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山西阳城 048100)
近期,肉鸡价格呈现高位上涨态势,迎来2012年至今的新高,进入每斤“5元”时代。据了解,从2014年8月上旬起,全国绝大多数主产省肉鸡出栏价格已经超过10.0元/kg。业内人士认为,导致肉鸡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以来祖代种鸡引种数量缩减,市场供应紧张;同时,消费需求逐渐复苏,商品肉鸡货源不足;加之,饲养成本大幅上升,生猪、禽蛋等替代产品价格上涨,直接拉动了肉鸡价格的不断走高。
展望2014年后市肉鸡行情,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乐观。在生产供给方面,肉鸡业“去产能”开始加速,肉鸡存栏有望保持在合理水平;在消费需求方面,公众已保持了相对理性,消费好于市场预期。在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下,强劲的消费需求将促使价格上行,并保持相对稳定,肉鸡养殖业将回归理性,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013年对于中国家禽业来说,真可谓是多灾多难。先是“速成鸡”,后来“H7N9禽流感”……接连发生的负面事件,给禽类养殖业带来了严重误伤和冲击,导致消费需求迅速下降,市场行情降至冰点,种禽苗禽严重滞销,许多种禽厂、屠宰厂亏损严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种禽厂淘汰种鸡现象频发,整个产业面临严重危机。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引进祖代肉种鸡70万套,2013年全年引进150万套,虽然引种数量比上年已有减少,但由于消费不振,行情低迷,仍然面临产能过盛的危机,苗鸡毛鸡普遍滞销。进入2014年,对白羽肉鸡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成为业界的共识,因此缩减种鸡数量成为必然。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国祖代种鸡引种量仅有51万套,比上年同期缩减了30%左右,导致市场苗鸡供应相对紧张,促使价格上行。
2014年4月份以来,随着禽流感负面影响消退,消费心理逐渐回归理性,消费市场得以逐步恢复,鸡肉终端消费终于走出低谷,但由于前期苗鸡补栏减少,造成供求不平衡;加之,生猪市场逆市反弹,鸡蛋价格持续高涨,拉动肉鸡行情迅速升温,价格不断上涨。
近年来,由于消费信心受挫,市场需求下降,肉鸡行情低迷,较多企业缩减了养殖规模,加之,去年冬季,东北、山东和河北等主产地肉鸡出现了呼吸道疾病,对商品肉鸡出栏带来影响,使得年末市场价格急剧下跌。今年入春后,由于不少养殖户观望等待,补栏不积极,肉鸡存栏相对减少,导致一个饲养周期到来后的4、5月份,肉鸡出栏量下降,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出现上涨;进入2014年6、7月份后,夏季高温多湿,台风、暴雨恶劣天气频发,对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供求关系更为紧张,导致价格持续上涨,2014年8月份以来迅速突破每斤“5元”高点。相关信息显示,由于收购较为困难,目前屠宰企业开工率降至70%左右,因下游冻品货源不足,屠宰企业平均库容率仅40%左右。
近年来,由于水电、饲料、兽药、疫苗和人工费用的大幅上涨,已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而去年以来,面对不断发生的畜产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又加大了对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对饲养设施、养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用于设备购进、环境改造的投入明显增加,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加之,今年4月中旬以来,玉米价格暴涨,更对当前价格上行形成了有力支撑。
业内人士指出,在养殖总成本中,饲料占到80%以上,而在饲料中玉米占到60%以上。据了解,自今年4月中旬开始,玉米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了4个月,价格从之前的2350元/t上涨到最近的2800元/t,累计上涨450元/t,涨幅达到20%以上,突破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根据8月中旬的监测数据,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配合饲料每千克增加0.27元,肉鸡单位饲养成本增加0.54元,肉鸡养殖总成本每只增加2.70元。因此,尽管目前肉鸡价格高涨,但依然面临成本增加带来的严峻形势。
2014年对于中国肉鸡业来说,注定是进行产业结构性调整和为实现产业持续发展需要付出阵痛的1年,需要各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共同思考产业的发展方向,更需要源头企业担起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基于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农业人口的城市迁移将加快,鸡肉消费倾向将会得到不断增强;随着大力提倡冰鲜鸡消费,企业走深加工路线,将进一步带动肉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鸡肉在国内肉类商品中的消费比重持续增长,肉鸡产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目前鸡肉总产量已达到1250多万吨,并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差,市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价格波动频繁,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同时由于综合生产成本高,养殖效益低,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消费市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市场引导,促进肉鸡养殖业和屠宰加工业的同步发展;同时,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抗风险能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实施资源整合和低成本扩张,大力提倡“肉鸡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尽快实现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与合作化,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市场风险,进而提质增效,促进肉鸡产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作为行业协会及各企业,更应担负起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任。据悉,今年以来行业协会以及各企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为白羽肉鸡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做努力。比如减少进口、促进消费、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和理性竞争,前不久成立的中国白羽肉鸡联盟及东北的4家祖代鸡养殖企业联合成立股份制公司等等,可谓迈出了可喜可贺的一步。
在生产供给方面,肉鸡养殖行业“去产能”开始加速,使得商品肉鸡供应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都将持续收缩。首先,决定整个行业产能的祖代鸡,开始进入实质性淘汰期。去年底,在农业部监督下,包括益生股份在内的国内祖代鸡14家企业,签署了《2014年祖代鸡引种配额协定》。在不含圣农、泰森的情况下2014年引种110万套,而行业在100万套左右基本供需平衡。因此,在今年3月18日,白羽肉鸡联盟达成共识,祖代鸡要提前淘汰。从4月1日起,祖代种鸡满50周(科宝52周)必须淘汰,逐步减少总量的20%,而没有祖代鸡的支撑,商品肉鸡的供应将不会大幅增加。其次,白羽鸡父母代去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淘汰,目前父母代存栏已减少30%左右。
在消费需求方面,随着人感染禽流感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与去年相比,公众在消费上已保持了相对理性,近来虽然又曝光“福喜肉”丑闻,但并没有形成消费恐慌,当前消费形势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后市随着高校开学及传统节日的相继到来,鸡肉的消费量还会持续增加,将促使价格上行并保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