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华 刘颖 刘伟成
学术资源发现系统选型研究*
李云华 刘颖 刘伟成
学术资源发现系统能够深度整合图书馆的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在易用性、资源获取的完整性、检索速度等方面超越了以往图书馆统一检索平台。论文调研了学术资源发现系统在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对选型前的测试与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着重从读者需求、系统整合、学科适用度、中文资源的嵌入、价格等角度对选型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
资源发现系统信息资源整合数字图书馆选型
学术资源发现系统将图书馆的本馆资源和馆外学术资源整合成为统一的架构和一个集中式索引体系,在易用性、资源获取的完整性、检索速度、相关度排序、个性化设定的灵活度等方面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图书馆统一检索平台,它是图书馆学术资源深度整合和便捷获取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非常关注资源发现系统,不少图书馆正在使用和引进资源发现系统。鉴于此,本文在调研学术资源发现系统国内外发展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其选型前的测试与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选型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
学术资源发现系统自2009年1月推出以来,在全球图书馆中备受青睐,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近4000家图书馆正在使用。韩志萍[1]于2009年检索了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ARL)成员馆使用资源发现系统的情况,结果显示有35家成员馆引进了资源发现系统,占125家ARL成员馆总数的28%。笔者于2014年再次检索了ARL成员馆使用情况[2],结果发现已有124家引进了发现系统,购买发现系统的成员馆几乎为100%。其中33家选用Summon,28家选用Primo,19家选用WorldCat Local,14家选用EDS,10家选用None,7家选用VUfind,4家选用Encore,2家选用Locally Developed,2家选用Blacklight,2家选用BiblioCommons,2家选用A q uaBrowser,1家选用Endeca。
在我国大陆地区,Summon、EDS、Primo是用户最多的国外资源发现系统。根据Summon、EDS、Primo三大国外发现系统服务商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10月,已有30所高校购买了他们的产品。
学术资源发现系统从2009年推出到2014年,仅五年时间ARL成员馆几乎全部引进了,说明该类型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反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读者从中受益。美国伟谷州立大学(the 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图书馆2009年引入资源发现系统后,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09年9-12月LexisNexis数据库的使用量同比上升了642%,而到馆的人数则在下降[3]。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试用Summon之后三个月,ACS、W iley-Blackwell数据库的使用量比前一年同期使用量增加很多[4]。
通过笔者前期的实证研究[5]和对已引进资源发现系统的图书馆使用感受调研发现,每家资源发现系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满足所有图书馆的需求。因此学术资源发现系统选型的首要环节就是对所关注的几个资源发现系统进行测试与评估。
2.1 成立资源发现测试和评估小组
选型决定前在本馆成立一个由专业馆员组成的跨部门测试和评估小组尤为重要。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在引进资源发现系统前都成立了资源发现系统评估小组,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测试工作。
笔者所在单位武汉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也开展了资源发现系统的选型和引进工作,成立了由咨询部、技术部、资源组织部馆员共同协作的资源发现系统评估小组,对EDS、Primo、Summon、超星等四家资源发现系统进行功能、内容、设计、技术等多方面的调研和测试。目前已经完成的评估工作有:约见这四家发现服务商来馆进行产品演示和现场答疑;对此四家资源发现系统产品进行了部署和读者试用;设立详细的评估框架、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测试组成员按照评估要求分工测试,形成全面的测试报告;组织面向读者的学术资源发现系统调查测评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图书馆学术资源发现系统调查测评(第一轮)》调查问卷,对第一轮网上调查问卷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测评结果报告,制定《图书馆学术资源发现系统现场测评问卷(第二轮)》调查问卷,对第二轮现场测评问卷进行分类汇总并形成测评报告。
2.2 重点测试关键性指标
笔者在前期的实证研究[5]中,依据资源发现系统的特点,设计了资源发现系统的测试指标:4个一级比较指标,分别是“数据资源”“检索功能”“系统架构与定制功能”“系统开放性”;一级指标下含有25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源发现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框架。具体指标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
