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伟
黑龙江省穆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黑龙江穆棱 157500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9.65%~17.65%之间[1],严重影响患者顺利康复,因此,普外科手术中抗生素的应用尤其重要。然而,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所带来的临床效果也不同,而且使用剂量、方法上也直接影响着临床效果,本文旨在研究合理有效的抗生素使用方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在该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220 例,其中男性患者120 例,女性患者100 例,年龄18~72 岁,平均年龄(42.8±4.2)岁。220 例患者中行表浅组织外伤患者有33 例,行腹部手术患者有110 例,行表浅软组织肿块手术患者有35 例,行颈部手术患者有10 例,行软组织感染手术患者有11 例,行血管手术患者有5 例,行其它手术患者有16例。
根据220 例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随机选择抗生素:头孢三嗪、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林钠、头孢噻肟。分别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使用。术前使用方法:患者手术前1~2 d 开始使用抗生素,2 次/d;术中使用方法:术中仅仅在麻醉诱导期,即术前0.5~1 h 间使用;术后使用方法:患者术后3~5 d 内使用抗生素,1 次/d。所有抗生素使用前都经过100 mL 的生理盐水稀释,再行静脉滴注。
根据王框群等对切口的分类标准将220 例患者切口分为四类[2]:62 例患者为I 类,即清洁切口;123 例患者为Ⅱ类,即清洁、污染切口;35 例患者为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Ⅳ类切口,即污脏切口除外不在统计中。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诊断标准对切口感染进行诊断。不管有没有细菌学证据,只要患者切口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疼痛且切口处有脓性物渗出则属于切口感染。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 检验进行计量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220 例患者中有29 例患者发生感染,占13.18%。其中有6 例为I 类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72%;有13 例为Ⅱ类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90%;有10 例为Ⅲ类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54%。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高于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而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术前、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比较表[n(%)]
对29 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实施脓液细菌培养,其中,大肠杆菌感染患者较多,有13 例,其次是绿脓杆菌、肠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6 例大肠杆菌感染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三嗪、庆大霉素等耐药;对4 例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行药敏试验,得出菌株对头孢三嗪以及氨苄青霉素耐药;对4 例肠球菌感染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得出菌株对头孢唑林钠、氨苄青霉素以及庆大霉素耐药;对2 例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感染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得出菌株对头孢菌素耐药,对青霉素敏感。
切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加重患者疼痛感,因而,预防切口感染意义重大。抗生素在清洁切口过程中作用不容小觑。然而,传统的使用抗生素方法是在术前1~2 d 使用,效果不佳,甚至导致机体产生耐药菌株或者菌群失调[3]。对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应注意如下几点。
如果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医护人员应确保手术切口部位血药浓度足够,因此,对用药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术前使用抗生素不但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不佳,反而导致患者机体菌株产生耐药性甚至引起患者菌群失调,增加患者负担[4]。如果没有把握好用药时机,在手术后再使用抗生素,可能为时已晚,患者组织内部已经被细菌侵入,并且大量细菌已经开始繁殖。经临床实验,我们认为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应该手术过程中,而且,抗生素应在手术全过程直至手术结束后4 h 内维持有效药性。该研究表明,术中用药方法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引发的感染率(P<0.05)。不少外科医生在围手术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这不仅没有降低感染率,反而增加了患者机体耐药性。
该研究表明,不同切口的感染率也不同,切口感染中以Ⅱ类切口感染率最高,达1.36%。原则上,清洁切口是不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
临床上不少医务人员为了增加手术安全性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然而,该研究表明,2 种或3 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感染率高于单一抗生素使用引发的感染率。这表明,抗生素的剂量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认为,对抗生素采用100 mL 生理盐水稀释,再快速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效果显著[5]。选用抗生素应从微生物学、药理学、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经济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具有相应杀菌谱的抗生素,且能够达到有效浓度,半衰期足够,单剂量注射就有显著疗效的抗生素,无不良反应[6]。而且,应该首先明确抗生素所使用的范围只是局限于切口部位,而不是其它感染部位;其次,应该分清其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并不是所有症状都需要使用抗生素[7]。总之,医疗保健部门应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工作,指导相关部门严格用药,切勿片面依赖大剂量抗生素来提高手术安全性,这不仅不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反而影响临床治疗,使得菌株产生耐药性甚至多重耐药性,加大患者身体负担以及经济负担[8]。
[1]于宝峰.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6 下旬刊):3441.
[2]邢西敬.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163-164.
[3]任建科,江尊淮.论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36,452.
[4]宋阜彪,郝建明.抗生素预防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考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0):660.
[5]陈为民,尹碧辉.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392.
[6]史采夫.普外科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抗生素使用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4(6 下旬刊):3463-3464.
[7]石开学.在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76-77.
[8]李绍文.普外手术中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