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立新
人类自身的影像反思——评《黑镜子》
温立新
《黑镜子》第一季展示了未来的改变人类生活的诸多高新科技,更是一系列关照人性阴暗面的“黑镜子”,可以说,《黑镜子》系列剧用科幻的手段细腻地演绎了人对自身的再认识。
《黑镜子》第一季是一部三集的迷你剧,分别对媒体人及社会大众、处于理想现实纠结中的人、提出了质疑,进行了感性极强的影像反思。
以传统的绑架题材,演绎了看似专业实则罔顾被采访对象生命现代媒体人以及应该矫正但很容易为自己忽视的将公众人物与人类情感抽离的大众心态。
社交网络及大众传媒在《国歌》中起的作用并不是我们说期待的积极作用,绑匪将勒索录像传到YOUTUBE,要求首相下午四点必须出现在英国电视直播上,包括所有电视网络、地面网络及卫星网络,完整真实的与一头猪发生性关系。大众与政府与传媒同一时间获悉绑架事实,政府的对绑架公主生命的担忧、首相的窘境的无所适从与大众传媒的兴奋、大众的欣喜形成鲜明对照。
拥有无所不在的向传媒及时通报最新情况的线人的大众传媒和解救人员同时出现在被怀疑的人质藏匿地点,电视台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能吸引更多的收视而同步直播绑匪发布的最新消息,拒不配合政府的应对举措。大众传媒的行为让政府这一绑架案的承受方陷入了全面被动。可以说,正是大众传媒的配合才实现了绑匪的绑架条件。
电视剧《黑镜》第一季剧照
这就以影像化手段夸张地向社会提出一个现实问题:究竟是忠实记录所发生事实真相的纯客观主义媒体人还是首先是社会人然后才是新闻人的媒体人才是我们需要的。
每一个媒体人在面临凯文·卡特的选择时,都应该选择以维护尊重生命为最高标准而不是相反:为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而漠视生命,无视人的尊严,无论是代表至高公众人物的首相还是每一个芸芸众生。
影片也通过社会群体的反应的前后变化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最初,电视机前、网络上的人们似乎并未真正同情被绑架的公主,多数人都想看这出首相与母猪性交的活闹剧,他们的心中此时并没有真的权衡过公主的生命和首相的荣誉。当我们看到首相在电视直播中与母猪性交的场景的时候,我们真的在首相及其家人的痛苦中得到由衷的快乐了吗?我们真的从这出闹剧中得到了见证历史的乐趣了吗?没有!观众由最初持欣赏态度的莫名的兴奋变成感同身受的难以自抑的啜泣。这不仅是对首相的羞辱,更是对作为万物灵长的全体人类成员的折杀。
影片不禁让我们反观自身: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是否都有让平日里衣冠楚楚的高高在上者大出洋相的阴私愿望呢?我们是否该有郭德纲所说的“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说出来让我们高兴一下”的卑劣的人性呢?在卑劣想法的支配下我们是否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达成这一结局的绑匪的共谋了呢?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实际上成为了在这起丑闻中使首相的尊严破产的加害者?
是以真人秀为背景的剧集。将真人秀节目与电影结合而演绎出的电影不乏名篇佳作,有仅以真人秀做噱头,实为给观众以视听强烈冲击以求票房的《过关斩将》、有以真人秀的壳演绎对自由世界美好爱情无畏追求的《楚门的世界》、有以真人秀做引子展现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破坏文明种种人的《上帝保佑美国》……但真正对真人秀为代表的全民娱乐的表面浮华及人的生存困境进行深度反思、对科技高度发展与人的异化的是查理·布鲁克担任制作人的《黑镜子之一千五百万点》,它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人的理想是如何被“HOT SHOT”真人秀摧毁、一个力图以死在“HOT SHOT”真人秀中来维护真诚理想的人如何被他鄙弃的世俗同化、一个这样的悲剧还将不断上演的我们被真人秀操纵的曳尾涂中的骨感现实。
(一)歌手艾比被真人秀翻转的人生
影片开始就用一个镜头大特写宾的眼睛,这一非常规的拍摄方式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看世界的熟悉视角进行了颠覆,这种让人缺失方向感的大特写为观众揭示了宾的内心世界的迷茫。在迷茫、百无聊赖的一如齿轮上的齿条的过去现在将来不会有任何差异的生活中,宾听到了他喜爱的宛如天籁的艾比的歌声,不惜赠送自己辛苦攒下的一千五百万点积分,支持艾比参加“HOT SHOT”的选秀节目,宾与艾比的梦想是:艾比凭优美感人的歌声能够成为歌坛新秀。但艾比最终如浮萍般被评委和观众定夺为适合男性成人节目的幻影宝贝。
这不是艾比渴望的人生,与其初衷南辕北辙;艾比在作出成为幻影宝贝的抉择时眼含泪水,当宾和艾比以为终于接近了人生理想时,却被代表着世俗眼光的三个评委和难以数计的观众认为毫无意义,所有人都无视艾比的主体情感。艾比的选择也彻底粉碎了宾对这个世界的一点留恋,失去了爱情,失去了成就恋人伟大事业实现理想改变人生轨迹的巨大成就感,宾痛不欲生,几近绝望。
(二)宾的悲壮转易为吊诡人生
如果说艾比的遭遇让人无语,那么宾的经历则让人们欲哭无泪、衷心泣血。宾决定以自己的死来报复这社会对真诚理想的戕杀,他已不再留恋这浮华人世。
