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瑞平
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与减少出血的效果观察
焦瑞平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与减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然分娩或剖宫术后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400例初产妇,将其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每组均有自然分娩及剖宫术初产妇各100例。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每天1次中药硬膏穴位贴敷。观察两组初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子宫底高度、产后出血量、恶露量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产后穴位中药帖敷能有效加强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缩短恶露持续时间,疗效明显,是一项经济简便、初产妇易于接受的操作。
初产妇;穴位帖敷;子宫复旧;产后出血;效果
目前,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妇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达 2%~3%[1],主要由宫缩乏力性出血引起,且一般情况下出血量较大,常伴有出血速度快,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2]。近年来,中药穴位贴敷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因其贴敷于不同的穴位可有明显的功效,例如缓解疼痛、活血祛瘀、舒肝理气、温经散寒等,为临床护理方法安全有效的进行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中对产后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和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预防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
院自然分娩或剖宫术后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初产妇400例,将其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每组均有自然分娩及剖宫术各100例。观察组初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24±6)岁,孕期37~41周,平均(38.0±2.0)周,胎儿体质量平均为(2.7±0.5)kg;对照组初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23±5)岁,孕期36~42周,平均(37.2± 2.2)周,胎儿体质量平均为(2.4±0.5)kg。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采用常规护理,产后24~48 h内鼓励初产妇下床活动,坚持母乳喂养。观察组初产妇在其基础上经自然分娩24 h、剖宫术后48 h指导离床活动,由护士给予穴位中药敷贴。自然分娩初产妇将王不留行敷贴2贴(王不留行30 g,将药物研磨成粉,加入75%乙醇,配成糊状,均匀涂于6 cm×6 cm方纱上)于产后2 h使用,取平卧位,敷贴用微波炉加温热贴于气海穴、关元穴,指法按摩5 min,于12 h后,每间隔3 h更换一次,使用3~4 d。剖宫术初产妇在产后2 h将中药敷贴贴于三阴交穴,12 h后间隔3 h更换一次,使用至出院后5~6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 12、24、48 h子宫高度、出血量、第1~6天恶露量及恶露持续时间。子宫高度为宫底到耻骨联合上缘;嘱咐产妇测量前排空膀胱,记录产后出血量;电话随访了解恶露干净情况以及持续时间。产后42 d患者回院复查时,通过妇科检查与双合诊对初产妇产后出血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产后子宫高度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产后 12、24、48 h的子宫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产后各时段子宫高度比较(cm,±s)
表1 两组初产妇产后各时段子宫高度比较(cm,±s)
组别 例数 12 h 24 h 48 h对照组 200 23.8±1.7 15.7±1.6 7.9±1.1观察组 200 22.9±1.9 13.5±1.4 6.4±0.8 t值 5.079 14.992 15.748 P值 <0.05 <0.05 <0.05
2.2 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初产妇产后12、24、 48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产后各时段出血量比较(ml,±s)
表2 两组初产妇产后各时段出血量比较(ml,±s)
组别 例数 12 h 24 h 48 h对照组 200 111.2±1.5 98.2±1.5 75.3±1.4观察组 200 98.5±1.1 83.1±1.7 66.2±2.8 t值 97.007 91.935 31.646 P值 <0.05 <0.05 <0.05
2.3 产妇恶露量比较 两组初产妇产后第1天、第2天恶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3~6天观察组恶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产后1~6 d恶露量比较(ml,±s)
表3 两组初产妇产后1~6 d恶露量比较(ml,±s)
组别 例数 产后1 d 产后2 d 产后3 d 产后4 d 产后5 d 产后6 d对照组 200 49.6±2.2 39.1±2.1 32.9±4.7 21.2±2.4 13.4±1.0 10.5±1.4观察组 200 49.5±2.2 39.0±2.0 29.2±1.8 19.8±1.8 10.8±1.5 7.1±1.3 t值 0.179 0.391 10.429 7.033 20.053 25.37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恶露持续时间比较 产后随访42 d,观察组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初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比较[n(%)]
穴位作为人体经络在身体表面的反应点,在应用药物作用时,局部神经末梢得到刺激,并通过神经系统反射和传导,反馈性地调节盆腔脏器的自主神经功能。气海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5寸,具有扶正固本、培元补虚、温阳益气等功效,可治疗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等虚证;腹泻、便秘、绕脐疼痛等肠道疾病;以及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症[3]。而关元穴位于耻骨与脐上缘中点连线3/5处。此穴具有导赤通淋、培元固本的功效,主治妇科和尿道疾病,此外对失眠、神经衰弱、精力减退等也有作用[4]。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具有保养子宫卵巢,促进气血畅通之效。
本研究中药硬膏配方中,王不留行敷贴成分中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入血分,直而不守;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主治血瘀痛经,经闭,乳汁不通,乳痈疮肿,淋症,小便不利。也可用作耳针的材料,点压耳穴。将王不留行敷贴敷于气海穴、关元穴进行治疗,可活血祛瘀、散寒止痛、温经燥湿,通过穴位到达子宫内,缓解产后疼痛,祛除
宫内瘀血,促进子宫恢复,达到暖宫止痛、止血的效果,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修复,缩短恶露持续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初产妇子宫底高度、产后出血量、恶露量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初产妇使用穴位中药贴敷的治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加强其子宫复旧,无不良反应发生。对于应用缩宫素不敏感或有不良反应者,预防产后出血可用中医治未病方法。
总之,穴位中药硬膏贴敷能有效治疗初产妇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减少产后出血,缩短恶露持续时间,疗效明显,操作方便。
[1] 刘慧艳.中药硬膏穴位贴敷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4):48-49.
[2] 张道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 4106-4107.
[3] 杨永清,尹磊淼,徐玉东,等.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616-619.
[4] 王澍欣,卢得健,李艳慧.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9,29(4):265-268.
R714.46;R244.9
A
1673-5846(2015)06-0099-03
广东省高要市中医院,广东肇庆 5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