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余姚市统计局,浙江宁波 330281)
从普查基本单位看宁波余姚私营企业发展状况
刘健
(余姚市统计局,浙江宁波 330281)
受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宁波余姚私营企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根据二、三经普基本单位中私营企业相关统计数据的变化,发现余姚私营企业存在资源要素约束加大和成本快速上升,私营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等问题,并提出政策扶持,转型升级,开放合作,集聚集约等对策建议,从而促进全市私营企业取得新发展。
私营企业;三经普;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私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的飞速发展。浙江人民更是以自己的勤劳,见证和参与了私营企业发展历程,其发展也让宁波余姚这个东南名邑大放光彩,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前茅,并藏富于民,为余姚成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总体疲弱,国内人口红利、资源环境红利有所下降,中国经济处于“ 三期叠加”。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宁波余姚的私营企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本文从余姚市二、三经普这个时间轴上的基本单位中私营企业①注:①认同度的计算方法是按照主观认证和感受,请调查对象对各种传统思想和论述进行“认同”、“部分认同”、“不认同”、“不知道”四项评价,前三项分别赋值100分、60分、0分,“不知道”不计分,进行量化计算。数量、行业结构、就业贡献率等数据变化情况入手,观察分析全市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从而积极探索适应余姚市私营企业的发展之路。
(一)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1.企业单位数量持续增加。余姚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理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民营经济,个体经济都异常发达。2013年余姚市私营企业单位数由2008年的10650家增加至15557家,增幅达46%,五年间年均增加981家,年均增幅7.9%。自统计部门建立名录库制度以来,私营企业在余姚市法人单位总数中占比一直保持75%以上,且该比例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2008年以后更是一直达80%以上。如除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非企业法人,2013年末,私营企业在企业法人中的占比达87.6%。
2.就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从第三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汇总得知全市除涉密单位外的一、二、三产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509918人,个体从业人员224368人,其中私营企业共吸收就业人员323023人,比二经普时私营企业吸收的就业人员数225484人新增了97539人。私营企业创造了全市44.0%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营业收入总额逐年攀升。从产出的角度看:2013年度,全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1665.1亿,其中,私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934.5亿,比2008年翻了一番。私营批发零售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535.3亿,比2008年增加了44.2%,其他各行业详见表1。
表1 2008-2013年余姚市私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表
4.平均寿命有所增加。从单位的成立时间,可以测算出2013年末余姚市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年,比2008年末的测算值增加了一年,这还是在新增46%私营企业单位数的情况下实现的。也就是说,近些年来余姚市大部分的私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存活了下来。而消亡的企业之中有部分用主动退出更为恰当,如“余姚中禾信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随着规模的扩大,主动注销并新成立为“余姚中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企业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有部分私营企业则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频繁变更户头,这是由于政府对行业监管的漏洞导致的。
(二)产业布局有所优化,行业布局呈块状集群
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余姚市三次产业中的私营企业家数分别为312家、10396家、4849家,占比分别为2.00%,66.83%和31.17%;二经普时,私营企业家数分别为2家、7406家、3242家,占比分别为0.02%、69.54%和30.44%。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5年间,私营企业数在第一产业中有了大幅增长。私营企业依靠其特有的灵敏嗅觉,积极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之中,这正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和必然结果。随着农业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已是必然的趋势。在农业土地资源紧张的余姚,这种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从产业分布来看,余姚市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达10143家,占私营企业总数的65.20%,虽然占比略有下降,但依旧符合余姚市“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且内部结构调整并不明显,仍呈明显的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小家电、不锈钢和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塑料零部件制造、照明灯具制造、电线、电缆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水暖和消防设备制造都是余姚市传统制造业。(表2)
表2 余姚市二、三经普基本单位中工业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前10的行业
余姚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8年的33.0%增加到2013年的35.4%,私营企业的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功不可没。从表3可以看到五年间余姚市三产私营企业结构调整的轨迹:比较明显的有传统的批发零售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三产私营企业中的占比由62.89%上升到67.31%。其中塑料批发私营企业数由836家增加到1256家,增速50.24%,比同期全市法人单位增速要快近6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末,塑料城内共有塑料批发法人企业924家,其中私营企业910家,占98.5%,正是它们缔造了全国最大的塑料原料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第二个大幅增长的门类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有市场就有私营企业活跃的背影,这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体育和娱乐的需求大幅增长的现实反映。增幅相对较快的还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这个广义的非盈利性行业门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说明了市场和企业家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共同认可。而在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中的比重降幅明显,这是产业布局自我适应县域经济定位的必然结果。因为相比于宁波、杭州、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余姚既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满足行业需求,也没有高校等技术资源可以依附,没有足够的人才能够充实进来。
表3 余姚市二、三经普基本单位中三产私营企业单位分布
(三)私营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下
