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水利“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5-12-08 01:09骆达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11期
关键词:老区精准扶贫水利

骆达

今年春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指示:要加大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5个月后,习总书记在贵州省考察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水利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在支持革命老区发展和“精准扶贫”中理应先行,提供保障。习总书记的指示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将促进各地水利部门围绕“精准扶贫”,创新工作,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老区多半位置偏远,条件落后,贫困人口也大多数聚集在老区。多年来,各地水利部门为群众脱贫致富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水利扶贫也有不够“精准”之处,扶贫思路、工作机制还需要调整和完善,资金和政策是否用到刀刃上?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逐一去落实、去解决。“精准扶贫”突出“精准度”,因此,水利扶贫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水利扶贫资金不能“天女散花”, 水利扶贫政策要细化量化到基层、到人头,水利扶贫措施要具体、更明确,切实把水利扶贫项目用到贫困县、水利扶贫资金用到贫困户,扶贫资源不被挤占和浪费,消除弄虚作假、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现象,避免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乃至腐败现象发生。

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源、缺少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再美的地方也是穷地方,广大群众对水充满着期盼。近年来,革命老区虽然水利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总体来说投资依然不足,还存在项目太少、工程不配套、病险隐患多、老化失修严重、水利利用率低、水利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水利专项扶贫资金应该重点用在老区水利项目建设上,增加老区水利项目投入,要有新的优惠政策支持老区水利建设,不断探索老区小型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帮助老区加快“精准扶贫” 工作步伐。水利专项扶贫还要同时瞄准边区、山区,要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劲头去啃硬骨头,要多做些诸如自来水进贫困户等雪中送炭的好事,绝不能拿水利扶贫资金去搞“高标准”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把水利项目规划到最需要的地方,把资金用在最贫困的地区和乡村,让广大贫困户能公平地享受到水利建设成果。

水利“精准扶贫”要以水扶贫,因地制宜,各个突破。根据各地农业结构、人口居住特点和贫困原因,有的放矢扶贫。比如干旱、易旱、多旱地区,缺水是造成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最需要的是水源工程,因此要多建设些天河水窖、生态水池等蓄水、饮水工程,一对一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吃水问题。山地丘陵地区农民往往因为一次山洪而颗粒无收,陷入贫困,甚至失去家园,对此应有针对性地修建山洪防汛工程和设施,确保住所安全。有些地方因为“水贵如油”闹地荒,种粮依然是靠天吃饭,农民故土难离而忍受贫困,这就要在这些地方修建拦水坝、塘堰等蓄水灌溉工程。

搞好水利“精准扶贫”,不仅要把握项目和资金用途的正确性、准确性,还要发挥改革的杠杆作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既可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策,调动农民修建家门口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可通过明确产权、改革水权等机制,推进农村集体水权的流转和交易,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同时也要开展水文化精神扶贫,引导帮助贫困农民节水、爱水、惜水,科学管理水源设施,营造安全美好的水环境。这些建设和管理措施,不仅到村组,也要到农户,让贫困农民享受到民生水利建设成果,唯其如此,才能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以水利“精准扶贫”之举,助推全国“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老区精准扶贫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