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透视

2015-12-08 20:01毛娟陈秀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现实困境

毛娟++陈秀荣

摘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客观分析大学生诚信面临的现实困境,深入剖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所在,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诚信教育;现实困境;原因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78-02

道德教育的根本——“诚信”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中核心中的核心,而目前虽然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良好,但随着文化多元化和观念多样化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一、大学生诚信面临的现实困境

1.学习诚信缺失。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突出表现就是平时抄袭作业、拼凑实验报告、考试出现作弊等现象。学生迟到、早退、逃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更是屡见不鲜。

2.经济诚信缺失。大学是个小社会,有各种利益诱惑,这使大学生在经济上有了不端正的思想动机。主要表现有:一是故意不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学费,国家助学贷款故意拖欠不还。二是在申请各类困难补助时,提供虚假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开具虚假贫困证明从而骗取助学金。三是经常向家长索要各种费用,用谎言骗取父母的钱,做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求职择业诚信缺失。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有效地推销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无视信用意识,弄虚作假,伪造个人简历,千方百计在求职简历中注水掺假,有的甚至伪造复印他人的获奖和考试证书。

4.网络诚信缺失。网络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媒介,任何人都可以就某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它具有虚拟性、匿名性,没有任何监督平台。这就使很多大学生利用网络为所欲为,严重不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经常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发表不良言论,甚至侮辱和诽谤他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5.生活诚信缺失。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摒弃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师生之间的信任,做出一些让人痛心、痛恨的行为。借人财物不还、答应别人的事做不到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缺乏诚信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视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指标。

1.客观方面。(1)传统文化教育的淡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崇尚诚信,履行承诺,其中有许多有关诚信的论述。孔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北宋周敦颐也讲: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诚》)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和诚信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离。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否定态度,使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新中国的诞生又缺乏一定文化积累与精神准备,使现在中国社会与传统断裂了,并处于一种无根状态。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优秀文化被摒弃了,新的体系尚未形成,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诚信的认知也就可想而知了。(2)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诚信需要社会有可以共享的伦理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道德规范却没有跟上步伐,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欲望的贪婪使人们丧失了理智,利益的驱使使人们放弃了原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种负面影响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以至形成整个失信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中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是失信的社会环境导致的直接后果。首先就社会而言,传统的诚信文化成果没有被继承和发扬,反而被否定、淡化,功利主义又盛行起来,新的诚信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这就会导致大学生不能明辨方向而失去自我。其次,社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欠缺。现在的社会信用体制严重不健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一些不诚信的现象,而我们又缺少监督的平台和中介,所以这些不良现象也得不到惩罚。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来规范诚信是远远不够的。(3)大学精神的漠视。即办校理念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理性选择论的代表科尔曼哈丁认为,信任别人取决于获得的收益与潜在损失的比例。根据这个思想,大学生能否做到诚信,跟我们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息息相关。如果学校能说到做到,严格遵守诚信规则,学生必然以学校为榜样,讲究诚信。但是,如果一个学校不能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甚至自己的规章制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这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服从学校的管理,甚至与学校对抗。可想而知,在这种无诚信的校园氛围中决不可能培养出有诚信的学生。(4)诚信机制不健全。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批评与摒弃,人们失去了衡量诚信与否的标准,诚与不诚如何界定,诚信者没有奖赏、鼓励,失信者没有惩罚、批评,特别在市场经济中,失信者反而更容易如愿以偿。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无商不奸,无人不骗”成为人们审视社会的口头禅,这种对诚信缺失现象缺乏监督、惩处的机制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诚信状况。机制不健全会导致违法的人和事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社会公正无从体现,影射到现实生活中就会起到反向示范效应,如果是触犯法律,道德规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从而导致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双失效。(5)学校、家庭的教育不到位。①学校诚信教育存在很多漏洞。首先,学校诚信教育力度不够,忽略了对大学生诚信思想和行为的引领和指导,弱化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学校不诚信行为层出不穷,如招生虚假宣传、学术腐败、教学敷衍等,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信任感可言。最后,教育者管理不到位。学校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由于缺少保护“诚信守信”和惩治“诚信缺失”的有效手段和机制,导致一部分学生背弃诚信,利用学校管理的制度漏洞铤而走险。即使诚实守信的学生,也会因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不愿坚持下去。出现在学生身边的真相大大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形象,使学生对诚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大大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②就家庭教育环境而言,现代家庭一方面望子成龙,忽视身教的重要性,一些父母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了“不诚信的榜样”。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自己却做一些弄虚作假之事,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则注重“智育”,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诚信教育,有的甚至参与不诚信的行为,例如高考舞弊、异地考试等,这样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培养学生的优秀诚信品质。

2.主观方面。(1)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一个人为人办事讲究诚信,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这是人际交往的必然规律。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懈怠,主动放低行为要求和标准,做不到三思而后行,做不到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学道德品质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有两方面:一是道德意识的发展;二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当前,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诚信意识,也不注意诚信品质的养成,对他人不讲诚信,思想认知水平低下,从而导致行动时得不到正确理论的指导。还有部分同学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没有坚持诚信原则的,但由于心理和思想的不成熟不能明辨是非,导致道德观念迷失、意识与行为失衡,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2)缺乏法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把诚信列为道德规范的范围,但缺少法律强制性,注重人们做事要符合道德要求,凭良心办事,而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一部分大学生在利益等驱使下甘冒风险,背信弃义。但某些时候,正是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简单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触及法律,其实已经违反了法律规范而必须接受法律的惩治,这个时候就只能追悔莫及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必须在法律的监督和维护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也只有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才能有所作为。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从三个层面理解24字核心价值观,其中“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所以,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文化引领、思想导航、学风辐射、服务带动、实践体验的方式建立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体系,使诚信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及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向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2]陈艳.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高职研究,2009,(49).

[3]刘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审视大学生诚信品质[J].教育与职业,201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现实困境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