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哲斌
摘要:以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为准则对大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通过问卷统计学生的满意度评分,结合教师、学生和课程的背景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特征变量对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程度的差异性,通过总体满意度与各维度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学生对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问卷调查;大学公共基础课;满意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263-02
一、数据来源及结构
本调查以西安市某地方本科高校学生为研究总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调查学科为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和“两课”等5门公共基础课。调查采用自编的“高校公共基础课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里5级里克特标度法对学生学习的满意度进行度量,问卷设计了1个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题和15个分项评价题,其中15个分项评价题隶属于5个评价维度,涵盖了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规划及实施、学生的实践性体验和学习过程自我评价等方面。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486份,问卷有效收回率为86.8%,经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2,效标关联效度为0.827,表明整个问卷内部各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学习的满意度评价。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一方面,研究大学生对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总体满意度的分布特征,根据教师、学生和课程三个相关主体的背景变量在不同水平下的学生满意度评分,利用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分析学生满意度的总体分布和差异特征;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各背景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的差異性。另一方面,通过计算学生的总体满意度和各维度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研究各维度的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所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都是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的。
三、实证分析及结论
(一)学生满意度与教师背景变量的关系分析
教师的背景变量包括性别、职称、学历和年龄等,4个变量的不同水平及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分别计算各变量在不同水平下的学生满意度均值和方差,发现学生对男教师所授课程的满意度均值大于女教师所授课程,但相应方差也较大,采用独立样本均值的t检验作进一步分析,得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56,表明学生对男教师和女教师教学质量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为了分析教师职称、学历和年龄等具有多水平的特征变量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学生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中在教师职称、学历和年龄三个特征变量上的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均小于0.05,表明这三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学生满意度评价均产生显著性影响。
(二)学生满意度与学生的背景变量的关系分析
学生背景变量包括性别、专业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等方面,学生的不同特征变量对其学习满意度影响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女生的学习满意度均值略高于男生,其方差较小,进一步的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概率p值sig值为0.061,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女生与男生的满意度评价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进行方差分析,概率p值sig均小于0.05,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经管类学生的满意度最高,理工类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最低。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所得概率p值sig为0.003,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对学习满意度评价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的满意度评价均值有随着学习基础增强而变高的趋势。
(三)学生满意度与课程背景变量的关系分析
近年来,该高校在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等多方面积极进行的教学改革,在分层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教学创新,重视探索公共基础课的应用性效能的挖掘,引入了重视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图3的问卷统计结果,方差分析的概率sig值小于0.05表明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对计算机基础课和大学英语课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较高,这主要是这两门科目的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用性能力培养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课堂规模、是否分层教学和考核标准等3个课程背景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所得概率sig值均小于0.05,说明这些变量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价值体验和满意度。
(四)总体满意度与各分项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问卷表的项目构成如表4所示,其中包括1个总评项和15个分题项,这15个问卷项分别属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规划、知识应用体验和学习自我评价等5个维度。
由图4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方差较小说明学生对此认识一致性高,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较大的方差,说明从总体上学生对此满意度的认识差异较大,学生对教材和课程规划基本满意,在自我评价方面满意度较小,反映出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努力程度等方面满意度普遍不高。为了分析不同层面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的关联强弱程度,分别计算了这5个维度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与总体满意度的关联性更高,知识应用体验的相关系数也较大,反映出对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实践能力培养引起学生广泛关注。
四、结语
教学是高校向学生提供的一种服务,学生是知识技能的需求者和消费者,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发生的供求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评价是衡量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教学活动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共同制约和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教师、学生和课程的不同背景变量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价的影响状况和影响程度,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引导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及其改革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培群.大学生评教的统计分析及其改革途径探讨[J].高教探索,2010,(3).
[2]张倩,岳昌君.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评价[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3]鲍威.学生眼中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J].现代大学教育,2007,(4).
[4]林光彬,张苏,樊彬彬.大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