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6-11-04 10:16赵普渡
科技视界 2016年23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模式人才培养

赵普渡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增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企业需求出发,探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就业率,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在21世纪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其中间环节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教育思想的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转化的桥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为提升高职人才的就业率,应当积极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最大程度上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就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专业设置上仍以学科为主,沿用学科知识配合实践操作的组合模式,课程体系难以与企业多元需求实现有序对接。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未能够与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及企业需求相配合,未严格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方法选择教学内容,在教育模式上相当于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小版,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人才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出现偏离,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1.2 实验、实训及实习方式缺乏合理性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与联系,缺乏互惠互利的发展机制,校企合作仅停留于学生实习层面,学生实践操作和实训的机会较少,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原因分析

2.1 相关配套设置不完善

一是,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尚不完善。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新型职业不断涌现,部分职业的工作内容发生变化,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却未及时更新或调整,严重影响社会劳动力质量监管效果。部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颁布时间较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均不断创新进步,原有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难以满足现代职业变化需求,难以准确的反映出职业技能与道德,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人才选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是,教育投入力度不大。近年来高职院校教育经费大多由地方政府支持和学校自筹的方式获取,其他渠道对高职院校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小。此种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资金的制约,教学条件落后,实验实训基底建设不足,办学条件差,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学生的素质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使得高职院校人才与企业难以实现顺利对接。

三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缺位。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支顶、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但当前我国在职业教育相关法律中,对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并没有明确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在企业自身营利性质的作用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2.2 内涵建设滞后

一是,人文素质教育力度不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单纯重视技术教育,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团队意识不足,缺乏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忽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性不足。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失调,难以有效保证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理论知识体系完备,但缺乏一线操作经验,难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是,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与地区经济发展,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岗位工作标准。

3 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3.1 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有序衔接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为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就业率,应当将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进行有序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当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将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有针对性的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各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连,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应当优化调整高职院校专业教材的编制以及专业课程的开发,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院院校专业活动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全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其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性,最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综合需求。

3.2 推进校企项目优化合作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应当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在项目上的优化合作,确保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生产合作和技术开发等项目,在有效的解决企业利益问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师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在院校内部成立技能培训中心或技能鉴定中心,为合作企业提供再教育服务,并承接技能鉴定、科技开发等项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促进高职院校、企业与学生的合作共赢,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性。

3.3 鼓励师生计入企业参与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应当从企业发展需求出发,加强与企业的协调沟通,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实习,丰富学生的岗位经验,便于毕业生更快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实现角色转换,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与企业的顺利对接,促进学生个人价值的有效发挥。高职院校应鼓励师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积累一线生产、操作及管理经验,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可靠的途径。

3.4 重构高职院校课程框架体系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框架构造形态是其核心内容,为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与企业发展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应当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平台、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平台以及素质教育平台等研究,构建全方位的高职院校教育格局,对课程框架体系进行重构,将公共基础学习、职业技术学习、职业拓展学习与综合素质学习进行协调配合,合理界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内涵与具体功能,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应当基于企业需求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相关标准,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发挥,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霓虹.产业转型背景下武汉高职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4(02).

[2]王兴凤.基于从企业需求的视角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

[责任编辑:王伟平]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模式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