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英
摘要:高校经濟困难学生救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如何保证教育资源合理利用,使贫困学子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是一个目前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下的高校贫困学生救助工作中还存在着贫困生身份难以界定、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庞大、国家救助资源不足、助学贷款借还流程不尽如人意等诸多问题。只有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救助机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转变观念,从经济和精神两方面扶助贫困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提高资助工作的实质性效率。
关键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27-02
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近几年来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颁布后,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越来越多,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的助学体系。但就普通高校来说,还有许多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还有着相当的完善进步空间。文章就这些问题给出可取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减轻贫困学生压力、提高资助工作效率有所帮助。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
2006年全国预计需求高校毕业生166万,与2005的214万相比降幅为22.0%。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400多万人,与前一年相比增幅达到22%。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达到了创历史新高度。截止到2005年8月,我国本、专科的在校生人数为1561万,其中贫困的大学生大约有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扩招,这一比例还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
(一)国家资助贫困生现状
2009年,我国资助了3106.04万人次学生,资助总金额347.2亿元。奖学金奖励723.49万人,奖励金额为92.92亿元,占资助总额的26.76%;助学金资助674.81万人,资助金额为95.26亿元,占资助总额的27.44%;170.94万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总数为93.57亿元,占资助总额的26.95%;而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3.05万人,金额大约为4.71亿元,占资助总额的1.36%;基层就业学费与贷款代偿1.56万人,代偿金数额为2.26亿元,占资助总额的0.65%;师范生免费与补助4.14万人,资助金额4.15亿元,占资助总额的1.44%(含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高校3.42万人、4.1亿元,以及江苏、安徽等部分省份地方高校的0.72万人、0.04亿元);特殊困难补助187.25万人次,发放金额7.03亿元,占资助总额2.02%;伙食补贴885.88万人次,发放金额15.92亿元,占资助总额4.59%;勤工助学295.29万人次,发放金额14.33亿元,占资助总额4.13%;学费减免41.47万人,减免金额8.11亿元,占资助总额2.34%;校内无息借款8.46万人,借款金额3.51亿元,占资助总额1.01%;其他项目资助109.7万人,资助金额5.44亿元,占资助总额1.57%(其他资助项目,如水电费补贴、绿色通道生活用品礼包、春节留校学生资助、部队助困、师生爱心互助捐款、教职工一助一、导师资助、就业帮扶基金、特殊行业就业奖励、优秀大学生奖励等)。
2009年,全国在高校学生资助方面的经费支出了369.65亿元,与2008年的304.13亿元相比,增加了65.52亿元,增幅达21.54%。而直接用于资助学生的资金为347.2亿元,增幅也达18.21%,比2008年的293.7亿元增加了大约53.5亿元;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为22.45亿元,这比2008年的10.43亿元增加了12.02亿元,增幅为115.24%。
2014年四川省全省共投入146亿元资金用于学生资助工作,受益学生达到3200万人次,受益学生比2013年多492万人次。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国家奖助学金金额达到10.36亿元,资助学生达353854人次,超计划完成普通高校学生资助任务。此外,还有学费奖补达到4297.2394万元,助学贷款学生75705名,发放贷款金额4.6亿元,免除4.20芦山地震8915名学生两学年度学费,实施四个助学项目,使用资金1.2310亿元奖助师生40176人。
国家大量资助资金的使用,资助效果明显,激励和帮扶作用成效显著。
(二)现今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贫困生认定机制完善度较低。因为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在贫困生认定时,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保证不了每一个资助申请学生所述情况的真实性,这样就不能保证让教育资源流入真正需要它的所在。
2.贫困生资助模式有待升级。贫困生资助多为无偿补助,这样的资助方式不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甚至会滋生通过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资助的行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物质资助只能解一时之困,并不利于贫困生的长远发展。
3.贫困生承受能力和感恩意识不强。现如今正值90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时代,而90后普遍存在着承受能力不足和感恩意识不强的问题。面对身为贫困生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选择逃避,甚至为此放弃资助机会。而获得了国家资助的学子又之把这当作“从天而降的馅饼”,忘记了对帮助自己的党和国家的感恩。这样的心理都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的。
二、应对措施
(一)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
调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是贫困生资助的第一步,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采用的是三级证明制度,需要得到县级、乡级和村级的公章证明。而事实上很多地方存在空白表格盖章的现象。这就需要明确证明人的责任,对做假证的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减少乃至杜绝伪经困生的出现。其次,“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应在证明人处留下其联系方式,以便后期的调查、核实。再者,学校也应从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将生活奢侈浪费的伪贫困生剔除出去,确保国家资助落实到真正有需要的学生身上。最后,在保护好学生家庭隐私的前提下,公正公平地认定贫困生。
(二)轉变贫困生资助模式
首先,应改变原有的无偿资助方式,在授之以鱼的同时也授之以渔,更多地通过有偿,如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让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资助,这样的资助才是有尊严的资助;其次,也应在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入更多的精神资助元素,在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再次,也应建立与企业长期的合作机制,设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充分利用企业为贫困生提供的助学岗位,帮助其解决生活费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帮助贫困生积累社会经验,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基础。再者,高校也可积极帮助贫困生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开发并完成可靠的创业项目。学校可以在场地、技术甚至资金投入上给予帮助。比如,在校园内开设如报刊亭、小商店、书摊等助学摊位。在贫困生获得利润时,校方可以根据提供的帮助获得一定的回报,过程中学校应肩负起指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最后,国家还应丰富助学贷款渠道,简化贷款程序,让更多的贫困生更方便地得到国家助学贷款。
(三)健全贫困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体系
正确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感恩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系统工程,这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学校与家庭应从两个维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并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贫困生进入学生会,并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文体活动,这样能够帮助其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积极融入集体。学校应从这一方面予以支持和引导。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感恩教育,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美德中的宝贵经验和国外的成功案例,并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宣传,在全校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能学会知恩、感恩和报恩。而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作为价值观的一部分,也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应建立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生诚信信息发布”专栏,对每个学生的失信记录予以曝光,也对每个坚守诚信的事迹予以弘扬。
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部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贫困生认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率和成果,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帮助西部地区的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笔者认为,首先应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保证国家资助作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其次应转变原有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多元化地帮助贫困生克服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最后还要提高贫困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健全贫困生的社会价值体系,保证国家资源帮助的是一个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大好青年。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有识之士能够投入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之中,针对文中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我国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元兴.我国高校贫困生救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王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及对策研究探讨[J].商业经济,2008,(01).
[3]王爱华.浅析西部高校贫困生就业难问题[J].学园,2010,(07).
[4]王奇,王雨昕,黄亚栋.高校经困生资助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