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中医文化内涵,提高中医研究生素质教育水平

2015-12-09 12:01池晓玲萧焕明谢玉宝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医德中医学导师

池晓玲,萧焕明,谢玉宝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120)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本质与特色,决定了中医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走向,同时也意味着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需要深谙中医文化、能集中医学术和文化之大成而有所突破的新型人才。现代化的中医教育,特别是中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新型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中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融入中医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中医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而且关系到中医学的传承、创新以及中医学的兴衰。

1 中医文化教育在中医研究生培养中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以“系统学习、全面接受、整理提高”为指导思想的西医学习中医班热潮,到后来全国各地中医学院的建立,中医药高等教育己经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过去的中医教育,尤其是中医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在目前的中医学教育中,中医学始终被列为研究对象,大部分的中医临床及教育工作者都在走一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或方法去研究中医或纠正中医的道路。这种离开中医本源、脱离中医文化教育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中医研究生缺少中医信仰,放弃了对经典著作的研读,不会运用中医思维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缺少中医人文素养,成为不能真正理解传统中医文化内涵的“中医药高级人才”,并使得中医学术严重偏离中医传统,最终走上了西医化的道路,成为新一代的“中医掘墓人”。

2 在中医研究生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医文化内涵的对策

中医人才培养历来强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是文化,人事更是文化,中医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这种文化内涵既渗透在中医学术中,也渗透在中医高级人才特别是中医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

2.1 夯实中医精神文化基础,彻悟中医文化精髓

中医学的精神文化是中医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它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是决定中医学特色与临床优势的核心要素。

2.1.1 树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医生命价值观

在中医研究生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不忘强调“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生命至重,有贵千金”的主导思想;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培训中,导师应时刻不忘对研究生进行中医精神文化的传授,强化“人命至重”的思想,教导研究生在面对患者时,应首先将患者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患病的人,不能忽视患者的社会属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以后,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在临床诊疗的每个细节中,应以身作则,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倡导个性化服务,把医者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患者,使研究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树立善待生命、治未病、注重养生的中医理念。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要求医者应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广博的知识。限于目前中医研究生有限的理论课程设置,中医院校应合理增加诸如《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等传统文化课程。研究生导师在为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的同时,应为研究生制定相关的读书计划,从哲学、伦理、古汉语言、历史、文学、地理、天文历法等不同角度,加强对研究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医生命价值观,为其养成独特的中医思维方法提供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2.1.2 培养“整体观念”的中医系统思维方式

目前中医研究生普遍存在中医思维弱化的问题,“优秀中医人要有悟性和人文底蕴”[2],因此应注重对研究生知识结构的补充和中医系统思维的培养及训练。

首先,增设中西医学比较、中医思维学等课程,简单了解中医思维的概念、方法、本质和规律等理论内容,侧重于详细剖析古今中医名家、经典医著的临床经验、实战个案,从四诊、辨证、推理、诊断、治则、遣方用药特色等进行综合分析及阐述。

其次,结合临床教学,培养中医研究生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技能。从天文、气象、物候、土地方宜、社会人性到患者的体质特点、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生理现象、病理反应等,都是需要认真观察的内容。这些联系着、运动着的现象,“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尤其是脉象、舌象、神色等,不经过长期反复地严思密察,是无法掌握其要领和真谛的。

最后,加强中医病例分析及讨论,提高研究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及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临床轮训过程中,不同科室的带教秘书对临床典型病例采取病案讨论方式,组织研究生进行小组讨论。在病案讨论中充分发挥中医研究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动性,活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增强研究生的表达能力,加强研究生对临床常见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中医辨证分析能力培训。通过边学边练边思考,中医研究生才能从最初的思维程式化模仿,逐渐过渡到娴熟运用,循序渐进,其临床诊疗水平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萌生出创新思维。

2.1.3 练就“仁医仁术”、“大医精诚”的医德修养

良好的医德修养是行医的首要条件。在加强临床实践的同时,必须重视医德修养方面的教育,这不仅因为临床实习过程有助于医德教育的开展,还在于医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临床实践效果的好坏。

首先,在中医研究生前期课堂授课中融入仁医仁术、大医精诚的中医文化教学内容,特别是老师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讲授,才能让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导师应以身作则,视患者为亲友,对医疗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挽救患者生命全力以赴,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医德的中医临床工作者。

