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科普动画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015-12-10 06:59许建康刘煜文
电影评介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普动画

许建康 刘煜文

动画,英文表述为Animation,动画就是用绘画创造生命的艺术。动画作为视听艺术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众多人的喜爱。

2007年1月29日,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普动画作为科普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科普能力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普动画的制作和传播一直在不断进步。

21世纪,媒介的日益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猛发展,成为人们一个广阔的传播与交流的平台。科普动画的制作及传播深受媒介发展的影响,跟随新媒体发展节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一、 科普动画与新媒体

科普动画,顾名思义是讲解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动画作品。科学知识的普及是国民教育的重点,科普动画应运而生,成为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具有以下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首先,动画具有娱乐性,可以很好地中和科学普及教育时带来的枯燥感和严肃感,寓教于乐,使人更易接受。其次,动画的表现不受限制,可以通过图像、动作、旁白等展现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完成实拍无法做到的镜头,使科学普及事半功倍。另外,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的动画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科普动画的制作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亦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具有突出的个性化,受众群选择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

二、 科普动画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的冲击

动画片《德克斯特的实验室》剧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共融性、原创性及互动性,掀起了传媒产业的革命浪潮,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科普动画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员,与传媒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新媒体对科普动画产生了以下冲击:

(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新媒体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它涵盖了户外媒体、展示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介,形式丰富多样。而科普动画传统传播载体主要是电视和电影两种形式,形式单一,限制了科普动画的扩展与传播。

(二)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9亿,较去年年底增加1057万人,用户增长率为2.5%。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9.4%,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2.94亿,与2013年底相比增长了4709万人,增长率为19.1%。网民使用率为55.7%,相比2013年底增长6.4个百分点,网络媒体已然成为当下重要的视频传播媒介。除此之外,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上班、聚会、乘车,都在接受着新媒体的信息输出。而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的科普动画,势必在传播深度和广度上受到限制。

(三)传播受众的更新

在之前的观念中,动画的主要受众是低龄儿童,因此在制作上也偏向低龄,采用简单低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计。截至2014年6月,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其中25岁以下年龄段是网络视频用户主体,这显示新媒体的受众群偏向中青年。这势必使得偏向低幼的科普动画不受观众喜爱。

因此,提升科普动画的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三、 提升科普动画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新媒体与科普动画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提升科普动画核心竞争力要从以下几方面:

(一)动画制作方面

新媒体主要囊括了10-29岁的群体,由于受众的改变,科普动画需要一改旧观念和模式,不能笼统地将受众局限在低龄观众,应当细化受众群,考虑受众的年龄、职业、文化教育程度等。针对不同的受众,制作与之相适应的科普动画。受众群体按年龄可分为:低幼龄,针对这类受众,剧本应当降低科学性,选取易懂且偏向常识的科学知识,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较低,人物和画面设计要风格鲜明、简洁明了;青少年,这类受众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能接受较为晦涩的科学知识,制作动画时应当深入浅出;中青年,这类受众认知能力成熟,能够准确把握信息。因此可挑选科学性和专业性较高的剧本,表达要精确严谨,人物画面设计要精准。按目的可分为:娱乐型,这类受众注重动画的娱乐性,要求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获取科学知识,沉闷的说教式科普动画必然不受欢迎,戏剧性强、表现形式新颖有趣、语言诙谐幽默的科普动画更受喜爱;求知型,这类受众注重动画的科学性,旨在通过科普动画了解科学知识,引发思考,提升自身文化知识素养。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具有严谨科学性、专业性、画面表达沉稳内敛的科普动画。

由于新媒体形式多样,可衍生出多种动画表达形式,如交互式科普动画,观众可以对屏幕进行掌控,与动画产生互动,这种互动使动画具有了独特功能,和观众进行互动交流,极大地吸引着观众,促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此外,科普动画应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如开发周边产品,选取设计精良有趣的图形图案做成生活中实用的小物件,如明信片、抱枕、杯垫、T恤等,加深人们对科普动画的印象。

创作者应当具有不断追求创新的制作理念,敏锐地把握大众流行,发掘新鲜事物,汲取不同的制作经验。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就是信息的增多和及时,信息传播千变万化,大众的喜好复杂多样,固步自封、闭门造车,陷入僵化的创作思维和沉闷的制作理念,必然导致与大众脱轨,要紧跟潮流,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度,走在信息的尖端。不断融入新元素、新技术、新形式,既能提高科普动画自身品质,也可以逐渐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

毋庸置疑,外国的动画技术较为领先,尤其是美国、日本,对他们的学习借鉴必不可少。但是在创作理念,制作技术上汲取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注入本国的独有元素,一味照搬只会让作品陷入僵化无特色的窘境。将国际元素与本国的传统元素结合,在体现先进技术的同时展现传统表现方式,使中国科普动画自成一派,具有民族特色,必然是我国科普动画的一条光明之路。

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剧照

(二)投放平台方面

投放不局限于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丰富传播方式,开放多种投放平台。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意味着投放在上面的资源能够瞬间传播至世界的各个角落,科普动画投放在网络上是最快捷、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且互联网和电视的不同在于它更加自由,因此也更有利于科普动画创作的扩展。在我国的门户网站中很少有科普动画,而专门进行科普传播的网站点击率又相对较低,因此科普动画在互联网上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手机媒体,手机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2014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也成为科普动画传播的重要方式;公共媒体如移动电视,现在公共交通上普遍装有移动电视,减少人们在公共交通上等待时的无聊感,受到广告商们的亲睐。科普动画同样可以投放在移动电视上,动画本身具有娱乐性,能够吸引住人们的眼球。

(三)运用领域方面

以往的科普动画简单的停留在播放模式上,和普通视频一样,需要观众通过电视才能接收到科普动画传播的信息。结合新媒体,可以演变成受众随时随地能看到科普动画。运用在手机App上,除了直接相关的教育类App,天气类、运动类、健康管理类App都是可以运用科普动画达到软件效果的,向用户推送相关的小动画,既让软件生动有趣,又有助于科普知识的传播;运用在科技博物馆和大型展会上,除了在展馆中的LED屏幕上播放科普动画,还可以使用交互式动画,让参观者互动体验,使观众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增强理解和趣味性;运用在商业产品宣传上,现代生活中的产品大到器具家电,小到药品食品,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围绕产品所含知识创作一部科普动画,可以侧面宣传产品功效。

结语

新媒体产业将引领传媒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而科普动画作为科技和时代的产物,以不断发展的媒体产业为依托,势必不能一成不变并且依赖传统媒体,通过对受众的把握,改变创作思路,开拓创作方式,探寻特有创作风格,发展不同的投放渠道,多领域尝试,与新媒体结合,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变革中适应潮流,在潮流中获得新生。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普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科普达人养成记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我是动画迷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