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2015-12-08 15:28张兵
人间 2015年3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高职建设

张兵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00;2.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00)

鲶鱼效应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张兵1,2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00;2.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针对部分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高投入低回报和建设效果不明显的现状,本文按照实施鲶鱼效应原理,通过对内培养和对外引入“鲶鱼”教师的方式,激发组织活力,变传统的被动提高为主动进步,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发展水平,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关键词:鲶鱼效应;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挪威人素来爱吃沙丁鱼,尤其爱吃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也远远高于死鱼,因此到深海捕鱼的渔民们都绞尽脑汁想让沙丁鱼能被活着运回渔港,但遗憾的是由于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和安于现状,总是在运送途中因为挨得太近导致缺氧而死去。但让人们感到惊奇的是有一个渔夫总能让绝大部分的沙丁鱼或者回港,但他却不愿透露其中的奥妙,直到他死去,谜底才被公之于众。原来该渔夫在装满沙丁鱼的缸里放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而鲶鱼进入鱼缸后因环境不熟上串下跳,这使得鲶鱼一直保持高度紧张状态,被迫四处游动,到处躲避。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不会再缺氧了,都能够活蹦乱跳地抵达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由此可见,鲶鱼效应的精髓就在于当一个组织缺乏忧患意识,处于死水般的平稳状态时,要对其实现目标管理,就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组织成员的危机感或积极性,从而提高团队活力和办事效率。

一、鲶鱼效应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要求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1],一是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二是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三是建设一支理论基础轧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时至今日仍未达到教育部基本建设要求,尤其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相差甚远,距“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究其原因,固然有起步晚、底子薄、条件差、发展慢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在于现有师资队伍缺少活力,管理者未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就需要这些高职院校充分利用鲶鱼效应原理,一是选拔校内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将其打造成“鲶鱼”教师,以调动其他普通教师(即“沙丁鱼”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校外聘请“鲶鱼”教师,即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激发校内“沙丁鱼”教师的危机感,从而增强整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活力。

二、内培“鲶鱼”,调动“沙丁鱼”积极性

目前的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职院校合并后升格而成,这就导致师资队伍老教师学历不高、知识老化严重,新招入的青年教师职称低,又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导致了整体的支撑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多年来,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院校均采取了一些列措施,煞费苦心地鼓励广大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短期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开展科研,提升自身能力等,但始终收效甚微。对此,建议这些高职院校不妨从个教学系(学院)中精心挑选出一些有上进心、肯专研,并且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一是送到重点高校学习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二是外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去考察取经,吸收其他高职院校教学精华,以开拓视野,提升教育效果;三是下派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切实到生产一线去学习操作技能,增强自身动手能力;四是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中进行重点帮扶,培养综合发展能力等。

通过多途径地对这少部分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后,不仅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他们的自身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重点打造一个“鲶鱼”,能够有效地带动本系(学院)的一帮“沙丁鱼”。由于均是同一部门教师,一般来说大家都比较熟络,也具有较深的感情,当“沙丁鱼”教师们发现以前同属“沙丁鱼”的教师逐步蜕变成“鲶鱼”后,必然开始发慌,慢慢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与他人的差距,并在“鲶鱼”的影响渐渐地改变原有的颓废观念,开始追求上进,自觉地向“鲶鱼”那样进行自我提高。这样一来,就变以前的被动改造为现在的主动进取,技能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外引“鲶鱼”,激发“沙丁鱼”危机感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其定位主要在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教师总数的10%—20%;三年后教育部首次提出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双师”队伍,希望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2010年教育部要求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要达到50%。由此看来,高职院校大量聘请兼职教师已是大势所趋。

所谓兼职教师就是高职院校从其他院校或企事业单位聘任的能工巧匠或技术专家。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到校任课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原有教师的危机意识,尤其在兼职教师比例不断上升的今天,新聘任的“鲶鱼”兼职教师已成为现有“沙丁鱼”教师的重大威胁,他们不仅有国家政策的软条件推崇,更具有强有力的操作技能等硬实力做后盾,俨然成了社会和学生公认的宠儿。“沙丁鱼”们为了自身利益不被外来的“鲶鱼”教师侵犯,他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修为和实力,否则将被陷入无课课上、无人所敬的尴尬境地,这将极大地促进整个团队积极上进。因此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有计划有选择地向外单位引入优质 “鲶鱼”,既是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必然抉择,也是激发高职院现有“沙丁鱼”活力,提高团队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

四、鲶鱼效应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鲶鱼效应”能有效激发员工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提升整个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达到培养一个、提高一群或是引进一个、激活一群的良好效果,能够显著增强原有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为避免鲶鱼效应带来的副作用,也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鲶鱼”数量不在多而在精,重点在于用少量的“鲶鱼”教师带动大量的“沙丁鱼”教师,而非个个是英雄,整体变狗熊;二是要加强对“鲶鱼”教师的引导,为其创造条件努力同化“沙丁鱼”教师,而避免其在众多懒散的教师中被同化为“沙丁鱼”;三是管理者要加强对整个师资队伍大群体的把控和引导,要有效调节“鲶鱼”教师与“沙丁鱼”教师的利益与冲突,避免双方进行窝里斗,从而导致两败俱伤。

参考文献:

[1]育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Z].2002—05—15

作者简介:张兵(1986.08-),男,汉族,重庆巴南,大学本科,重庆师范大学学生、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生物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222-01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高职建设
强化住培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住培质量——中医住培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全球化、教育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师资队伍发展瓶颈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