宾决意攒够一千五百万个积分,自己要走亲自参加“HOT SHOT”真人秀,公开向冷漠的社会射出自己快意的诛心之论。
宾的不惜一切决意复仇的念头一产生就已经改变了宾,他不再是以前被爱情滋润的阳光青年,为了一千五百万个积分,他除了出卖体力之外,还出卖尊严和良心。他变得不择手段,一如拼命挣钱买车而不顾义气廉耻的骆驼祥子。
宾起早赶晚拼命蹬单车攒积分,同时衣缩食甚至近乎偷盗的巧取来节省点数。每天刷牙时用尽量少的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几厘米长的牙膏;每天第一个来蹬单车,只使用最省积分的骑乘界面;他会放下面子去吃别人剩下的餐饭,他甚至会偷拿别人卡在自动售卖机里的食品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帮别人取出来。他的心中只剩下一千五百万点积分。
在充满操弄的真人秀海选现场,宾因其肤色得到了上场机会。在选秀场上,宾的以命相搏换取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倾吐自己愤懑绝望的机会,但万万没想到,自己带着血泪真诚的“没有什么演讲稿,没有斟酌过语句,想都没有想过,只想站到这个台上来,让你们听好,真正听进去,而不是像平时那样,摆出一张假装聆听的脸,想看到一张在衷心感受而不是满腹诡计的脸”的告白被见惯了表演做戏的评委视为空有眼泪激情胸中却无悲戚实感的逢场作戏,自己用言语机关枪射出的被认为直指世道人心的致命弹丸却被所有看客当作了取悦人心的七彩泡泡。
此前在艾比来选秀时,当艾比以曼妙的歌喉换来赞颂时,艾比和宾都以为“终于接近了人生理想”,但却被评委认为毫无意义,评委就这样把两个人的人生理想这么彻底捏碎、揉烂,当做是个笑话。这次,宾本以为自己用如匕首如投枪、情到切恨时开口骂大街的指斥竟然又被评委当做了“看到过的最真心的表演”,被当做了“节目”。流露出的“信情巧辞”被认为“情疏而貌亲”的造作。
更为吊诡的是,原本来搏命来向戕杀理想希望的世俗社会复仇的宾,最终却成为表演真心话栏目的主持人。继人的理想被强迫,人的真诚至此也沦为商品,易水送别的真情悲壮沦落为真心话大冒险的悲情演出,影片为我们展示了社会对真诚的无情掩杀。
对这“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全民娱乐的社会,任何人,宾、还有我你他,都会不禁为之瞠目,为之哑然。
当人人都生活于虚伪的各式表演之中时,无论是真诚,还是伪真诚都将成为人人争睹的抢手货。一如生活中真人秀节目中的真真假假。
这是社会的悲剧,也是人的悲剧。人类是残酷的,单个人也很难免俗。宾最终在追寻坚守真诚的道路上异化成为饿虎寻人吃的伥鬼,也参与到绞杀真诚的行列中来,虽然宾在工作之余对桌子上的企鹅留恋的一瞥还让人觉得他对艾比还有拂不去的淡淡的思念,但观众从宾谨慎的把那片曾想用来结束自己生命的玻璃在手提箱中小心收起之后,就知道宾已经将过去那个真的自己作为谋生的道具了。
宾自己的真心话表演使他由一名信奉真诚的拥趸成为摧毁真诚的催化剂,这样的表演而不是自然流露的真情,会使更多像参加“HOT SHOT”之前的宾那样曾经相信真诚的人变得像改变艾比改变宾的三位评委那样不再相信世界上还会有真情真心。在这个吞噬一切全民娱乐的表演机器面前,任何东西包括属于人的本真都将被裹挟而去。
人们可能已经忘记:自己什么时候也曾对虚伪丑恶深恶痛绝,自己痛斥荼毒公平正义的举动是什么时候。腐败、官僚、有意的或无意识的漠视多数或少数或仅仅一个人的权利的、或者把屠夫的凶残化为一笑的将弱者的鲜血稀释为美女嘴唇的胭脂红的各种将严肃问题加以娱乐化表达的林林总总的恶德敗行,使每一个人都曾经或者在将来的某一个时候深受其害。唯有血气方刚充满蓬勃朝气的中国少年的我们一旦大权在握或小权在手时,是否心中早已认可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呢?是否会为我们年轻时弃之若敝屣的恶行,一如宾那样呢?
曾经的宾没有了,曾经的我们还在吗?我们是否已经或正在慢慢的变为连我们自己都不认识的异变了的丑陋的思想动物呢?
向每一个人提出了对待生活应采取何种态度:是纠结于过去还是着眼现在。
一个疑心较重的丈夫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经过对芯片内容的反复推演,发现了蛛丝马迹,又在第三者处证实了自己的推断,回家从妻子的记忆芯片中得到了验证。
影片展示给观众看到:丈夫和妻子在做爱时头脑中出现的是对彼此而非第三者的想象记忆。这就告诉我们,丈夫和妻子现在不是同床异梦,他们还在彼此相爱。但当过去出现在现在的时候,现在就不在甜蜜和平静,丈夫和妻子都不能再平静地生活,再也不能回到过去的甜蜜。最后丈夫取出了那个让他的生活一团糟的记忆芯片,意味着对过去的告别。
第三集以影像为手段,暗示给每一个人,如果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一味纠结于过去的生活,不能把握现在,我们终将失去应珍惜的甜蜜。
《黑镜子》正是这样一部影片,它不仅展示了高科技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助力,还有着巨大的副作用;我们敬仰这些高科技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人类自身进行解剖式反思。
温立新,男,河北秦皇岛人,燕山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