对资源发现系统进行评估时,要重点测试“对本馆资源的覆盖”“元数据质量”“相关度排序”“全文满足率”这些关键性指标。
对本馆资源的覆盖情况测试,香港教育学院图书馆的做法[6]:把他们馆所订的数据库、英文全文期刊、中文全文期刊分别列在三份工作表中提供给资源发现系统服务商,发现商必须逐一明确回复该题名是否涵盖在预索引中,并说明其预索引的深度,即是全文预索引还是元数据预索引。根据发现商返回的工作表,本馆测试时可以有的放矢。
表1 数据资源测试指标
表2 检索功能测试指标
表3 系统架构与定制功能测试指标
表4 系统开放性测试指标
在检索功能方面以检索结果的相关度排序最为重要,因为用户大多数情况下只查看排在前面几页的检索结果。文献[7]开展了关于资源发现系统的调研,结果也显示检索结果的相关度排序被用户认为是最有用的功能。
资源发现系统虽然拥有庞大的元数据,但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侧重表现在对全文的索取,因此选择的发现系统能否简单、快速、直接地帮读者链接到全文,是否会因难以获得全文而造成读者抱怨,值得考察。
从笔者2014年调研的ARL成员馆使用资源发现系统的情况基本可推算出:26.4%的美国高校图书馆使用Summon系统,22.4%的美国高校图书馆使用Primo系统,15.2%的美国高校图书馆使用WorldCat Local系统,11.2%的美国高校图书馆使用EDS系统。用户数量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系统的成熟度、被认可度。同时调查中发现,开源资源发现系统等其他系统也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占有一定的比率,如开源系统VUfind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中的使用率约为5.6%。国产资源发现系统也正在加快推广应用,这些促使我们在对国外资源发现系统产品选型时要多方位思考。
(1)立足馆情,重视读者需求,切忌盲目跟风。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发现系统选型时,应该摒弃认为用户数多的产品或者某些知名高校图书馆选购了的产品就是最好的错误思想,要充分考虑本馆资源的规模、电子资源特别是外文资源的数量、经济实力等相关因素。对于资源规模大的图书馆来说,引进资源发现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对于那些资源少、经费紧张的图书馆来说就不必要了。此外要认真考虑本校不同层次、不同群体读者的信息需求,对读者群体进行细分,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如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源的访问量绝大部分还体现在中文资源上,用户对外文资源需求量相对较弱,只有“985”和“211”高等院校对外文资源需求量大些。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对资源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针对不同的读者所需要的服务方式,进行资源发现系统的选型。
(2)考虑后期系统配置、维护工作量与技术要求。引进资源发现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购买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本馆资源进行清晰的梳理,需要了解用户需求以调整资源发现系统的配置,需要有专业的馆员进行后期的数据配置和维护,还需要和资源发现系统服务商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如分面功能、个性化功能、检索界面的设置,对本馆数据的导入,对图书馆使用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学科服务的支持等。此项可重点测试表2中的检索功能指标。
(3)价格因素。目前,主流的几个国外资源发现系统产品价格比较贵,有的首次购买费用需花费上十万美元,有的每年还需要几万美元的维护费用,使得很多图书馆望而却步。因此,国内图书馆在选型时应该多元化,不一定非要集中在几个主流的资源发现系统上。可采取美国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如尝试使用开源的资源发现系统。我国本地的资源发现系统也在加紧研发和推广,如超星、百链、CALIS的E读等系统,已经在一些图书馆使用,它们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4)关注系统整合能力和整合效果。选型需要考虑资源发现系统的资源整合功能。资源发现系统是否能够通过系统提供的接口实现对图书馆已订购系统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例如与本馆O PAC的整合度,与本馆之前已经购买了的联邦检索系统(如Metalib)
和链接解析器(如SFX)的整合,与图书馆所购买的商业数据库的整合,与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整合等。另外也需关注读者是否只需通过一个简单的界面就可以检索和查看图书馆的绝大部分资源,实现便捷浏览、集成检索、目标文献的直接获取。是否可以省却重返O PAC之不便,通过资源发现系统就能同步展示馆藏纸本文献的馆藏地、索书号、实时流通状态,并能进行网上预约和续借操作。此项可重点测试表4中系统开放性指标。
(5)重视学科对资源发现系统需求的差异性。资源发现系统对不同学科适用度如何,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例如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检索核酸序列、蛋白结构这样的信息资源时,他们更倾向于PubMed而非资源发现系统,化学专业的读者检索文献时,他们依然喜欢SciFinder Scholar。在很多图书馆宣称引进资源发现系统后本馆的资源使用量明显上升的背景下,来自以医学见长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馆员说他们学校研究人员觉得资源发现系统没什么用[8],可见不同学科对资源发现系统需求的差异性。
