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幻象及其意义

2015-12-09 20:49田露苗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5期

田露苗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表象性符号,一直被认为是情感的语言。本文在论述音乐是情感符号的基础上,对时间幻象加以说明,阐述“绵延”在时间幻象中的作用,进一步论证音乐作为情感符号,可以唤起人的情感记忆。

关键词:时间幻象;音乐符号;绵延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0062-02

音乐是情感的符号,但作为一种符号,它是情感的表达,还是时间幻象的刺激物,抑或是勾起人们回忆的符号形式?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证。

童年电视台有一个电话点播节目,会播放《水边的阿狄丽娜》,这时的音乐作为符号会呈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音响没有产生内在情感,由于专注于点播节目这一形式,将音乐单纯作为一种符号,甚至可以说是信号,能够听到这首乐曲就意味着点播台暂时空缺,没有节目播放。第二个阶段是由于经常停留在这个频道,这首乐曲的旋律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盼望可以播放自己喜欢的节目的那种心情随着这首乐曲烙在心底。第三个阶段是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脱离点播台的环境,单纯地听音响,随着乐音的流动,渐渐感受水滴潺湲和婀娜少女的形象,内心情感开始流动,但会不自觉地回忆起当年的点播台,还有那时的点播顺序,随之而涌出的是儿时盼望播出的那些节目。许久不曾回想的经历和心境在听到乐曲后,全盘托出。

一、音乐是情感的符号

音乐是情感的符号,与最典型的符号——语言有着共同点和差异性。“对于一种符号,只有当我们想象出其表现的概念时,我们才算理解了它”,作为理解中介被广泛使用。语言是将符号与概念联系起来,具有严谨的逻辑关系。朗格认为,音乐不是语言,不具备语言的讲述功能,但音乐也像语言,是一种结合方式。

1.音乐不是语言。语言被认为是最典型的符号形式,从语言的符号中可以了解音乐的符号特征,进而说明音乐是情感的符号。音乐不是语言,它是“带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的独立的组合符号”,可以进一步理解为音乐作为符号的产生条件,首先是约定俗成的,是作曲家按照特定的技法,如和声、对位、旋律走向等确定风格。其次是规则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特定风格框架中的作曲技法。再次是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体。最后,所有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的符号就是音乐。朗格认为如果音乐作为一种描绘的形式,在这个意义上,音乐是一种语言。然而,音乐符号的复杂性,不会作为一种描绘的形式存在,没有固定的词汇,而语言则是由词汇、句子等组成,具有固定的组合,有特定的概念和所指对象。因此,音乐不是语言。音乐不是单一、明确的关系,它是“有意味的形式”。在流动的过程中,感受无法言说的情感变化,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符号所不具备的。

2.音乐像语言。音乐同语言相似,两者是通过符号表达被表示的对象。语言是以确切的概念表达对象,音乐则是在某些时候会像语言表述一样,用特定的音乐组合表达某个形象。例如上行表示活泼、积极向上,下行表示伤心、落寞、幽默等,甚至音乐可以模仿语言,按照语言音调表达对象。像《聊斋志异》主题曲《说聊斋》,作曲家根据山东方言语调而创作,旋律像是人在慢慢诉说着故事,用朴实的话语和语调传达着信息,连腔调和喘息停顿都有体现,在诉说中汇成一首经典。《幽默曲》则像是动作语言,在音符中有那种诙谐跳跃的感觉,在听的过程中脑海中不禁会出现一个搞笑形象,佝偻着,蹑手蹑脚地行走着,前后的衔接像是由简短的乐音一点一点地拼凑而成,意味深长。

在音乐与语言的共同点中,最突出的是其组合形式。句子是由短小的词汇拼合而成,音乐的构成同语言构成相似,按照乐音、乐汇、乐句、乐章一步步地组合而成。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总是由个体汇成整体。就语言而言,音乐具有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用最普遍意义的情感表达区别于语言情感表达的局限性。音乐作为情感的符号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这个作用反映在人的内心的情感体验中。正如《水边的阿狄丽娜》在作为单纯的音响符号出现时,突然在脑海里就会出现那个点播节目,内心产生时间幻象,开始时间的绵延。

二、音乐符号所激发的“时间幻象”

音乐是情感的符号,作为符号,存在着音乐音响之外的种种。首先,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提到音乐就不能避免谈及时间,音乐的一切要素都在时间中进行,没有时间就没有音乐。其次,在音乐的流动中,存在着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客观时间是指音乐音响所需要的时间,不是物理时间,而是作为情感符号的音乐在欣赏者的内心所延伸的主观时间,即心理时间。其主要包括时间感和时间观,反映主体对时间的感觉、感受和观念。再次,符号会激发不同于客观时间的情境,将人引入时间幻象的领域。

