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绿色的赞歌

2015-12-08 01:01李先臣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11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旱情调水

李先臣

“毫不夸张地讲,黄河河口管理局给我们送来的是生命之水!” 看到滚滚流淌的黄河水,望着这“吃饱喝足”的自然保护区湿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宋家敬既兴奋又感慨万分。

利用黄河调水调沙时机,经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申请,黄河河口管理局按照上级部署,继续实施了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2015年7月4日,开启了现行流路6个取水口门和刁口河流路崔家节制闸。7月17日,现行流路补水结束,累计补水1679万立方米;24日刁口河流路补水结束,累计补水1744万立方米,输沙量7.5万吨。此次生态调水的实施,有效缓解了辖区农田旱情,大大改善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

旱情告急

自2014年12月以来,东营地区降水量偏少,部分区域出现轻旱。进入2015年夏季,旱情更为严重,全市64%的农田(217万亩)受旱。其中中旱面积有63万亩,重旱面积达43万亩。黄河刁口河沿线缺水更为严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萎缩严重。

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月良介绍,“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正处于刁口河入海沿线,海岸线蚀退,湿地萎缩,到处是裸露的滩地。原来粗壮的红柳遭海水入侵死亡后,满是一片片枯干的树桩,珍稀濒危鸟类明显较少”。关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多年的中国科学院韩广轩博士说:“如果没有黄河淡水每年常态性补足,三角洲水资源就可能中断,尤其是在四五月份的枯水期,蒸发量大,海水上泛,盐度增加,可以看到有鱼横浮在水面上。可以说,在这场保护湿地的拉锯战中,黄河水至关重要。”

面对严峻的旱情,东营市紧急调度抗旱夏管工作,多部门联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发射110发炮弹进行人工增雨,但整体的旱情形势依然极为严峻。人们把希望的目光再次转向了黄河。

此时的黄河人正以最大的努力精细调度水资源,7月3日,麻湾、曹店、宫家、路庄等9座引水闸开闸,引水流量79立方米每秒,累计引水量达到了9.32亿立方米,远高于去年同期。7月4日,盼望多时的生态水涌出闸门,在夏日的艳阳下浇灌着干涸的湿地,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决战时刻

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度高,生态补水工作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完成生态调水任务,黄河河口管理局成立了刁口河生态调水工程项目办公室,抽调具有多年水资源管理经验的专家会同工程技术、水闸管理人员,共同指导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开展生态调水工作。

旱情正在黄河三角洲大地蔓延,农业生产、生态维护都急需黄河水的滋润。

相比于管理较为规范的现行流路自然保护区,刁口河沿线涉及地方、油田建设单位、军区、农业开发企业等多家单位,情况较为复杂,如果管理跟不上,那么会出现在输水渠道挖口引水现象,珍贵的生态用水将很难抵达保护区湿地核心区,无法缓解湿地严重萎缩的现状。

因旱情严重、刁口河流路用水单位多,生态调水自流过水未能进入自然保护区,7月16日,黄河河口管理局开始采用扬水船提水的方式为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作业。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干部职工指导用水单位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沿途所有闸口进行蹲守,杜绝了沿途用水户私自提水现象的发生。

生态补水的关键时期,李振玉局长坚持现场办公、现场督导,顶着近40摄氏度的酷暑高温,沿刁口河一线开展工作,顺利完成了刁口河输水渠道清淤疏通、分水口门堵复、渠首节制闸维修、扬水泵船维修等工程,及时解决了补水过程中的重大难题。

7月22日,东营市委副书记郑建军组织全市抗旱夏管现场会。正在刁口河紧张指导生态补水工作的李振玉局长无法抽身参加,向郑副书记汇报后,郑副书记动情地说:“生态补水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市上下高度关注的大事,你已经坚守在现场办公了,比我们行动得还要早啊,辛苦了!”

7月22日,李振玉局长再次来到刁口河最后一个闸口——飞雁滩节制闸,17时8分,与一线同志们共同见证了黄河水冲出闸门奔涌入海,再次实现全线过流的盛况。

生态赞歌

总有一幅蓝图让我们无限憧憬。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宏伟目标。

黄河河口管理局按照部署,优化配置、精细调度水资源,在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上走出了一步先手棋。

此次生态调水,有效恢复了地表径流,补充了地下水,淡水冲碱压盐效果明显,降低了土壤含盐量,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淡水湿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湿地的景观格局进一步优化。

对比生态补水前后,鸟类由283种增至36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9种增至12种,二级由41种增至51种,数量由400万只增至600万只,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7月27日,人民日报生态专版,刊文《“中转站”成了“育儿所”》,全面介绍了改善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成效,大篇幅报道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成效。

谈到生态建设,李振玉局长介绍:“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委针对流域现实做出了详细部署。黄河河口是山东黄河‘两点一线战略的重要发展极,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水资源管理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精细化调度,在保障了东营市、胜利油田、济南军区生产基地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态补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当前,黄河水资源日趋紧张,要解决生态补水和水量紧缺的矛盾,也需要在开源节流上开启思路。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据了解,东营市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90%以上的供水依靠黄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9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黄河哺育了这座石油之城、文明之城、生态之城。

夏末秋初的黄河口,天高云淡、深沉悠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沙鸥群集、鱼翔浅底,姹紫嫣红、斑驳绚丽,黄河人正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精心书写着生态文明的壮丽画卷。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旱情调水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膜下滴灌作物以肥调水作用研究
引黄济津应急调水的费用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