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下1/3骨折的疗效探究

2015-12-09 08:02:06凡军曹丽萍
中外医疗 2015年14期
关键词:髓内远端患肢

凡军,曹丽萍

1.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骨科,上海 201505;2.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外科,上海 201505

胫骨远端骨折是骨外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该症独特的解剖生理特征,致使手术方法一直存在争议,若治疗不当,常会引起骨折愈合不良、感染等诸多并发症[1]。为此该研究将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52例胫骨下1/3 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组分别采用切开解剖复位普通钢板固定治疗和带锁髓内钉治疗,其宗旨为临床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52例胫骨下1/3 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8~64 岁,平均(41.3±2.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7例,高出坠落10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7例;开放型15例,闭合型37例;AO 分型:A 型18例,B 型24例,C 型10例。所以患者均经X 线检查确诊,排除病理性骨折、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切开解剖复位普通钢板固定治疗,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满意后,于胫骨外侧骨折断端作10~14 cm 切口,逐层切开并分离至骨膜,显露骨折端后,解剖复位,恢复下肢力线、长度、对位,再取合适长度的普通钢板预弯后置于骨折端上下,常规钻孔、螺钉固定、逐层关闭切口,术毕。

观察组行带锁髓内钉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术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长短、粗细的髓内钉。待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满意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用软枕将患肢垫高,开放骨折以开放创口位置入路,显露胫骨远端骨折端,尽量少剥或不剥骨膜,重建胫骨远端解剖结构,闭合骨折取胫骨结节上方、髌韧带内侧作为进针点,开口器向下穿透骨皮质,在C 臂X 线机透视下对患肢进行复位,置入圆头导针,以8 mm 直径的髓腔锉开始依次扩髓,由细至粗每次以1 mm 递增缓慢进入,若遇阻力可往返扩髓,待扩至11 mm 后,置入小1 mm 的主钉,安置远端导向器,并沿导针插入合适的胫骨远端髓内钉,拔除导针,在近端瞄准器导引下置入近端2 枚锁钉,在C 臂X 线机透视下置入远端2 枚锁钉,放置尾帽,常规冲洗,并逐层关闭切口,术毕。

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7~10 d,抬高患肢促进消肿,消肿后根据病情及个体情况,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然后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负重功能训练,训练幅度由轻逐步加重。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2~18 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评定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并参照Johner-Wruhs 评分标准评估胫骨远端骨折的功能恢复情况以评定临床疗效,其中优:骨折完全愈合,膝关节、踝关节及距下关节活动自如;良:骨折愈合良好,各关节活动度在80%以上,日常活动不受限,但强度活动受限;可:骨折愈合一般,各关节活动度在50%~80%,日常活动有所受限,有轻微跛行;差: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各关节活动度低于50%,影响日常生活,步态有严重跛行[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未见骨折愈合不良、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11.5%)并发症,其中1例内固定物外露,2例皮肤坏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下段1/3 骨折是临床常见胫骨骨折类型之一,临床常因独特的解剖生理因素,致使其周围软组织覆盖较少,血供较差,且骨折多为不稳定型骨折[3]。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既往常采用切开解剖复位普通钢板固定治疗,但该疗法术中需骨折广泛暴露,并剥离软组织,常会价值软组织损伤,且会进一步破坏骨折断端的血运,延长骨折愈合,且术后易发生钢板折断,易引发感染、皮肤坏死、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4-5]。

带锁胫骨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设计为远端两枚锁钉孔,其远端可达胫骨远端软骨下骨处,有利于保持胫骨的力线和长度,从生物力学角度讲,带锁髓内钉优于传统钢板,且在术中经小切口完成复位,减少软组织剥离,进而减少对骨膜血运的破坏,不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利于加速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且对周围软组织干扰性小,降低术后并发症[6-7];同时髓内钉固定牢固,可有效预防旋转移位,避免对重建的关节面结构进行破坏,提高维持复位效果,进而促进早期开展患肢功能锻炼,改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8]。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1.5%。结果提示,带锁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下1/3 骨折可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并促进术后患肢功能的恢复。然而,该文研究受研究例数限制,尚未对其他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式进行研究,为此该研究建议针对胫骨远端骨折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带锁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下1/3 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可有效避免关节功能障碍,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推广应用。

[1]周星衡,王永清,董黎敏,等.带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胫骨近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4(11):995-998.

[2]韩愚弟,张里程,郝明,等.胫骨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的疗效对比[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1):930-934.

[3]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the nail entry zone and anterior cortical bone loss on the proximal tibia [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3,27(1):34-41.

[4]杨超.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48):8407-8412.

[5]熊超,王永清,姜文学,等.国产改良型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3):152-155,封3.

[6]解红波,刘建华,张欣,等.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6):1525-1526.

[7]Piorek A,Adamiak Z,Jaskolska M.et al.Treatment of comminuted tibial shaft fractures in four dogs with the use of interlocking nail connected with type I external fixator [J].Polish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s,2012,15(4):661-666.

[8]熊超,姜文学.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0):7-10.

猜你喜欢
髓内远端患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