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春雪,夏 琳,蒋 晟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拔罐疗法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蒙春雪,夏 琳,蒋 晟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拔罐疗法结合辨证取穴运用得宜,于儿科肺系疾病中多获效,举外感发热,外感咳嗽,肺炎喘嗽,哮喘4案,运用拔罐疗法可奏功,有异病同治之妙。
拔罐疗法;儿科;外感发热;外感咳嗽
拔罐疗法又称“负压疗法”“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抽气、燃烧等方法使罐中产生负压,把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负压、温热等刺激,导致局部瘀血、充血现象,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1]。杨金生等[2]把拔罐的功能总结为以下方面:保卫机体,抵抗外邪;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平衡阴阳,调整气血;反映病侯,协助诊断。笔者在临床中常选用口径适宜的火罐,辨证取穴,循经络单向走罐,对小儿寒热虚实诸肺系病症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择验案介绍如下。
1.1 外感发热 陈某,男,3岁,2014年7月25日就诊。起病2天,发热,腋温39.2℃,呼吸气热伴浅促,颜面唇舌干燥灼热绯红、无汗出。家长述患儿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之品。诊为中暑发热兼脾胃伏热。予大椎穴,脾俞穴,肺俞穴拔罐2 min,起罐后见拔罐部位出现深紫红色罐印(其中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紫黑痧点,小如米粒,大如绿豆,触之有凸出感),极为显著,约经30 min后转为显著乌黑斑。拔罐同时伴见全身汗出如淋,上半身及头部为甚。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势将罐取下,切不可硬性上提或旋转提拔,以免损伤皮肤。未服任何药物经治约1 h左右体温完全恢复正常。随访1周,一切正常。
按:本病属于中医学“暑温”范畴,是夏暑当令之时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暑邪致病,易夹湿为患,夏暑季节,天暑下逼,地湿升腾,人处气交当中,则易感受暑热病邪。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位于督脉,为阳脉之海,统全身之阳。因暑热属阳,阳主表,凡外感热病,皆由表起。大椎穴拔罐,能开通诸阳之会,发汗解表,解热泄暑,使暑热豁然而解。且大椎拔罐尚可辅助诊断,凡拔罐后局部紫红罐印不明显者,则不能诊为中暑发热;凡罐印紫红颜色越显著、紫黑痧点越多越大者,则暑热程度越重,罐印消散越慢。留罐时间大于10 min才能达到祛邪降温的效果,小于 1 岁的小儿可适当缩短时间[3]。临床体会,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此法,疗效更佳。一般1次即可。
1.2 外感咳嗽 张某,女,7岁,2014年 11月 27日初诊。自诉咳嗽咽痒一夜。患儿昨日白天自觉脊背微凉,夜间睡眠中自觉咽痒难忍,阵发性干咳,喝温水后咳嗽可缓解,躺下将入眠时咽痒咳嗽又发作,未自行服药,遂来就诊。现咳嗽声重,阵发性干咳,咽痒发紧,无发热,无鼻塞流涕,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无啰音,咽部微红,双扁桃体无肿大,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故取患者坐位,先拔天突穴,嘱患者微抬下颏,但勿用力牵拉喉部。拔罐后,使患者平躺,再对大椎穴,肺俞、肺底(背部后正中线与腋后线连线中点平第7胸椎处)、膻中诸穴拔罐。留罐5~10 min。每日治疗 1次。起罐后,拔罐部位呈紫红色,患者感觉咽部松利,不再咽痒咳嗽。经2次治疗后痊愈,随访1周无复发。
按:喉咳之名,贴切病症,系因咽喉疾病所造成的咳嗽,其主要症状是以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阻咽喉之不适感而干咳为主。《医学心悟》谓:“咳嗽之母,属风寒者十居其九。” 认为外感咳嗽风寒者居多。《本草纲目拾遗》 中论述:“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对于治疗外感风寒之证宜选取具有一定热力的火罐而非抽气罐效果才会良好。任脉上的天突穴又名天瞿穴、玉户穴,为任脉、阴维之会,名意为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天突穴有利咽止咳、理气宣肺之功。肺底为笔者治疗咳嗽的经验穴,位居肺脏的底部,有祛痰排痰之特效。
1.3 肺炎喘嗽 黄某,女,7岁5个月,2014年03月 24日初诊。自诉咳嗽2天,发热12 h。患者2天前因护理不当出现偶咳,痰少,家长未予重视,昨晚夜间出现发热,体温峰值为39.4℃,无抽搐,无呕吐,伴见咳嗽加重,遂来就诊。现咳嗽声重,阵发性,痰多,无鼻塞流涕,肺部听诊可闻及少量固定湿性啰音,呼吸音粗,咽红,双扁桃体Ⅱ度肿大,舌红苔薄黄,指纹紫现于风关。拔罐疗法:循经闪罐,即背部脊椎督脉(大椎至命门),足太阳膀胱经左右侧支(风门至大肠俞)。重点取:大椎,风门,肺俞,脾俞,大杼,膈俞,檀中,反复数次后在主穴处留罐3~5 min后再起罐,取罐后在穴位上按摩 10s。2次治疗后,患儿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罐印皮肤颜色由紫暗逐渐变浅,瘀斑、瘀点逐渐消退,1周后随访,患儿痊愈。
按:现代研究认为火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随即产生一种组胺类物质,刺激有关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机械性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管理功能,使局部组织代谢旺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局部耐受性及机体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4]。檀中位于任脉,为八会之一的气会,为宽胸理气要穴;肺俞及肩胛部局部取穴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王湘茗等[5]采用背俞穴拔罐与走罐结合的方法,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274例,收到良好的疗效。