(6)中外文资源发现系统同时嵌入,实现优势互补。由于国外资源发现系统对中文资源的覆盖率都非常低,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引进国外资源发现系统之后,普遍面临中文资源发现与整合的问题。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应用Primo的初期,只能依靠MetaLib绑定部分中文资源,无论是中文资源数量还是检索效率、效果都不理想,难以满足读者需求。基于此,国内部分高校采用中文发现和外文发现互补的解决方案,即同时部署中、外文资源发现系统两个平台。中文资源发现系统覆盖了CNKI、维普、万方、龙源、Apabi电子教学参考书等数据库内的主要中文期刊以及各种中文图书,而国外资源发现系统在外文资源的覆盖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将各具优势的两种资源发现系统联合起来统一服务,将会为读者带来更加满意的体验。目前,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南京大学采用Find+(即EDS和南京大学自己开发的中文发现平台结合在一起),西安交通大学采用Summon加超星,上海交通大学采用Primo加超星。但两个资源发现系统并列使用,会给读者的使用造成困扰,因此在界面设置、使用帮助、读者宣传培训上都要做更周全的考虑。
国内外资源发现系统产品各有千秋,有的以元数据数量和质量见长,有的在技术方面略胜一筹,有的拥有价格优势,有的采用单纯的云服务模式,有的采用云服务+本地的服务模式。具体到一个图书馆,在选择资源发现系统时应综合考虑本馆的资源状况(如资源规模尤其是外文资源规模、自建资源数据格式等),与已有系统(如集成管理系统、联邦检索系统、链接服务系统)的兼容性,系统性价比等,多方考察权衡,选择最适合本馆的发现产品和服务。
[1]韩志萍.美国图书馆界新一代资源发现前端的兴起及应用:兼议对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管理,2009(30):55-62.
[2]Library Technology Guides[EB/OL].[2014-04-16].http://www.librarytechnology.org/
[3]Doug Way.The impact ofweb-scale discovery on the use of a library collection[J].Serials Review,2010,36(4):214-220.
[4]曹君,李雪婷,任俊霞.Summon学术资源发现的功能及应用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4,Z1:90-92.
[5]李云华.国外商业性学术资源发现系统的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19-20.
[6]麦绮雯.如何挑选合适的探索工具:香港教育学院图书馆的经验分享[C]//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图书信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A辑.台湾:淡江大学,2012:295-306.
[7]刘颉颃.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功能期望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学生用户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11:33-34.
[8]秦鸿.关于发现系统的问题与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7):17-20.
李云华武汉大学图书馆馆员。湖北武汉,430072。
刘颖武汉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湖北武汉,430072。
刘伟成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湖北武汉,430081。
Type Selection of Academic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
Li Yunhua,Liu Ying,Liu Weicheng
The academic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 can deeply integrate electronic and print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It is superior to any previous uniform search platform of the library in ease of use,integrity of accessed resources,retrieval spe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cademic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s at home and abroad,and gives suggestions about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academic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s before selecting.Multiple perspectives are considered for type selection,which include need of readers,system integration,discipline applicable degrees,embedding of Chinese resources and prices,etc.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Digital library.Type selection.
G254.92
2015-04-15编校:刘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化媒体在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4BTQ05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