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艳,王云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江苏徐州 221000
临床上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医治[1]。支原体病原体上的亚基上的rRNA靶位可以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相结合,继而阻止tRNA 的转移,使氨酰基上的tRNA 无法与A 位相结合,继而达到阻止细菌合成蛋白质[2]。但近几年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大部分患儿对单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国内外有研究显示,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基础上辅以糖皮质激素能够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并可迅速缓解患儿的临床体征[3]。在2013年10月—2015年2月来该院治疗小儿支原体的患儿中随机抽取90 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来该院治疗小儿支原体的患儿90 例,这90 例患儿均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即患儿年龄在3~12 岁,血清内的支原体抗原与冷凝集试验均呈现阳性,患儿的胸部X 片与临床表现均符合肺炎的诊断特点[4];排除免疫性疾病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对阿奇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儿等。此90 例患儿均来自住院部,且知情同意作为该研究对象,该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90 例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 例,观察组包括男25 例,女20 例;年龄在3~9 岁,平均年龄为(5.2±1.1)岁,历史平均发烧时间(5.2±2.2)d。对照组包括男28 例,女17 例;年龄在4~10 岁,平均年龄为(6.0±2.1)岁,历史平均发烧时间(6.6±1.0)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因素无显著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为保证患儿的呼吸通畅,对90 例患儿进行解热、平喘和祛痰等一般治疗[5]。给予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药物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10960112),按10 mg/kg 给药,共治疗7 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国药准字H20103047)进行治疗,按2 mg/kg给药,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改用口服药物甲泼尼龙片(国药准字:BH20020037),按1 mg/kg 给药,共治疗5 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与咳嗽的消失时间等。
显效:患儿的X 片上的阴影全部消失,其体征也完全消失,且病情有显著好转,有的患儿痊愈。有效:患儿的临床体征有所好转,体温有所降低,但未达到病情痊愈的诊断标准;无效:患儿的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6]。
应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单独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2.2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P=0.0071<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n(%)]
应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独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的消失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的消失时间比较[(±s),d]
组别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观察组(45)对照组(45)tP 11.12±1.66 15.38±2.65 4.21 0.0201 8.23±2.02 11.89±2.08 5.09 0.0191 8.23±2.02 5.42±1.45 4.62 0.0172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6 例(13.33%)和7 例(15.55%)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支原体肺炎是小儿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该病起病缓慢,潜伏期较长,约1/3 的患儿无早期症状[7-8]。小儿支原体肺炎在发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发冷、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头昏、无力等症状。导致青少年与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支原体病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所以可以阻止头孢类和青霉素类合成细胞壁,致使这两种药物对支原体肺炎无效[9]。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是一类氮杂类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这些药物的抗菌谱都较广,对肺炎衣原体、肺炎链球菌、金葡球菌和革兰阳性菌有一定的抗菌机制[10]。
有相关研究应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11]:选取50 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10 mg/kg 阿奇霉素进行治疗,1 次/d,连续治疗5 d;观察组患者给予30 mg/kg 红霉素联合10 mg/kg 阿奇霉素进行治疗,1 次/d,连续治疗5 d,两组均以停药2 d 为一个疗程。结果显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组的总有效率(80%)显著高于阿奇霉素组(68%),且联合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4.12±1.26)临床体征消失时间(退热时间10.41±2.12)等均短于单独应用阿奇霉素组(16.82±1.65、13.94±2.28)。该研究以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单独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且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1.12±1.66)、临床体征消失时间(退热时间8.23±2.02)(咳嗽消失时间8.23±2.02)等均短于对照组(15.38±2.65、11.89±2.08、5.4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应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有效。两种方案都可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但二者的临床用药不尽相同。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联合作用的影响。阿奇霉素可安全有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治疗疗程,并有效改善小儿肺功能。但小儿在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的病程一般都较长,其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甲泼尼龙是一类糖皮质激素,该药物有较强的抗过敏、抗炎和免疫抑制的功效,作用广泛且迅速,适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快速缓解。联合甲泼尼龙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与临床体征的缓解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支原体肺炎患儿是由于体内的免疫系统释放的毒素所导致的体温骤高,甲泼尼龙可以迅速抑制患儿机体内的炎症反应,该药物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可以迅速降低患儿体温,有效缓解其临床体征,且安全有效,不会增加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患儿能及时退热缓解。
综上所述,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药物合用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范毅敏,覃丽君,陈环,等.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2,43(3):149-151.
[2]高惠,罗征秀,罗健,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2):165-167.
[3]陈莉莉,刘金荣,赵顺英,等.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21):172-176.
[4]彭薇,付迎新.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大叶受累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14,15(21):221-224.
[5]陈莉莉.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2):172-176.
[6]王吉胜.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25 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8):1067-1069.
[7]茅晓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47-48.
[8]孙慧明,季伟,蔡利红,等.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胸片与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4):342-346.
[9]王胜江,黄伟,高立娜,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7):691-693.
[10]曹海琴,毛金龙.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8 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2):130-132.
[11]杨才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