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夕月
“黑色污染”是相对“白色污染”而言的污染,主要是指废橡胶(主要是废轮胎)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橡胶消耗国和第一大橡胶进口国,全国每年产生的废轮胎大约1.4 亿条,并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一方面,只有45%的废轮胎作为再生资源进入正规的回收渠道,日益加剧的“黑色污染”给我国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我国橡胶资源十分匮乏,橡胶原料主要靠进口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产业的管理,防止废旧轮胎造成的“黑色污染”已成为我们国家各大环保科技产业争相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随着汽车的普及,废旧轮胎等垃圾也逐渐增多。有消息称,我国轮胎产量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
2013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5 亿辆,汽车保有量达到1.4 亿辆。相关预计显示,中国机动车保有量2014年将超过2.55亿辆,汽车保有量达到1.45 亿辆。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废橡胶和废旧轮胎的生成量会越来越多。据了解,2008年,中国废旧轮胎的产生量大约在740 万吨左右,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攀升。到了2013年,废旧轮胎的产生量已经超过1000 万吨。到2020年,中国废旧轮胎的产生量将达到2000 万吨左右。而回收利用率仅为50%左右,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30%,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预计到2020年,中国废旧轮胎的产生量将达到2000 万吨左右。
一般来讲,废旧轮胎产生后,少部分经修补后会再倒卖给司机以继续使用,因为整个废旧轮胎回收行业的不完善和技术的匮乏,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率偏低。在我国有些地方,对废旧轮胎仍然采取焚烧、填埋等原始的处理方法,甚至随意丢弃,造成了所谓的“黑色污染”。废旧轮胎是有毒、有害的固体废物,具有很强的抗热性、抗降解性,埋入地底下100年也不会降解。
由于受气候条件影响,我国仅海南、云南等地能够少量种植橡胶树,天然橡胶年产量仅60万吨左右,今后提高产量的潜力并不大。
原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姜治云介绍,我国每年消耗橡胶超过700 万吨,70%以上的天然橡胶、40%以上的合成橡胶需要进口。2004年以来,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一直低于国家确定的1/3 战略安全警戒线,现阶段已下降至不足25%。
“我国每年橡胶缺口多达数百万吨,同时还向国外出口3 亿多条轮胎和大量含有橡胶的产品,供需矛盾极其突出。”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复原橡胶分会副秘书长吴映红说,加大对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力度,加大对相关行业的扶持力度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回收利用废轮胎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粉碎,做成胶粉,用来铺设公路,可以节约大量沥青;二是经过脱硫生产再生胶,用于生产胶管、胶垫等,也可以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新制轮胎中,可节约大量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三是通过热解方式,分解出重油、碳黑等重要化工原料。
回收利用旧轮胎,可以用来翻新轮胎。我国目前有几百家轮胎翻新企业,但翻新率仅约3%,不仅远低于世界第一轮胎翻新大国美国约14%的翻新率,也低于世界平均6%的翻新率。
一方面是与日俱增庞大的轮胎产量数据后面的安全隐患和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又是橡胶行业供需的不平衡。位居轮胎保有量世界前列的中国,废旧轮胎存在的问题不言而喻,科学有效处置废旧轮胎成了近年业内热门探讨的命题。
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实施了许多年,橡胶的价格也是一年年地水涨船高,但整个行业仍处在散乱差的状态徘徊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就此,日前,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废橡胶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曹庆鑫表示,改变废旧轮胎回收行业乱象现状仍需多方努力,并对废橡胶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六大建议。他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废橡胶、废旧轮胎处理补偿机制,对废橡胶、废旧轮胎处理企业给予相应补贴;鼓励橡胶产品生产企业对其产生的废橡胶进行回收和利用;鼓励橡胶产品生产企业对胶粉、再生橡胶的研究与应用;鼓励废橡胶综合利用企业加大对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产业转型研发的投入;鼓励废橡胶综合利用企业加大再生橡胶的延伸产品研发;鼓励废橡胶综合利用企业出口胶粉和再生橡胶。
