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2015-12-10 07:13:42谭文绮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18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助产实训室基地

谭文绮 刘 妍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180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助产专业实践性很强,因此实训基地条件的优劣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学做一体化”是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构建“边教、边学、边做”以“做”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可充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是提高综合职业技能的根本手段。该教学模式重点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突出实训、见习、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基于“教学做一体化”为指导的实训基地可以保证学生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现校内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本文从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硬件与软件配置、实训教学方式等方面初步探析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 高职助产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的实训基地差距较大,校内实训基地大多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没有医院参与,硬件与软件不足或欠缺等。

1.1 实训场地不足 实训基地的规范建设需要充足的场地保证,助产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包括仿真产前检查室、仿真待产室、仿真产房、仿真产科病房、仿真母婴同室病房、仿真新生儿淋浴室等,约需300m2左右的面积,但许多院校一般能提供的场所只有预计的一半,最多只能建立其中3个仿真实训室,场地不足较严重,限制了实训项目的拓展与完成质量。

1.2 实训器材及内容跟不上临床技术发展 临床上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速度快,而且操作日趋简化,但学校实训器材、实训内容更新滞后,使得一些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不能及时转化为实训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实际的现象。

1.3 实训基地软实力发展滞后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的实训基地建设只重视“硬实力”方面的配置,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却缺乏职业氛围建设,校园氛围与职业氛围之间存在差异,忽略了学生的敬业精神、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软实力”的职业素养教育,影响学生平时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一旦实习或工作进入陌生的医疗环境,也影响他们对工作岗位的迅速适应。

1.4 师资薄弱 校内实训指导教师普遍只停留于实训用物的管理与准备,实训指导意识薄弱,指导教师学历不高,带教能力不强,其接触临床机会少,有待于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实习医院医生与助产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往往没有时间带教或不善于表达或不愿意带教,有的医生与助产士带教意识也不强,除此之外,医院与学校学术交流甚少,医院优秀师资与丰富的教学资源未能共享,双师型队伍较为薄弱,使学生实训、见习、实习质量不高。

1.5 实训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助产实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上课时由带教老师示范之后,学生便分组练习,老师示范时主要强调操作程序是否准确、动作是否规范,而学生完全机械地模仿练习,缺乏交流与人文关怀,缺乏思考与创新,没有激发学生个性思维与学习兴趣,学生的应变能力、灵活性得不到锻炼。

2 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1 建设高度仿真的一体化实训室 一体化实训室就是将教室、实训室融于一体,在实训室内配备多媒体、先进的助产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座椅等,根据职业要求和医院的工作流程,依照教学内容对仪器设备进行调整,系统、规范地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与医院职业环境相一致的“仿真”一体化实训室,教室即实训室,实训室即仿真产前检查室、仿真待产室、仿真产房、仿真产科病房、仿真母婴同室病房、仿真新生儿淋浴室等,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环境,学生进入仿真实训室如身临医院,在仿真实训室既学习理论知识、练习操作技能,又能有针对性的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实现与临床工作环境的无缝对接。在一体化实训室内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完全融“教学做”于一体,并将职业态度、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人际沟通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学校内就能获得一定的“临床经验”[2],显著提升训练效果。

2.2 加强实训基地硬件建设 目前,各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使校内、外教学基地人满为患,学生动手机会少,同时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学生到临床的门槛更高,学生在校内就需获得高质量的职业能力培养。所以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实训场地面积并购买各种实训硬件,如购置多媒体设备、智能化高级分娩模型、产床、孕妇腹部触诊模型、分娩机制模型、产妇模型、胎儿监护仪、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模型、会阴切开缝合模型等,购置的各项设备按专业所需与教学所需,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与耐用性,并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使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与学生人数相符,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所需。

2.3 加强实训基地的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主要就是营造实训基地的人文环境与职业氛围。以助产专业文化内涵为基础,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助产文化氛围,让“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根据助产专业的职业特点,确定“热爱生命,关爱女性”为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的主题,从专业、美学、心理学角度来精心设计,在仿真产房和仿真待产室分别悬挂“生命使者”、“产妇的守护神和合作伙伴”牌匾,在实训室走道和各仿真实训室内张贴“医学生誓词”、“名人名言”、“漂亮孕妇”、“可爱宝宝”、“美丽新妈妈”、“幸福的母婴”等文字与图片,营造充满爱的气息、温馨而轻松的人文环境与职业氛围,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就能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与人文关怀情愫,激励学生“笃志博学、医技精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另外,制定出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图,师生在实训室内严格遵守,统一工作装,如同在医院病房上班,充分感受职业氛围的熏陶。实训基地的软件建设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做一体化”质量,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质、人文关怀更上一台阶。

2.4 加强院校合作 一是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医院提供场地,学校提供实训设备,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训学生,学生获得更贴近临床的教学环境,医院也可以用来轮训年轻医师和助产士,实现双赢。二是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邀请医院专家共同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选择实训设备,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评价实训质量等。

2.5 改变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不足,将新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实训教学中,通过设置典型案例,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手段,在高度仿真的一体化实训室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既可以马上让学生精确、规范的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又可以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中学习沟通技巧及培养人文关怀等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2.6 提升实训师资素质 助产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及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是其目标,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3]。提升实训师资素质是强化实训环节及实训建设的重头戏,首先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以吸引良好师资,另外建立雄厚的双师型队伍是提升师资素质的根本:一方面校内教师经常到教学医院或合作医院工作,了解与学习临床先进诊疗技术并融入教学中;另一方面聘请医院资历高、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与助产专家为兼职教师,组成院校联合指导教师团队,即将先进的诊疗与娴熟的操作技巧运用于教学中,又能为校内外教师提供难得互相学习的机会,增加了教师间交流和切磋机会[4],实现资源共享,并全面提升实训师资素质。

总之,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更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从“教学做一体化”角度出发,加强高职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即能身临其境地在仿真实训室学习,实现与临床零距离接轨,为培养高质量的助产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1]黎祺,张少华,陈建刚.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206-208.

[2]王丽华,胡野,金庆跃,等.“仿真医院”建设是基于工作过程教改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28-29

[3]汪庆玲,戴鸿英,巫向前,等.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0):438-441.

[4]陈顺萍,林翔,何菲,高职助产专业实训指导团队的建设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59-61.

猜你喜欢
助产实训室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6:56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44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
40例无创分娩的助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