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课堂教学质量

2015-12-08 03:31:21姜龙平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过程

姜龙平

(贵州省关岭县关索中学,贵州 安顺 561300)

斤斤计较课堂教学质量

姜龙平

(贵州省关岭县关索中学,贵州 安顺 561300)

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方法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课堂教学的好坏,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教师应当使自己每节课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要做好以下四点:教学观念现代化,数学概念习题化,问题解决智能化,训练方法科学化。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才是他真正掌握的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设计问题,如教学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在引入时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三角形的实例吗?你能一笔画一个三角形吗?你能用语言叙述你的画图过程吗?

(二)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

如教学三角形的判定,在引入时我这样提问: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否再画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画好后请你剪下来验证一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热烈地讨论。学生充分利用己有的数学知识,利用自己对数学图形的感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剪一剪,试一试从直观上验证了自己的画法。

(三)由题海战术转化为精讲精炼。

因此,要求教师要熟知新课程标准,深钻教材,精选例题、习题,以一当十,触类旁通,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想。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积极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多变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让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引入时我常常以问题作为出发点,选择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同时问题情景的设置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如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引入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到与我国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们说到了法老、金字塔、木乃伊等等,说到金字塔你能测量出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说用影长,当时我称赞他们与我们的几何学之父古希腊人欧几里得的测量方法一样,并讲述了欧几里得的故事,他等到自己在阳光下的影长与他的身高正好相等的时候,测量了金字塔的塔影的长度,这时,他宣布,“这就是大金字塔的高度。”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减少对数学的恐惧感,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变换教学方法,如教学有关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请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再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讲解角平分线和中线,折纸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然后又请学生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并做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三个要求层层深入,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是可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但一小批优等生就会出现没事做的情况,这时学习小组就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地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立了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相互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事小组中不同的工作,并最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小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已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要乐于接受合理成分,又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越发地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我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教师、教科书,鼓励学生争论,有些知识点在学生的争论中被突破,知识在争论中被融会贯通。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语言言他们更容易理解,于是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讲解,讲过三角形的分类等。又如学习基本作图时,教科书就如一本说明书,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画图,互教互学,实际教学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知、有所得。在认知效果和记忆效果方面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要好得多。

三、问题解决要有灵活性

“问题解决”即善于解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即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是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

如何把“问题解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一)把“问题解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

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二)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彻底了解,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三)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过程包括从审题开始的预测,直到一种解法完成的延续这一个思维的全过程。

(四)善于把问题进行转化。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的教育,而数学问题的解答则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的主要途经。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通过恒等或同解等方法,将问题转化,由繁到简,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G633.6

:A

:1671-864X(2015)10-0167-01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