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翔
(惠安县东岭镇中心卫生院,福建 惠安362141)
笔者自2008年8月-2014年5月,用自拟的疏肝降逆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9~60岁,平均(40±2)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9岁,平均(39±2)岁。2组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1]。经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疾病,经胃镜排除消化性溃疡、肿瘤,无胃部手术史及其他系统严重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
2.1 治疗组 用疏肝降逆汤: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栀子10g,牡丹皮10g,吴茱萸6g,黄连3 g,半夏10g,白术15g,青皮10g,延胡索10g,浙贝母10g,甘草3g。加减:酸水过多者,加瓦楞子20 g,海螵蛸10g;呃逆、呕吐者,加旋覆花10g,竹茹6 g;胸骨后疼痛者,加威灵仙10g,土蟞虫10g;咽中有痰、咯吐不利者,加桔梗10g,枇杷叶10g;舌苔黄厚者,加郁金15g,蒲公英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 L,每次150m L,每日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奥美拉唑20m g,每日2次;西沙必利5m 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内镜判断为0级;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内镜分级减少1~2级;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内镜分级无变化或增加。
3.2 结 果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属于中医“吐酸”、“呕吐”、“胃痛”、“梅核气”的范畴。病因为情志内伤、饮食失调、脾胃虚弱。病位在胃,涉及肝脾,病机为肝失疏泄,脾胃运化失常,肝胃郁热,胃气上逆。治当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佐以泄热止痛。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栀子、牡丹皮清肝泻热,左金丸辛开苦降,和胃止呕,半夏白术健脾降逆,青皮、延胡素理气止痛,浙贝母散结疏郁,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结果表明,疏肝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确有良效。
[1]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49-18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5: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