曹庆鑫表示,到现在为止,有关部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同发达国家的行业差距,就体现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利益驱动上。”
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形成“汽车维修点—经销商—废轮胎加工企业”的回收利用渠道,也有部分公交运输部门与废轮胎加工企业“定点挂钩”。全国回收利用废轮胎的企业约有1500 家,从业人员有20多万。生产规模在5000 吨以上的企业仅有200多家,大多数是小企业、小作坊。
“由于行业发展粗放,技术落后,不仅赢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污染。”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进口再生资源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扬祖表示,除了少量企业用废轮胎炼油产生较大污染外,生产胶粉、再生胶、翻新轮胎等只会造成极轻微的污染。实际上,高污染的炼油部分只占极小比例,国家可以禁止生产,这样就能改变人们的看法。“处理废轮胎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工艺、加装环保设施等来解决。”王扬祖说,回收利用废轮胎与生产合成橡胶相比,可减少污染70%,节约能源80%,很划得来。“在回收利用旧轮胎方面,我国绝大部分轮胎仅使用一次,浪费了大量资源。”王扬祖表示,按传统方法翻新轮胎,其使用寿命能达到新胎的60%左右;按照“预硫化”等新方法翻新轮胎,其使用寿命能超过新胎。
如今,低碳环保的“绿色”轮胎正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被称为“黑色金矿”的轮胎行业正向“节能环保”发力,从研发到原材料选用,这一“黑”色产业正在变“绿”。经研究表明,利用废旧轮胎再利用热合并发电项目,一条废旧轮胎的75%都可以用于本项目的发电,剩余原料中的橡胶粉、钢铁等可回收再利用。有数据表明,我国部分回收企业每年能处理1400 万条废旧轮胎,9 万吨TDF 燃料产生的发电量相当于燃烧20 万吨煤炭,通过以上项目进行能源再生达到节能环保,并通过废旧轮胎再生利用,最后防止废旧轮胎不会抛弃在大自然中而污染环境。
除了生产规模的变化,废旧轮胎橡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原始的蒸煮法到装盘进蒸缸脱硫法,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水油法,发展到目前的高温压力动态脱硫法。
2012年,多项废旧轮胎橡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被列入工信部颁布的《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包括:新型再生胶生产技术、特级塑化橡胶技术、高强无味环保型再生胶技术、双动力无轴输送废橡胶连续再生(脱硫)装置及技术、废旧钢丝子午胎再生循环利用自动化生产技术、LZ 模块集成控制常温法废轮胎精细胶粉生产技术、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应用技术、全自动废轮胎裂解装备及技术等。吐鲁番国星工贸责任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化环保型常压中温橡胶塑化机更是实现了全封闭塑化运行,无废水、废气产生,将行业环保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
除了轮胎翻新外,有专家还建议,我国还应借鉴国外处置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途径。
一是废旧轮胎作燃料。在美国、日本及欧洲许多国家,有不少水泥厂、发电厂、造纸厂、钢铁厂等都用废旧轮胎作燃料,其效果非常好,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根治了废旧轮胎引起的环境问题。
二是废旧轮胎原形改制。美国每年产生废旧轮胎2.5 亿条,通过原形改制可使其中的500 万~600 万条废旧轮胎变废为宝。可以将废旧轮胎的胎圈与胎身分离,再根据需要将胎身裁成不同尺寸的胶条,用这些胶条编织成弹性防护网、防撞挡壁、防滑垫排等,用于建筑和爆破工地挡飞石落物、保护船坞、临时加固路面等。从废旧轮胎上截取下来的胎圈,还可以被加工成排污管道。
三是使用废旧轮胎建成绿色消音墙。在法国,技术人员将废旧轮胎剖成对称的两半,然后倾斜20度层层叠放,以方便排水,再在墙外罩以金属格栅作为防火护板,这就建成了绿色消音墙,并且,其吸音效果极佳。
四是采取电磁冲击法实现废旧轮胎再利用。乌克兰科学家研制的电磁冲击法是利用电磁场的作用,在废旧轮胎内部形成脉冲磁场,将轮胎中的橡胶与金属分离。分离后的橡胶与轮胎钢丝保持了原有的特性与功能,能再次用来生产轮胎。另外,运用这一方法还缩短了处理废旧轮胎的周期。
此外,发达国家对于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还给予财政上的优惠与补贴。首先,废旧轮胎的使用是免费的,并由固定的废旧轮胎收购商直接提供。其次,处理废旧轮胎不但不花钱,反而给予相应补贴。第三,处理废旧轮胎的企业享受零税制,企业由此可获得正常经营的利润空间,增强持续发展动力。
大力开展废旧橡胶综合利用,不仅可缓解我国橡胶资源短缺局面,减少对进口橡胶资源的依赖,也是解决我国固体废弃物“黑色污染”,促进我国橡胶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正迈向转型发展阶段,工艺向安全环保型、装备向节能高效型、产业向量化规模格局发展。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必须坚持发展绿色产业,力推再生橡胶国标修订,增加多环芳烃检测内容,为淘汰煤焦油再生胶的生产与使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