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15-12-09 20:56陈新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8期
关键词: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陈新根

摘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灌输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转换和相关理念的深入群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于指导人们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灌输理论,如何将灌输理论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灌输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42-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矛盾逐步显露,各种思想对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冲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很多人认为传统的灌输理论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这种观点与我国国情和实际不相符,灌输理论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但要坚持这一理论,而且还要不断创新这一理论,使这一理论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结合。

一、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灌输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由恩格斯提出的,在随后的著作中马克思也多次提到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将现实主义传输给工人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对工人阶级进行思想灌输,也是帮助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真正将灌输这一工作方法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是列宁。他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要帮助工人阶级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就要对工人阶级进行思想灌输。具体来讲就是一方面要引导工人阶级了解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另一方面是要政治角度引导工人阶级明确自身阶级使命,认识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帮助工人阶级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使用正确的方法论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灌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明白,灌输理论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帮助工人阶级认识社会主义,克服历史限制的一种有效途径,要提高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在对资产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就要给工人阶级灌输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正确的思维观点和方法引导群众去斗争,组织群众去反对资产阶级,教育群众树立无产阶级意识,让群众自觉去参与到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去。意识形态的形成只能通过外界的教育和灌输来完成,通过培养人们不断学习和思考来获取,而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都需要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学习才能获取。需要注意的是,灌输理论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灌输方法,如果简单地使用“灌输式”的方法对群众进行教育,则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相反的方向。

二、灌输理论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理论基础没有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基础都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认识论对于实践工作具有能动的作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指导实践工作。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表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影响作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变社会存在的情况。因此,虽然当前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发生转变,依然是依靠马克思主义意识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而这一思想理论的教育同样需要通过灌输理论的指导,引导人们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理解其深层次含义,并最后转化为指导自己发展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谁都不能自己去创造这种正确的方法论和科学的世界观,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通过不断认识社会发展的本质,通过不断承担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实践能力,使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2.灌输理论在世界各国国家都普遍使用。灌输理论对于意识形态的占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在非社会主要国家对这一理论的使用也同样非常普遍。灌输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的划分,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工具。正如有位政治学家所言,一个国家要存在,一种社会要延续,就必须要将适合自己制度的思想灌输给自己社会的每一名成员,不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一样需要灌输自己的思想。资产阶级在获得成功之后,为了维护自身地位,他们一方面向自己的民众灌输自己统治合法的意识,证明自己的存在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又采取各种手段将自己的意识不断渗透到社会公众中去。由此可见,我国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同样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灌输,也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教育,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灌输理论同样非常必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灌输理论对于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非常有必要。传统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完成经济工作的重要保证。这是基于经济决定政治的层面上来讲的,究其根源也是政治功能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灌输理论的深入理解,灌输理论同时还具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功能,对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力量。一方面,正确的意识形态的灌输和价值观念的灌输,对于规范和促进经济发展,激励经济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灌输理论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正确的意识能够影响人们对政治制度的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具体制度方面还不完善甚至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需要相关制度的不断创新来弥补这一不足,而正确意识可以引导人们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念创新制度,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灌输理论对于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弱化作用,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氛围,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endprint

三、正确运用灌输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正确运用灌输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传统的灌输理论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依靠一张嘴,一个本和一支笔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简单地将灌输理论理解为“灌输”教育方法,更不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和宗教式的教育方式。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和国外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虽然时代在发展,我们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仍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不能仅仅对广大群众进行大道理和空洞的宣传,要切实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更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地认为是对群众进行强制的意识形态的“输入”,而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人民群众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变机械的教育模式为灵活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人民群众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坚持运用灌输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们在坚持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和论断的同时,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还要关注群众生活,敢于面对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我们既要灌输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又要教育引导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灌输内容体现既科学又有时代气息,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坚持运用灌输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第一,转变灌输方法。在灌输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参与意识以提高其创新能力,转变受教育者在接受灌输时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位置的状况,革除过去的“我讲你听,我说你做,我压你服”的陈旧模式,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法富有时代特征。第二,扩充灌输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离不开一定的手段和媒介,我们既要坚持演讲、广播、事迹报告、专题讲座等过去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更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媒体传播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灌输教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的功能,巩固和占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总之,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联系实际时,既要坚持以往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又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长城。

参考文献:

[1]周燕,张艳华.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研究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23).

[2]安少华,李志勇.谈灌输理论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