2013年全市私营企业平均每家20.8人,比2008年的平均每家21.2家还略少了一点。这其中固然有工业企业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因素,但余姚市私营企业规模偏小却也是事实。就占比最大的工业举例来说,2013年余姚市工业私营企业的户均营业收入923万元,仅为非私营工业企业的户均营业收入5744万元的六分之一。按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余姚市工业和批发零售领域,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99.2%。普查时还发现,近半私营企业没有明晰的账目,人事管理混乱,员工流动频繁。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市场需求减弱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新变化给私营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国内外宏观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国外看,国际市场低迷、贸易摩擦加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特别是欧盟市场低迷,将导致余姚私营企业开拓市场困难。从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长总体疲弱,低迷化成为常态。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影响,必然会牵连到私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靠近宁波港,对外依赖性比较大的余姚私营企业。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将长期并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加入WTO十三年来,除个别行业外,市场化道路已基本完成,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发展红利正逐年下降。私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更趋严峻。
2.资源要素约束加大和成本快速上升。近年来,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余姚私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遇到了用地难、用电难、用工难、融资难,以及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使那些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私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一些私营企业资金链断裂和民间借贷风险问题突出,迫切要求私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被重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是必然的事情。近几年,余姚市河姆渡镇不锈钢行业大量生产技术不达标的家庭作坊式私营企业被关停就是最好的例证。
3.私营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从产业层次看,多数民营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调查时发现:余姚市私营企业比较集中的照明灯具制造业,很多企业的生产模式是上游企业招投标后将订单委托本市私营企业贴牌生产,而且LED光源等核心的配件又是依靠进口,企业做的只是依照要求,将铝材压铸成型并装配成灯具这样的工序;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大多私营企业只是充当将铜带冲压成汽车某部位铜片接触件或者再和其他塑料件组装成某部件这样的简单工序;塑料制品业更是如此。技术含量不高,主要利润点大多只是劳务费用,所以可复制性强,面临同质竞争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余姚市私营企业发展存在新的机遇
首先,各级积极贯彻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机遇,将为私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这几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非公36条”和
“新36条”的政策意见,并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文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2011年,国务院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出台了9项金融财税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同时浙江省、宁波市和余姚市各级地方政府也都相继出台了有关保护、鼓励、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导向明确、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都将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其次,发展阶段带来的变化和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余姚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都将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这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也为私营经济加快发展创造了新的商机。同时,互联网等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私营企业机制灵活、反应敏捷,最适宜充当发展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先锋。
第三,重大基础项目的建设,将为私营业发展铺就了更为平坦的道路。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2013年高铁在余姚市开通,四明山高速公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等一系列交通设施方面的改善,使得余姚跟周边乃至全国的联系更加频繁紧密,为余姚的私营企业走出去节约了时间和物流成本。
第四,私营企业培育的后备力量庞大。截至2013年末,余姚市共有除个体运输户外的个体经营户65934家,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更加优化,部分经营管理得当,规模日渐壮大的个体经营户,就有可能主动实现“个转企”蜕变。
(一)政策扶持,不断优化私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系统梳理私营经济发展政策,集中清理政策障碍,严格按照“非禁即入、有序退让”的原则,拓展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空间。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私营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培育作用,支持私营企业做强做精。统筹解决私营企业用地、用水、用能需求,支持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提高用地效率。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着力解决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和贷款成本高的问题。优化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为私营企业搞好服务。优化市场环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加强宣传引导。
(二)转型升级,增强私营经济核心竞争力
加快私营经济结构调整,是推进余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要着力优化私营经济产业结构,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消费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互动、创新发展,大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开放合作,拓宽私营经济发展空间
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走出去”步伐。加强新兴市场的拓展,调整外贸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余姚私营企业出口的稳定增长。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国内区域交流与合作,并努力把高端制造、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留在市内。要进一步加强“引进来”工作,大力引进余姚亟需的新兴产业项目、高端技术和装备以及高层次人才。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兴商的浓厚氛围,优化投资环境。
(四)集聚集约,推动私营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区。要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集群品牌竞争力。要按照生态市建设的要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鼓励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绿色企业创建行动,加快解决行业性、结构性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停劣上优”、“腾笼换鸟”,鼓励私营企业发展“优、新、高、特”产业。
(责任编辑:施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