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敬++孙珺++顾瞻华
摘要:针对目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面向企业研发需求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新模式,探索形成了建立基地办事处、鼓励以项目导向的“产学研”灵活合作和具体企业实践于一体的较规范的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该基地建设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和学生反馈调查,效果较好。
关键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基地办事处;企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4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面临着高学历应用型人才的缺乏现状。当前,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高端人才已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令人担忧的是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下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强调学位论文的核心地位,专业技能不足,科研水平也不够,即使参加工作短期内也难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于是许多高校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培养模式,比如建立创新实践基地,为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机制保障,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依然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档次级别低,管理不规范,设施也不够完备;(2)研究生的目标任务定位不明确,实习内容与培养方案不相符,实践教学的内容、目标、体系与企业生产实际难以融合;(3)虽然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学校及导师的经验不足,能够建立一支专职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单位比较少;(4)研究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学校和企业沟通不畅通,导致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面临许多困难。此外,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教师队伍提出了高标准,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因此,为了提高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成功转型,迫切需要建立一批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探讨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找准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位和所承担的功能是建设好创新实践基地的关键,也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笔者针对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具体科研条件,提出一种通过“校企”联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形成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实施效果表明,该方案不但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缓解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还能够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高院校培养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实践基地建设所需的条件
1.高校应选择与自己学校的专业和特色相对口的企业,该企业在行业领域中还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企业各部门设置相对比较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相对比较顺畅。
2.企业要有参与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动力,具备较好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工程硕士培养的各项要求,并能够积极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3.企业具备较好的硬件设施基础,符合工程硕士培养的相关要求,能够为研究生的实践提供保障。
4.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团队,该团队里的先进技术人才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较好的工程师资保障。
二、实践基地建设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研究生的培养实践,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寻求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热情,校企双方如何在保障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形成“校企”联合型培养的长效机制。
2.如何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该队伍既能满足企业技术研发的需要,同时又能为研究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不断增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如何有效平衡研究生在企业锻炼期间的学业和实践的问题,让研究生既能顺利完成在校的理论学习,又能在企业里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锻炼。
4.如何每年都能为每位研究生设计一个符合自身兴趣和创新要求的研究方向,并保证每位研究生都能在该研究方向上取得一定的突破与进步。
5.如何培养研究生学会撰写具较高水平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以为我国创新人才储备后续力量。
三、实践基地建设及培养模式实施研究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的培养模式拟通过“校企”联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一套集应用技术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实践和企业实践于一体的较规范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方案,即与企业共同建立“基地办事处”具体建设及实施方案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由校方组织相关专门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拟定实践基地候选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并根据所属行业确定适用专业或研究领域。该阶段在实验室对研究生进行应用技术理论的培养,为企业实践做准备。同时基于学校已有的研究内容及实验室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或企业面临的科研技术课题对学生基础的应用理论进行培养,为每位研究生因人而异地设计一个较好的理论研究方向,从而保证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缜密的学术型思维能力,为在企业的实践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每位研究生都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二阶段:学校为实践基地提供必要的教学实践设备,在企业建立基地办事处积极配合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学生在企业实践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同时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技术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以及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知识。高校通过聘任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作为研究生导师共同参与制订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进行实践创新。研究生亲身参与业务实践,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该阶段学生主要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指导下,以独立自主的创新型科学实践为核心,开展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endprint
3.第三阶段:研究生在校经过一定的理论知识充电之后,企业为研究生安排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研发部具体实践的培养。该阶段主要以实践为目的,为了使顶岗实习落到实处校企双方要签订合同,确定实习岗位与实习课题相吻合,在一年的实习期间让学生在不同岗位轮岗,让学生拥有多部门的实践经验。因此,让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企业单位成为长期、稳定的研究生实践基地是做好顶岗实习、培养有用人才的关键。该阶段主要基于学校已经有的教学条件、合作企业研发部已有设备及面向市场的研发需求,让研究生在早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上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与实践,这不仅可以培养研究生高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还能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满足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需要。
4.第四阶段:研究生参与企业工程部具体实际项目,校企双方合作深入开展人才培养,鼓励以项目导向的“产学研”灵活的合作方式。有了前一阶段的实践基础,该阶段主要以研发为目的,基于相关合作企业的实际条件及面向市场的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创新研究,将研究生培养与企业生产需要有效地衔接起来,形成“校企”联合型培养的长效机制。此外,在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创新研究为基础,培养研究生进行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将创新成果既反映在企业技术的创新上,还能反映到学术研究领域。
四、实践基地办事处建设的效果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与缙云高新拉床公司合作,依托于企业研究生基地办事处。在机电一体化方面深入开展合作,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培养实践共计完成了5名研究生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合作企业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了技术指导老师,所有的研究生都有各自独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方向,学生的研究课题也紧密围绕企业技术难题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锻炼,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不仅很好地迎合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还为研究生提供了工程类研究论文撰写所需的各项素材。通过三年的培育,积极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认为这些课题的应用性强、切合实际、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实践效果显著,这些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也受到多家企业的青睐和好评。
参考文献:
[1]英爽,康君,甄良,丁雪梅.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2014,(02).
[2]林雪美,李斌.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4,(1).
[3]黄羽.我国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D].中南民族大学,2014,(05).
[4]马凤才,郭永霞.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功能及其实现[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