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学新
浅析如何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中小型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进行优化
□ 范学新
研究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兴起的背景,阐释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指出了实行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及特别指出了其对中小型企业的巨大作用。同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建立了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式,对总体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最后,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生产计划编制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其对原有生产计划提出的新要求,以期为中小企业的实践提供指导。
供应链管理;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虑到管理和控制上的便利性,核心企业往往对向企业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其他企业采取联合投资或对其控股的“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核心企业对其附属企业进行控股,这种管理方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有效的运行。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市场中的产品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具体表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交货期明显缩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等方面。新变化的出现要求企业做出更快的市场反应以满足“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来参与市场竞争。目前,“纵向一体化”战略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显示出诸如投资负担过重和投资周期过长等弊端,核心企业需要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处于次要地位的生产环节中等。鉴于此,“纵向一体化”战略在当今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已难以获得所期望的利润。
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了“横向一体化”的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在核心企业负责自己擅长的核心业务,核心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核心企业能够避免出现“纵向一体化”模式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横向一体化”思想的指导下,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的销售终端形成了一条无形的供应链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信息在之上一体运行。这种思想能够指导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使之同步、协调运行。
1.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1]。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在掌握了供应链各个生产环节,能够有效地集成链上的生产企业,对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过程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统一链上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能够最大化链上的生产效率,并能减少生产及销售成本,提供最大化的客户附加价值。
供应链管理是在产品极度丰富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跨行业的管理模式,是在新型竞争形势下由企业独自经营进化的横向链式经营方式。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小,流动资金较少,在不断变动的市场行情下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企业间的相互独立更是降低了其对市场变动的应变能力。此外,中小型企业一般不具备“纵向一体化”的实
力,其生产工艺对原材料供应的依赖较重,由于众多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关联,链上的生产运输销售环节中任何一环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个链条的失效。
但中小型企业从建厂开始生产能力会不断增长,随着其产品知名度的提高,订单数量也会持续增长,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外包问题,而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并不足以保证生产协作的正常进行,柔性约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只能选择拒绝超出能力的订单。更有甚者,基于企业自身对市场行情的预测与分析、盲目乐观地制定出的生产计划并不能合理地反映产品的市场需求。由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缺乏合理的信息沟通,通常会导致牛鞭效应的加剧,严重增加库存负担[3]。
上述原因迫切需要中小型企业联合起来建立协作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企业间的相互协作、信息共享来共同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
在供应链管理思想指导下,本文建立了一个面向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型,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及信息流在该模型被统筹考虑,共同作用于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4],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中小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型
(1)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及其零部件供应商、销售终端等通过信息网络实行信息共享和快速的数据传递。
(2)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既可以决定自行生产,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外包供应商。当外包企业接受外包订单任务后,需将生产计划、生产进度等信息及时反馈给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
(3)进行自行生产时,要依据企业的生产能力生成核心主生产计划。根据主生产计划制定出的物料清单以及物料需求等信息进行成分核算,并将生产进度等信息集中共享到信息平台。
(4)外协件供应商依据信息平台上的物料需求计划和外协件库存状态制定或修改外协件生产进度安排。
(5)信息平台中实时显示产品生产计划和终端的实时销售,并进行生产调控,全部信息均快速反应到核心企业和外包企业以帮助生产计划的实时完善。
(6)信息集成平台负责更深入的信息传递,供应链上的企业参考这些供求信息后,能够减少供应和需求之间的浮动差异。
(7)供应商能力变化能及时反馈到信息平台,供应链上的企业要参考其能力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同时,客户需求变化也要及时反馈到信息平台上以帮助企业及时修改生产计划,减少由上下游波动带来的整个供应链的波动。
企业的生产计划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有一些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生产计划编制需要同时集成纵向和横向的信息
纵向信息集成一般是由处于下游的企业向上游的企业的信息集成过程,横向信息集成一般是在处于同层次或产成品较类似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5]。在整个供应链生产计划中,处于上游的企业在整体的生产能力分析过程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供应链上下游的投入和产出在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中能够得到代表性的反应,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发挥着同步整个供应链生产计划的作用[6]。而对于具备同种或类似产品的同层次企业,则会在考虑了生产能力和利润的前提下决定外包与否,外包商提供的需求信息和承接方的生产计划能力信息和质量保证决定承接方是否得到订单。同时,外包订单承接商还需要依据外包需求信息进行生产[7]。因此,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反映了链中外包的选择过程。
2.计划的循环过程需要突破企业内部的限制
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的信息共享涵盖了整个供应链,对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核心企业的主生产计划需要经过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生产能力粗平衡再制定主生产计划[8]。
(2)核心企业的主生产计划编制过程中需要经过制定外包工程计划和外包工程进度的协同分析再修订[9]。
(3)制定外包工程计划时要考虑主生产计划以及供应链各级企业间的生产能力平衡后进行闭环修订。
(4)各级企业在制定投入产出计划时要考虑供应链各级企业的生产能力、上下游的供应能力和终端的销售能力,进行企业能力需求分析[10]。
(5)整个供应链的投入和产出计划要根据上游企业的生产进度实时调整。
(6)各级企业的投入出产计划要考虑同级或上下级企业的车间作业计划以及生产安排和进度进行调整。
上述6个新要求独立组成闭环的信息流和生产流,其在整个供应链中均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
供应链管理模式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随着该模式在大型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其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也变得广泛起来。考虑到当前供应链模式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在管理策略选择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为中小企业建立了一种供应链模式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型。对内,该总体模型突出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以及生产作业计划的多级协调作用;对外,该总体模型体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生产企业和销售终端在信息化平台下的信息共享和集成,能够减少信息差带来的生产波动,增加了生产柔性。此外,在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本文通过提出的总体模型成本控制扩展到了生产环节的各个节点上,能够为各个环节提供生产成本测算依据,有助于中小企业在实践中丰富生产计划的内容并扩展生产计划的接受范围,突破生产计划瓶颈限制,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范围横向扩展,并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1]刘广.SCM环境下的流水线装配型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3.
[2]陈秋荣,马仕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潘尔顺.生产计划与控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怀组. 生产计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Sunil Chopra.供应链管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David Simchi-Levi,等.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龚其国,赵晓波,王永县. JIT生产控制策略的现状和发展[J].系统工程学报,2001(6).
[8]戴宝纯,张宇孝. “按订单”生产模式下生产计划的编制[J].制造业自动化,2000(7).
[9]林中伟,凌兴红,丁秋林.面向供应链的生产计划控制研究[J].工业工程,2004,7(4).
[10]姜思杰,徐晓飞,战德臣,等.大型单件小批生产的计划与控制模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7(2).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9.)
F274
A
1002-1779 (2015) 06-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