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5-12-10 08:28王观秀
文理导航 2015年34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

王观秀

【摘 要】高中诗歌教学是个难点,学生困于学,教师困于教,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本文笔者从创设情境、反复诵读、品味鉴赏、联想想象四个方面出发,意在找到一条诗歌教学的有效之路。

【关键词】高中诗歌教学;有效性;策略

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诗歌,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兴趣不高。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深入浅出地传达诗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有不少的教师在思考、在探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自己实践过的较为有效的高中诗歌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提高对诗歌阅读的期待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老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课堂所吸引,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产生强烈的期待。

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水龙吟》时,我是用语文创设情境的:“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终却以文为业的诗词家。这段独特的从军经历也让他的诗词染上了独特的的色彩。他是谁呢?他就是发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水龙吟》。”

在导入新课时,除了运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来从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让学生入情入境。如:教学《宇宙的未来》时,教师可事先播放有关宇宙的课件,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文字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宇宙的神秘,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二、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我国是“诗的王国”,诗歌是我们灿烂民族文化中一朵的奇葩,而且自孔子以下,在我们的文化母体中,形成了一种深厚的“诗教”传统。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它最显著的特点运用生动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蕴。

所以对于诗歌,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读。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就慢慢体会到诗的节奏韵律,感受到诗的音乐美,体味出诗人的情感了。

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第一遍,让学生个别读,从中梳理出哪些字词是容易读错的。第二遍,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第三遍,听师范读,要求听请节奏。第四遍,学生齐读,读出节奏。第五遍,默读,边读边想像诗歌画面……就这样,每一次的读,都有着明确而有区别的任务,并以不同的读的方式呈现。学生自然就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熏陶在其中了。

三、品味鉴赏,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它蕴涵着文字之外的深意,文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含着哲理,流动着音韵,跃动着情趣。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学习和欣赏诗歌离不开品味鉴赏。“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要带领同学们品味鉴赏诗歌,从中体验到诗歌用词之巧妙,意蕴之深刻。从对作品的审美情感体验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体味诗意,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的最大诀窍在于先要找到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常用的切入法有:通过“诗眼”切入,从语言切入,由意象切入。

如教学《武陵春》时,可让同学们找这首诗的“诗眼”——“愁”,然后由这个“愁”字入手,问同学们,哪些地方表现了词人的愁,她为什么而愁,她又是怎样写愁的。这样就提纲挈领起串起了全文。

四、联想想象,加强诗歌与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老师的讲析再精彩,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联想、想象。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诗歌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

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者只有通过对“梧桐细雨”那种孤寂清冷的气氛想象,才能走进一个经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孤苦伶仃、凄苦哀愁的李清照的内心凄苦哀愁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总而言之,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立足学情,以学生为主体,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把诗歌教学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使得含蓄隽永的诗歌文化融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于都二中)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的手机在哪?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