解,此种消解并不是终极完成,仅仅停留于不断形成——对立——和解的过程。应用马克思的实践过程辩证方法解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质,在终结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对领悟马克思发展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直接来源,马克思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一切积极的、有益的营养。黑格尔的辩证法全面、彻底地改造,完善了传统辩证法的内容与形式,把辩证法看作是绝对精神运动的根本属性,是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内在原则,一扫以往视矛盾为荒谬的认识,赋予了辩证法以内在的、真正的否定性,改变了传统哲学向外探求发展动因的僵化性。正如黑格尔指出: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而这点也正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精髓所在。马克思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恰恰在于其作为推动原则与创造原则的否定性。

三、马克思实践过程辩证法视野下的发展哲学

(一)有效处理对立矛盾

马克思实践过程的辩证方法已经超越实体思维模式,可以对发展过程中的目的论进行无限性解释,还揭示以纯粹思辨思维对发展过程进行无限性解释的相应虚假性,从而指出思维和存在对象性具体关系,难以脱离内容真理。马克思的实践过程辩证方法包括否定性推动原则与创造原则,对于世界而言,其是过程集合体的思想为辩证方法的重要思想,将过程作为基点的思维模式,从抽象方面理解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尝试揭示其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生成一种发展哲学的解释原则。从应用性方面而言,实践过程思维模式主要指人们在分析事物的过程中将事物当作发展过程,查询生成过程的要素,具体划分过程阶段,有效甄别过程存在的相互联系,深入考察过程环境和条件,进而决定过程相应转化和存续。实践过程思维应该坚持系统性和动态性及整体性等分析原则。另外,发展哲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处理主观和客观间等存在的矛盾,从而使相应的历史统一。人类和自然间存在的自然关系以及人类和人类之间存在的社会关系成为发展哲学的重要话题。因此,发展哲学所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就是人,由于人类处在天地之间,同时又是自然、社会及思维间的交汇位置,主要以物性和感性及理性存在,人类在世界中必然慢慢发展成一种时间结构。在发展哲学需要面对发展时,就应该对人的社会位和生态位以及宇宙位进行反思,本质就是有效处理人类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关系。除此之外,宇宙论中的世界观可以为人类的发展理念提供终极信仰,同时辩证自然观还限制人类的生态意识,从某个角度而言,在人生观和社会观及世界观等方面,在广义上统一讲解发展哲学是最为合理的思路。

(二)为哲学奠定基础

马克思实践过程的辩证方法是现阶段发展主流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哲学前提。通常情况下,发展观主要存在两方面取向,一方面是强调物取向,将发展作为经济增长以及物质财务的积累,应用量化指标对发展进行衡量;另一方面是强调人类价值取向,比较注重人的观念和价值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另外,可持续发展观应该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和扬弃,首先在横向上更应该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间的关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机社会的统一;同时在纵向上重点关注代际间发展相应持续性和公平性。在本质上而言,可持续发展观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实践过程辩证法视野,马克思重点强调人和自然间的统一性原理。人类作为自然的产物,其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和自然界间的关系从某个角度说就是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关系。并且人和自然关系主要是在人和社会关系环境下形成的,自然为人类学的自然,而且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都拥有同构性,人类要处理好人和自然关系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另外,马克思重点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其是一种客观力量,不可以进行主观选择。所有的人类都继承上一代人相关生产力,同时作为原料为自己崭新的生产进行服务,因此就生成了人类历史中的联系与人类历史。

(三)马克思哲学宗旨

由于辩证方法在进行考察事物和其在头脑中进行反映时,主要是在他们的联系和连接以及运动等多个方面去综合考察的。也就是在此种彻底辩证方法理论科学引导下,将实践作为基础与中介,马克思深入分析研究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多方面存在的矛盾,进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一次变革。对于辩证方法而言,可以在内在和彻底否定性以及批判性的合理引导下,探索出变革现存世界的重要途径和力量根本所在,进而才可以持续具备革命的热情和斗志。所有问题都使现存世界进行革命化,实际的反对与改变事物相应现状。

四、结语

马克思发展哲学生命力重要特点就是现实本性,其可以扎根在现实中,将实践作为本身理论基点,切实掌握与应用辩证方法的理论核心,同时在哲学对象和功能以及视野等方面都有所超越。加速了传统哲学的变革,进而使们更为深入的了解人类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人类本质和生成以及人类历史的具体演进过程。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1-16.

〔2〕闫顺利,敦鹏.哲学作为思维方式的超越——论马克思的实践过程思维方式[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3):60-63.

〔3〕闫顺利.存在过程论与过程哲学的对话——海德格尔与怀特海的过程观比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1):6-10.

〔4〕怀特海.过程与实在.“七彰面孔德思想家”——译者序言[A].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3.1-10.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辩证法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启蒙辩证法》的遗产:启蒙理性的内在限度及其拯救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融媒时代,新闻报道要用好辩证法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深刻把握新常态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