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瞿宣
油用牡丹
牡丹籽油是国家卫生部公告许可的“新资源食品”,其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有“植物脑黄金”之称。2014年以来,衢江区立足发展高端放心农产品,抢抓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先机,认真开展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全力做好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积极引导8 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油用牡丹种植基地2300 余亩,苗木繁育基地5 亩,同步引进牡丹籽油加工生产线一条。预计盛产期每年可产牡丹籽92 万公斤,生产高档牡丹籽油18.4 万公斤。按目前市场价计算,可实现产值3.86亿元,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又开辟了一条新路。发展油牡丹产业不仅护美绿水青山,更是做大“金山银山”,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一)考察论证,科技驱动。衢江区先后组织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深入安徽省铜陵市、河南省洛阳市和山东省荷泽市等地调研考察,亲身感受三地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并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分析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前景,深入探讨发展本地油用牡丹的对策建议,凝聚产业发展共识。针对衢江区牡丹虽有栽培,但没有大面积种植先例的实际,专门邀请山东省荷泽市油用牡丹栽培专家前来指导,并特别邀请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育材来区调研指导,作《中国油用牡丹发展的思考》专题讲座,阐释分析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重要意义、研发过程及面临的形势,探索交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举措建议,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二)创新服务,干群联动。衢江区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基地制度,每块基地落实1 名首席林技专家、1 名责任林技员,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基地选址、种苗采购和栽植技术培训。他们加强与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的联系对接,积极邀请该园牡丹研究组南方牡丹栽培专家来区开展栽培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土地流转工作组,专门服务油用牡丹项目土地流转的相关工作。明确区、乡、村、组干部全员联动,倒排时间,实行包干到户、逐户分析、干部上门的工作方式,形成工作合力,着力破解土地流转难题。衢江区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带领区府办、区林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专程赴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报油用牡丹发展情况,对接产业发展政策和项目,争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三)引资借力,政策推动。衢江区牢固树立以工业化和金融的理念抓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发展理念领先、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先行试点示范、探索发展。2014年,全区8 家油用牡丹种植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相继投入资金1600 余万元,建设油用牡丹种植基地2300 余亩,苗木繁育基地5 亩,同步引进牡丹籽油加工生产线一条,实现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良好开端。衢江区专题研究通过《衢江区扶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采取定向扶持、一事一议的方式,区财政共拨款257 万余元,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主体予以扶持。衢江区还委托杭州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编制了《衢州市衢江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到2019年,全区油用牡丹产业产值达到14.2亿元以上,建成油用牡丹标准化生产基地5.0 万亩,新建年产苗木3000 万株的良种繁育中心,培育、引进3 家以上深加工龙头企业。
(四)发展氛围日益浓厚。衢江区各乡镇把油用牡丹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抓手,积极谋划包装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并鼓励农户通过林地流转将承包权转化为股权,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原已经种植油用牡丹的8 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纷纷表示,要继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浙江万万农业等企业也表示出强烈的发展意向,目前已落实种植基地2000 余亩,订购2~3年生苗木500余万株。安徽省六安市顺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衢州红枫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先后来区考察洽谈,准备投资建设集牡丹生产、观光、科研、示范于一体的国家级油用牡丹良种繁育中心。
1.油用牡丹基地
2.牡丹籽油产品
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丘陵地区干旱、贫瘠的荒山荒地造林,既可以绿化国土,治理水土流失,又可缓解耕地生产油料的压力,实现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粮。油用牡丹栽植后第三年开始结籽,第四年至第五年进入盛产期,结籽盛产期30~40年,堪称“铁杆庄稼”,管理成本极低。盛产期每亩地每年结籽400 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场收购价每公斤20 元计算,每亩地每年收入可达8000 元,是传统作物的6 倍,收益非常可观。同时,牡丹籽出油率高达20%以上,盛产期每亩地可出油80 公斤,不仅可以有效缓和食用油市场的严峻形势,对保障粮油安全起到积极作用,而且牡丹籽油对人体健康具有保健功效,目前每公斤市场售价高达2000多元,又实现高附加值。此外,在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发高档化妆品、高档日用品、高档药物和防辐射产品,加工成成品后价值十几万元至几十万元,是山区群众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目前,衢江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前景广阔。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2 亿亩发展到2 亿亩,年产木本食用油150 万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将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提到了粮油安全的重要位置,未来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竞争激烈。油用牡丹融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油用价值于一身,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由于发展形势看好,各地都在积极谋划加快牡丹产业发展。河南、安徽、四川、山西、江苏、湖南、甘肃等主要牡丹产地都在围绕牡丹做文章。并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种苗繁育、栽培管理、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与技术储备。三是任重道远。衢江区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因子优良,非常适宜油用牡丹集中性、大规模栽植。但长期以来,牡丹在衢江区只作为一种观赏花卉少量栽培,大面积建设基地还未有先例,人们对油用牡丹及相关产品还非常陌生。牡丹品种选育、牡丹适应性分析、栽培管理、生产标准、深加工技术和终端产品研发等还正处在起步、探索阶段,自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加之没有自己的油用牡丹良种繁育苗圃,苗木只能依赖外地供应,基地种植的苗木品种质量难以保证。根据《衢州市衢江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要创建全国油用牡丹良种繁育中心和国家级油用牡丹生产示范基地,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全国各地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异常火热,衢江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在下步工作中,必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全力以赴壮大油用牡丹产业。
(一)组织领导再加强。把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各乡镇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和分工,切实加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及时解决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结合衢江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全区油用牡丹产业建设项目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宣传发动再深入。坚持把宣传作为提升衢江区油用牡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深入做好宣传策划。邀请牡丹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油用牡丹种植技术和牡丹产生的价值,算好经济效益账,全面提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增强种植油用牡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对典型牡丹种植户和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报道宣传,组织干部、种植户、加工企业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营造大力发展牡丹产业的浓厚氛围。
(三)科技支撑再强化。组建衢江区油用牡丹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引进含油量高、产量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并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重点加强良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油用牡丹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升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产品高附加值和高收益。加快制定油用牡丹及其相关产业的生产标准、产品标准、行业标准,推进产品质量、新资源、新材料认证和商标注册,引导产业规模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
(四)激励机制再创新。以种植2~3年生种苗,每亩种植密度2500~3000 株计算,仅种苗一项,油用牡丹基地建设成本就达1500~3000 元,前期投入比较大。应进一步深化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出台扶持政策,设立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油用牡丹规模种植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财政补助,有效缓解油用牡丹种植企业和农户初期的资金“瓶颈”。切实加大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全面整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造林补贴资金项目等资源,重点投向油用牡丹基地建设,改善牡丹基地生产条件,提高农户种植牡丹的积极性。不断深化“政银企农”合作,帮助企业与金融部门牵线搭桥,通过举办政银企农对接会等形式,广泛吸收和积极引导社会资金、银行资金投资油用牡丹产业,用政府财政小资金撬起金融、企业和社会上的大资金。
(五)基地规模再扩张。坚持以点带面,狠抓示范带动,尽快启动油用牡丹“一核二园三区”基地建设工程,到2019年全区油用牡丹基地面积达50000 亩。以杜泽镇为核心,辐射莲花、高家、全旺等乡镇,建设年产3000 万株良种壮苗的油用牡丹繁育基地,5000 亩的衢北低山丘陵油用牡丹精品园,500 亩牡丹观光园。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合作,建立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农户连基地、龙头带企业的良性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