时间幻象是在虚幻的时间中出现的意象,属于时间观的范畴。音乐作为艺术品,具有艺术所创造的最直接的效果,是一种离开现实的“他性”,这是包罗作品因素如事物、动作、陈述、旋律等幻象所造成的效果。由此可见,意象是一种形式,在现实中并没有特定的实物与之对应,虚幻性是其主要特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得不借用时间幻象来对情感的符号——音乐进行感受。

音乐的时间幻象是在绵延中得到体现的。罗艺峰认为绵延有两个含义:(1)同性同类的绵延,是指单纯的时间的延续,如此时与彼时,没有任何差异,是科学上的假设。(2)异性异类的绵延,是指不同的刹那汇聚一起,贯通渗透着,好比在“现在”里面蕴蓄“过去”和“未来”。音乐作为情感的符号出现时,第二层含义是经常出现的。音乐的绵延是在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的共同作用下产生。音乐作品固然由于时间的绵延而有整体的存在,又由于具体的绵延而不至于成为无形式的流动,但其可经验、可感知的却总是“此刻”、“现在”,可以说,音乐作品有着强烈的“当前化”倾向,这也正是人的时间性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样式。这说明,欣赏者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内心会由音响激起自我情感,自我情感在主观时间中产生。现在的“现在”,是过去的“未来”和未来的“过去”,音响的瞬间转眼即逝,主观时间不受客观时间的约束,可以在客观的“现在”产生相对于现在的“过去”或“未来”,也可以在“过去”和“未来”中交叉穿梭,意象随情感而生,情感随意象而动。endprint

在柏格森的哲学中,绵延不是由个别外在的时间点构成的那种东西。它最远离外在性而与外在性最不渗透,是一种过去—现在—将来的无区分的继起,是一个有机整体。绵延是生命的冲动,是真正的时间,是发展中的自我。绵延在心理变化中将零碎的“点”糅合在一起,制造出物理世界所不能产生的意象。正如《水边的阿狄丽娜》在客观时间的消逝中,在主观时间的绵延和时间幻象中,情感不断变化着。先是童年的记忆被勾起,然后进入自我的心理时间中,仿佛回到童年,置身于那年的时空中,心境重现。

在时间幻象中,存在着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相分离的情况。在客观时间中,假设一首乐曲总长六分钟,但是在此期间的主观时间内也许是一个故事从过去、现在一直到未来都有交代,形成一幅似乎符合客观时间又比客观时间更丰富的完整画面。

三、音乐中时间幻象的意义

音乐作为情感的符号,在音响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时间幻象,能够唤起人内心的情感及记忆。音乐是“有意味的形式”,即一种情感的描绘性表现,它反映着难于言表从而无法确认的感觉形式,类似于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听到声音连续的时候,必须忘记自己的连续。”然而,笔者认为听到音乐连续的时候,人们就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连续。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人并不能离开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毫无欲望地欣赏音乐,所说的唤起记忆是指在不同时间段听同一部作品所产生的情感和每个时期所处的特殊心境在时间幻象中被唤起。

正如贡布里希所指出,我们实际上是依靠“图像记忆”或“回声记忆”来达到这一在不同时期的认识—体验中说到的“视界融合”。音乐作为符号,在赋予情感后激起回忆,这种回忆往往是言语无法描述的内心感受。罗艺峰认为,有一个前后接续的并不间断的完整的作品存在,音乐本体是完全地内在于我们的,就像时间永远是内在于我们人一样。时间是属于人的,音乐是内在于人的,理解是从“里面”进行的,朗格乃至于把音乐的逻辑模式完全对应于生命的逻辑模式,认为音乐时间就是人的主体时间。它具有超现实性,离开“现在”,飞向“过去”或“未来”。音乐作为情感的符号,在心理时间中内作用于人的情感。

四、结语

音乐作为情感的符号,像语言而又不是语言,在情感的传达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中的时间幻象对于人的回忆有一定的激发作用,音乐作为一种符号、情感的载体,在音乐绵延的流动中内心会发生与客观时间不相符的心理时间。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期听时会所产生的效果也有不同,听者在心境复杂的情况下听到音响,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响中。经过时间的推移,再次听到这个音响时,心理时间产生的时间幻象会涌出当时的情感记忆,音乐随着听者的情感走向而被赋予一个新的生命。每个乐音都是具有生命意味的运动,在这个流动过程中加之音乐的刺激可以唤起内在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汪天文.时间理解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柯扬.音乐本质的形而上追问[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4).

[4]罗艺峰.音乐的时间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4).

[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6]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