1.4 哮喘 刘某,男,4岁。2013年7月6日初诊。患者1岁时诊断为哮喘病,期间不规范使用激素维持治疗,此次发作白天活动后咳嗽,痰多,昨日午夜发作时气喘胸闷被迫端坐呼吸,张口抬肩,口唇未见青紫,迁延10~15 min,使用平喘类气雾剂喷入始获缓解。初诊时,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左右侧支(风门至大肠俞),脊椎督脉(大椎至命门)循经闪罐1 min,在大椎、定喘、肺俞、膈俞、阿是穴(听诊哮鸣音明显处)前后、膻中拔罐,各留罐2 min。起罐后见拔罐部位出现乌黑色罐印,其中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紫黑痧点,极为显著。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次日复诊时,其父称患儿昨日夜间睡眠安稳,于是继续为其拔罐治疗,每7 d 1次连续1个月。随访患儿病情稳定,虽感冒数次也未引发哮喘。王绍洁等[6]在临床工作中证实走罐在改善小儿哮喘发作期肺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按:从膀胱经背腧穴的解剖上看,脊椎两旁分布着椎旁神经节,自脊髓1~5胸节神经发出的节后纤维与迷走神经分布共同组成肺丛,由丛分支入肺内分布到支气管树(平滑肌和腺体)以及肺内血管(平滑肌),而闪罐所产生的负压及摩擦等机械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相应神经节段的内脏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起到了调整机体功能,消除局部病变的作用。而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主一身之藩篱,其气得通,阳气因和;督脉主一身一阳,通其经脉,则一身之阳气得神,病邪难循,使诸症自除。所取肺俞穴,系五脏之腧穴,为肺气聚集转输之处,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之功效,是治疗呼吸系统的重要腧穴,与风门穴相配则增强祛余邪之力;大椎穴是诸阳之会,可温补肾阳。膈俞穴有降膈上下气逆的作用;膻中为心包募穴,又是八会穴之气会,是宗气会聚之处,具有调理人体气机的作用。定喘为经外奇穴,善治咳喘。大杼为局部取穴,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以达止咳固肺气的功效。而脾俞穴是调节脾胃功能的要穴,取培土生金之意。刺络拔罐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具有抗过敏、改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利于哮喘的长期稳定,操作简便、经济实用[7]。
拔罐疗法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不断发展。由于其使用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故临床应用十分普遍。中医学认为其主要有平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活血止痛、调和脏腑、托毒排脓等作用[8]。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火罐真空压力和行走时拉力,可刺激皮下神经末梢,使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兴奋或抑制,发挥其正常功能。施术部位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组织高度充血使微循环得以改善;皮下痕血自溶又可形成新的刺激,增强自身免疫力[9]。
操作时注意事项[10]:观察火罐吸附及皮肤情况,以皮肤紫红为宜;拔罐时医生态度应和蔼可亲,手法轻柔,拔罐手法要稳,准,快,防止罐口过热而损伤皮肤;起罐后血管扩张,腠理开泄,应避开风口,注意保暖。部分患者局部出现小水泡,可涂黄连素油,1~2 d自行吸收。个别较大水泡,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水液,涂百多邦软膏后敷无菌纱布防感染。
走罐疗法因其简便易行,该法使用透明罐具,便于了解吸拔过程中的皮肤反应,观察皮肤的气色形态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并便于及时处理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如是否对局部吸拔太过,导致损伤等。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痛苦小,疗程短,疗效高,免于打针吃药之苦,又无药物的毒副作用,易于被儿童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崔帅,崔瑾.拔罐疗法的负压效应机制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2,37(6):506-510.
[2]杨金生,王敬.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39-40.
[3]王华兰,庞智文.推拿加拔罐治疗小儿外感发热[J].中国针灸,2010,30(9):730.
[4]张力.浅谈拔火罐疗法[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49-50.
[5]王湘茗,徐 涛,张仲源.背俞穴拔罐走罐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27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3):25.
[6]王绍洁,矫承媛,于晓,等.走罐疗法治疗儿童哮喘对肺功能影响研究[J].中国针灸,2015,7(13):9-11.
[7]耿立梅,于向艳.刺络拔罐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14(3):801.
[8]张莉.百病中医拔罐疗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3.
[9]丛 莘.循经走罐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97,7:425-426.
[10]蒙春雪,方美兰.循经闪罐法治疗肺炎后期啰音不消 48 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52-53.
蒙春雪(1986-),女,桂林人,研究方向:中医儿科。
R272
B
1007-2349(2015)10-0107-02
201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