再者,“医为人之司命,不精则杀人”,治病救人靠的是医者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精湛的医疗技术,而医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必须落实在医疗技术上。因此,导师应培养中医研究生刻苦攻读,精研医术,在做学问上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坦诚对待每一位患者,诊治疾病严肃认真,在临床实践中练就自身精湛技艺。

此外,中医强调“内省”的修养方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导师在平素的耳濡目染中应注重培养研究生“审察克制”,使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养成反省的习惯:是否有仁爱之心?诊病是否准确?治疗是否得当?自己哪些地方还能不能做得更好?通过反省,找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不断改进,坚持不懈,才能成就一名合格的医者。

2.2 规范中医行为文化,彰显中医文化特色

中医行为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制度、行为、规范,体现在中医药场所管理制度及中医望闻问切、处方用药的操作规范上,其内涵丰富,涉及方方面面,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中医药从业人员行为上的具体体现。

接纳中医医院制度,融入医疗实践。中医研究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临床实践中度过,对医院及患者而言,他们是医院的一部分,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在研究生进入临床轮训、开展医疗活动之前,需进行医院制度的岗前专题培训,使他们真正了解医院文化,从心理上接纳医院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实习中很好地执行和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恪守中医医院行为,塑造医者形象。医院对员工的医德规范、行业作风、行为准则、医患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等都有一系列的要求,导师应将医院行为文化体现于平素的言行中,研究生在理论学习及导师的传授中接受的正面人文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完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完美对接,自觉养成用医院行为文化指导自己的临床行为,提高自身人文医学执业素养。比如医院强调病人至上,强调以患者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临床工作好坏的标准,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医者的关爱。如在为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患者往往只穿单一病患服,或暴露腹部或腰背部,容易受凉,这时可用薄被盖在患者身上,或为患者照射红外线灯。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体现了医者的护伤观念,也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关爱,身教重于言教,研究生会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运用中医诊疗行为,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诊疗行为规范是医者在开展诊察疾病、处方用药等技术服务的行为准则。导师及带教教师在中医诊疗过程中要向研究生明确指出孰可为孰不可为,应规范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的中医辨证与诊治,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此外,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多种治疗技术,除了传统的药物、针灸和推拿治疗以外,还有情志疗法、膳食疗法、药物外治疗法、导引等,因此应培养研究生从中医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出发,对疾病或病证采用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进行诊治,并融入疾病健康管理理念,让患者自觉参与到治疗中,并对自身健康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收到良效。如在接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时,经多维立体系列疗法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但由于该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可能会反复,因此可以指导研究生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加强宣教,在密切的随诊中进行有效的健康调养,减少疾病的复发,这样可使研究生对该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中医全程、立体、多维度干预疾病的思想。

2.3 重视中医物质文化熏陶,培养中医文化认同感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中医学理论体系遭到质疑,中医研究生因本科阶段接触临床实践时间短,对中医临床疗效及中医优势病种无切身体会,并且因思维习惯和受西医知识体系及评价体系的影响,可能会对中医科学地位、作用心存质疑,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中医教育者除了更新观念,在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凸显中医人文魅力以外,对中医研究生应加强中医物质文化的熏陶,对培养研究生中医文化认同感有重要意义。如学校或导师可组织研究生经常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医圣祠、药王庙、各地老字号中药店等,了解它们的由来、特色等,对研究生进行文化熏陶,使其追寻中医传统文化渊源,提高对中医药的感性了解和正确认识,增强中医自豪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再者,导师可借助医院、学校乃至社会的合力,鼓励中医研究生参加国学教育讲堂,参与拍摄或观看富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节目或电视剧,努力践行中医药膳饮食疗法,撰写中医药文化科普文章或读物等,在全社会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使研究生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中医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中医研究生对中医理论的认可度和学习兴趣。

3 结语

中医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服务全人类的宝贵资源。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中,传统中医文化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只有从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入手,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中医功底、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传统中医文化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医研究生教育中如何加强传统中医文化教育,融入中医文化内涵,需要中医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实践。

[1]张亚斌,蔡子鹤.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医学与社会,2010,23(10):100-101.

[2]张伯礼.优秀中医人要有悟性和人文底蕴[N].城市快报,2010-06-04.

猜你喜欢
医德中医学导师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V eraW an g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
医德信念教育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